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泥工业绿色转型发展正走在关键时期
一、行业能耗与环境影响
1.1能源消耗总量依旧在增加,但吨水泥综合能耗逐年降低
2013年,中国水泥产量再创新高,达到24.18亿吨。根据中国水泥研究院计算, 2013年中国规模以上水泥制造业能源消耗总量为1.9亿吨标准煤,虽然规模以上水泥制造业能源消耗总量一直保持高位,占到了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5.8%左右,但吨水泥综合能耗在不断的降低,2013年全国吨水泥综合能耗在90千克标准煤/吨左右。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中国水泥研究院
………………
会员单位:请登录继续阅读!
非会员单位:请进入中国水泥网网上商城公共资源库购买继续阅读!
1.2 单位水泥粉尘排放降至1千克以下
水泥工业的主要污染物是工业粉尘,据公开数据显示,中国水泥工业排放的水泥粉(烟)尘占全国工业粉尘排放总量的39%,高居工业排尘之首,属于重点污染行业。不过近年来,全国工业粉尘排放总量不断下降,2013年工业粉尘排放总量在390万吨左右,水泥工业粉尘排放总量也呈下降趋势,2013年维持在160万吨左右,生产每吨水泥排放的粉尘下降到1千克以下。
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中国水泥研究院
1.3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14.5~15亿吨左右根据荷兰环境评估局与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报告,2013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突破100亿吨,占全球总量的28%。根据历年数据,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例维持在14~17%左右,近几年来一直持续落于15%以下,生产每吨水泥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0.6吨左右,预计2013年整个水泥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估计在14.5亿吨左右。
数据来源:环境保护部、中国水泥研究院、《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长期趋势2013》
1.4 小结从能耗和环境影响两个层面分析,虽然总量上还是在不断的增大,但是生产单位产品的能耗与环境影响降低。总量的增大由其市场需求决定,而单位量的降低体现了整个行业转型的变化,体现了水泥行业为节能减排,为净化行业所做的巨大努力。
[Page]
二、淘汰落后,变革技术
进入十二五以后,水泥行业非常注重自身的绿色修炼,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技术创新改造、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参与固体垃圾处理等方式逐渐使得行业面貌焕然一新。2.1 淘汰落后低效的小规模生产线,逐渐向先进的大规模线发展
据中国水泥网统计,2013年全国淘汰水泥落后产能(包括熟料及磨机)共计9403.4万吨,至年底新型干法熟料产能达到17亿吨左右,其他工艺熟料产能为0.9亿吨,1000t/d以下新型干法生产线数目(包括1000t/d)占比在9%左右。近几年水泥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一直较大,水泥生产线开始从高耗能、高排放的低效生产线向以4000~5000t/d为主的预分解窑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转变。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
2006~2013年间,淘汰的水泥落后产能大约将近9亿吨,去年《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在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基础上,2015年底前再淘汰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1亿吨,这对整个水泥行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
2.2 通过技术改造,达到节能环保要求去年年底,环保部修订发布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进一步提高了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今年,全国各地两会上省政府纷纷表示要下大力气防治大气污染,各省对水泥等行业均有相应的治污举措,其中脱销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近两年来,全国各省市不断加快水泥脱硝工程建设。如果不进行改造,达到氮氧化物排放标准比较困难。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2015年氮氧化物排放量要比2010年降低10%,水泥行业面临着较重的脱销改造压力。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3年底,全国安装脱硝设施并投运的生产线共计150条,仍然有大部分生产线未安装脱销设施。脱销对水泥行业来说,依旧是个艰巨的任务。尽管如此,大中型水泥企业迎难而上的行动在全国各地此起彼伏。
在利用余热发电方面,目前已有超过65%以上的生产线配备的余热发电系统,已完成了《水泥工业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去年对该目标重新调整,从65%进一步提高到70%以上。
2.3 小结
现阶段,水泥行业新增产能的审批变得非常严格,大部分省份都严禁新增水泥生产线。同时,水泥淘汰的标准也将日趋提高,落后产能的识别或将转移到2000t/d以下不符合相关环境指标的新型干法线。对于4000t/d以上的新型干法线,将主要以节能减排为主线持续地进行技术改造。除此之外,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已经进入研发阶段。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的显著特点是具有环保产业功能,能满足经济建设对胶凝材料的新要求。
[Page]三、参与污染处理,发展循环经济
根据《固体废物管理法》,固定废物主要包括工业固体废弃物(废渣)与城市垃圾两类。对于水泥行业来说,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可作为水泥生产的原材料进行添加;城市垃圾可作为燃料放入水泥窑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一直以来,水泥行业是消纳工业固体废弃物最多的行业之一,有关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水泥制造业年均利用的工业固定废弃物为4.5~5.5亿吨,占到全国工业废弃物总产量的16%左右。事实上,行业消纳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可能远大于此。以2013年为例,2013年,水泥产量与熟料产量的差值为10.57亿吨,除去石膏等原材料外其他均为工业固体废弃物,保守估计占80%,也即消纳的工业固体废弃物突破8亿吨。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
根据《水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要在若干座大中型城市周边,依托并适应性改造现有水泥熟料生产线,配套建设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和各类废弃物的预处理设施,开展协同处置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目前,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废弃物开始逐步进入到试点推广阶段。去年,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及《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均提出,到2015年,水泥窑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生产线比例目标为10%。截止2013年底,正式投产的水泥窑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生产线不到30条。然而据有关数据显示,在建、拟建的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多达130多项。以贵州省为例,去年,贵州省发布《贵州省推行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实施方案》提出,从2013年开始在全省推行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提出了2015年底前完成全省47个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建设的目标。
资料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
从政策上,国家对水泥工业转变为兼顾污染物处置的新型环保产业逐渐从规划、标准、实践方案上开始,从鼓励到支持再到推广,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从国际水泥工业发展进程来看,水泥企业参与污染处理,发展循环经济是水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四、绿色转型发展正走在关键时期
以2012年11月环境保护部发布《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水泥》为水泥行业的绿色转型发展全面启动标志,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标准引领水泥工业的绿色转型发展。最直接的政策来源于环境保护部与国家的行业规划。
表2:水泥工业绿色转型相关政策标准和规划
资料来源:中国水泥研究院整理
相关政策标准的完善,为水泥工业的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方向与政策支持。从阶段上,已经从污染控制和节能减排阶段进入到绿色发展、循环可持续发展阶段。因此,笔者认为,“十二五”后期,是我国水泥行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十二五前期,绿色转型发展具备的特征主要是水泥窑向大型化的新型干法窑发展,采用纯低温余热发电以及大型高效粉磨系统。而进入后期,水泥行业将正式开始迈入固体废弃物处理及新型绿色水泥基材料,低氮燃烧技术的新时期。对于水泥企业来说,如何抓住这个有利机遇实现自身的蜕变值得每一个水泥企业深思。笔者认为,水泥企业不仅要紧跟政策步伐,获取政府的政策支持,而且要积极地进行各项技术创新;不仅要在生产方式上向节能减排、循环发展转变,而且要体现在产品上。在生产方式上,要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利用水泥生产特点,将城市垃圾、工业废物转化为动力来源与原材料。在产品上,要通过技术创新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开发低碳绿色产品。编辑:郑建辉
监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