混凝土振捣工艺与实体质量的关系
一、引言
沿海地区高速公路桥涵结构在海洋环境的侵蚀下,面临着严峻的耐久性挑战。海洋环境中的氯离子、二氧化碳、盐分等腐蚀介质,对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和混凝土本身造成严重破坏。高性能混凝土(HPC)因其优异的抗渗性、抗碳化性和抗侵蚀性,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材料。
二、沿海地区桥梁腐蚀现状
桥梁腐蚀现状调研
闻宝联博士团队长期追踪调研沿海桥梁腐蚀现状,发现实际上类似的病害几乎在所有的桥梁上都有发生,给出的照片只是冰山一角。
在沿海地区,混凝土结构所处的工作环境条件变化多样,影响因素复杂,碳化作用、冻融破坏、盐侵蚀等不同的环境条件直接关系着结构,耐久性退化。无论是新建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还是在役混凝土结构的评估与加固都应考虑结构所处的环境,并据此作出相应的构造规定与材料耐久性的要求。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气候差异大,使不同地区的建筑遭受环境损害的程度与机理不尽相同。如果能够根据环境条件和其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程度将我国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中根据其耐久性损伤特点对混凝土结构进行,耐久性设计,做到因地制宜,就能够节约常规能源,保护生态。这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南方与北方应用的技术要点
(一)南方地区
南方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海水含盐量高,腐蚀作用更为显著。在南方地区应用高性能混凝土时,需特别注意以下技术要点:
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采用低水灰比(0.35~0.40),并添加适量的粉煤灰和矿渣粉,以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和抗氯离子渗透性。
2. 防腐涂层选择:优先选用耐候性好、附着力强的有机硅防水防腐涂料,以应对高湿度和高盐分环境。
3. 钢筋阻锈剂应用: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亚硝酸钙阻锈剂,以延缓钢筋锈蚀。
(二)北方地区
北方沿海地区冬季寒冷,存在冻融循环问题,对混凝土的抗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北方地区应用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要点如下:
1. 抗冻性能提升:在混凝土中掺入引气剂,形成微小气泡,缓解冻融循环对混凝土的破坏。
2. 表面防护措施:采用具有抗冻融性能的防护涂层,如环氧树脂涂层,以增强混凝土的耐久性。
3. 结构设计调整:适当增加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以抵御冬季低温和盐分的双重侵蚀。
四、施工单位需重视的技术要点
施工单位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忽视了一些关键的耐久性问题,以下是需要特别关注的要点:
1. 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搅拌、浇筑和养护过程,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度。施工中应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防止氯离子和水分的侵入。
2. 原材料检验:对水泥、骨料、外加剂等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特别是骨料的碱活性检测,避免因碱集料反应导致混凝土膨胀开裂。
3. 防腐涂层施工:防腐涂层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涂料说明书进行操作,确保涂层的厚度和均匀性。
4. 钢筋保护措施:在钢筋加工和安装过程中,应避免对钢筋造成损伤,并确保钢筋阻锈剂的均匀涂抹。
五、全员重视耐久性,形成系统
高性能混凝土在沿海地区高速公路桥涵的应用,不仅需要施工单位的严格把控,还需要设计单位、材料供应商、监理单位以及后期维护部门的协同合作,形成一个完整的耐久性保障系统。
(一)设计单位的责任与作用
设计单位在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中起着关键的引领作用。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沿海地区的腐蚀环境,结合桥梁的使用功能和预期寿命,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具体措施包括:
1. 优化结构设计:合理增加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特别是在易受海水侵蚀的部位,如桥墩、桥台和梁端等。同时,优化结构的细部设计,减少应力集中和裂缝的产生,降低腐蚀介质侵入的风险。
2. 材料选型与配合比设计:根据沿海地区的腐蚀特点,选择合适的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和配合比。设计人员应与材料供应商和施工单位密切合作,确保所选用的材料能够满足耐久性要求。
3. 防腐设计一体化:将防腐设计贯穿于整个桥梁设计过程中,不仅考虑混凝土本身的耐久性,还要综合考虑钢筋保护、表面涂层、排水系统等多方面的防腐措施,形成一个完整的防腐体系。
(二)材料供应商的保障作用
材料供应商是高性能混凝土质量的基础保障。在沿海地区应用高性能混凝土时,材料供应商应提供高质量、稳定可靠的原材料,并根据沿海环境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材料研发和改进。
1. 原材料质量控制:严格把控水泥、骨料、矿物掺合料、外加剂等原材料的质量。特别是骨料的碱活性和氯离子含量,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避免因原材料质量问题导致混凝土耐久性下降。
2. 研发与改进:针对沿海地区的腐蚀环境,研发新型的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如具有更高抗氯离子渗透性和抗碳化性的水泥基材料、耐候性更好的防腐涂料等。同时,不断优化材料的生产工艺,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 技术支持与服务:为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提供技术支持,包括材料的性能参数、使用方法、配合比设计建议等。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解决材料使用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材料的正确应用
(三)监理单位的监督作用
监理单位在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监督和管理作用。监理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耐久性要求。
1. 施工过程监督:对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监督,确保施工操作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特别要关注混凝土的振捣质量,避免出现蜂窝、麻面、漏振等质量问题,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耐久性。
2. 原材料检验监督:监督施工单位对原材料的检验和试验工作,确保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都经过严格检验,符合设计要求。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要求退场,不得用于施工。
3. 质量验收与评估:在施工过程中,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对已完成的混凝土结构进行质量验收和评估。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耐久性要求。
(四)后期维护部门的保障作用
后期维护是确保桥梁耐久性的重要环节。维护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维护管理体系,定期对桥梁进行检查、评估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腐蚀问题。
1. 定期检查与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检查计划,定期对桥梁的混凝土结构、钢筋状况、防腐涂层等进行检查和评估。通过目测、仪器检测等手段,及时发现混凝土裂缝、钢筋锈蚀、涂层老化等问题,并对桥梁的耐久性状况进行综合评估。
2. 维护与修复措施:根据检查评估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维护和修复措施。对于混凝土裂缝,可采用压力注浆等方法进行修复;对于钢筋锈蚀,可采用除锈、涂刷防腐涂层等措施进行处理;对于老化或损坏的防腐涂层,应及时进行修补或重新涂装。
3. 维护记录与反馈:建立完善的维护记录档案,详细记录每次检查、评估和维护的情况。同时,将维护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处理结果反馈给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为后续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完善耐久性保障体系。
六、结论
沿海地区高速公路桥涵结构面临着严峻的腐蚀挑战,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是提高其耐久性的关键措施。结合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应用技术要点,施工单位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然而,要真正实现沿海地区桥涵结构的长期稳定运行,还需要设计单位、材料供应商、监理单位和后期维护部门的协同合作,形成一个完整的耐久性保障系统。全员重视耐久性,从设计、施工、材料供应到后期维护的各个环节,严格把控质量,才能确保高性能混凝土在沿海地区桥涵中的成功应用,为沿海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
未来,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和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高性能混凝土在沿海地区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同时,随着对海洋环境腐蚀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将为高性能混凝土的优化设计和施工提供更科学的依据,进一步提升沿海地区高速公路桥涵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编辑:曾家明
监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