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巨头相争 中建材组建西南水泥成本提升

2011/12/13 00:0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曹开虎

看到中国建材通过联合重组迅速做大且赚得盆满钵满之后,海螺水泥、台湾水泥等主要竞争对手也开始改变扩张思路,由此前的新建生产线为主转变为新建和联合重组并举。正是其他水泥企业开始将联合重组提升为扩张最重要的手段,导致目前重组的成本大幅提高。12月6日,中国建材公告称,12月5日发行的50亿元3年期中票发行利率5.06%,其中29亿元用于置换部分银行贷款,21亿元用于补充子公司部分流动资金需求。......

  经过几年的整合,饱尝甜头的中国建材(03323.HK)开始组建第四个联合重组平台——西南水泥。不过伴随着海螺水泥(600585,股吧)(600585.SH)、台湾水泥旗下台泥国际(01136.HK)等竞争对手的介入,西南区域的整合难度注定比东南区域大很多。

  中国建材称,将与深圳京达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圳通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北京华辰普金资产管理中心3家公司订立出资协议,组建西南水泥公司。

  西南水泥注册资本100亿元,其中中国建材出资金额50亿元,持股50%,另外三家公司分别持股30%、15%及5%。

  中国建材内部人士昨天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公司计划在12月15日在四川成都举行西南水泥成立仪式。这标志着中国最大的水泥巨头在西南地区开始大规模联合重组。

  过去几年,中国建材已经在东南地区、北方地区以及中部地区相继组建了南方水泥、北方水泥和中联水泥

  看到中国建材通过联合重组迅速做大且赚得盆满钵满之后,海螺水泥、台湾水泥等主要竞争对手也开始改变扩张思路,由此前的新建生产线为主转变为新建和联合重组并举。

  11月30日,海螺水泥刚刚宣布整合贵州安龙日产2500吨水泥项目。这是海螺水泥在贵州省继控股六矿瑞安水泥公司后,成功合作收购的第二个项目。

  正是其他水泥企业开始将联合重组提升为扩张最重要的手段,导致目前重组的成本大幅提高。今年以来,无论是中国建材,还是海螺水泥和台湾水泥,都在西南地区的兼并重组中有所斩获。

  知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今年10月左右,因为台泥国际和中国建材都希望收购重庆第二大水泥企业华科集团控股公司,导致中国建材尽管最后胜出,却多出了很多收购资金。

  联合重组需要短时间内集聚大量资金,而最近的争相收购,让重组成本大幅提升。仅仅依靠正常的经营利润无法快速满足扩张的需要,几家水泥企业不得不通过其他融资渠道进行融资。

  12月6日,中国建材公告称,12月5日发行的50亿元3年期中票发行利率5.06%,其中29亿元用于置换部分银行贷款,21亿元用于补充子公司部分流动资金需求。

  海螺水泥自从转变扩张思路之后,也开始筹集大量的资本用于收购。今年上半年,海螺水泥发债95亿元。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zlq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山宝集团与中材智科深化合作,棒条筛引领产业升级

山宝集团与中材智科深化合作,以TDS棒条筛为纽带,从早期的水泥生产线项目到瑞昌3000万吨/年项目,再到宜城项目,双方合作关系不断升级,彰显棒条筛的技术优势和市场认可度。

四川北川中联:人才强企,双提升实践,创新铸就发展新篇章

四川北川中联践行人才强国战略,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通过内部挖掘与外部引进并重,创新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成长的双赢。公司强化学习实践,与西南科技大学合作培养技能人才,设立创新工作室,推动技术改造和专利研发。通过轮岗制度和多元活动激发员工潜力,为其他企业输送管理人才,展现人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2024-05-21 西南水泥 水泥

贵州紫云西南水泥:党建引领,三精管理,铸就高质量发展基石

贵州紫云西南水泥有限公司通过党建引领,深度融合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落实"三精"管理,实现高质量发展。公司强化精益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效益;精细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安全环保水平;组织精健提效,优化人力资源。通过这些举措,公司增强了核心功能,筑牢了发展根基,并获得多项荣誉。

2023年度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奖励资金企业及项目名单公示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了2023年度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奖励资金企业及项目名单,涉及44家企业,主要通过改性磷石膏胶凝材料、水泥缓凝剂、建材生产等方式利用磷石膏,总利用量达100万吨/年以上。公众可在2024年5月17日前提出反馈意见。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5-31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31

青海省

¥ 441.41
2024-05-31

甘肃省

¥ 382.91
2024-05-31

陕西省

¥ 327.04
2024-05-31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31

云南省

¥ 338.22
2024-05-31

贵州省

¥ 342.57
2024-05-31

四川省

¥ 373.66
2024-05-31

重庆

¥ 337.56
2024-05-31

海南省

¥ 432.19
2024-05-3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5-31

广东省

¥ 298.36
2024-05-31

湖南省

¥ 326.72
2024-05-31

湖北省

¥ 324.09
2024-05-31

河南省

¥ 334.60
2024-05-31

山东省

¥ 347.69
2024-05-31

江西省

¥ 308.39
2024-05-31

福建省

¥ 295.05
2024-05-31

安徽省

¥ 333.30
2024-05-31

浙江省

¥ 360.66
2024-05-31

江苏省

¥ 342.34
2024-05-31

上海

¥ 367.73
2024-05-31

黑龙江省

¥ 478.23
2024-05-31

吉林省

¥ 382.09
2024-05-31

辽宁省

¥ 385.38
2024-05-31

内蒙古自治区

¥ 363.97
2024-05-31

山西省

¥ 330.05
2024-05-31

河北省

¥ 352.52
2024-05-31

天津

¥ 358.21
2024-05-31

北京

¥ 339.43
2024-06-01 16: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