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国企“跨国合资”的底线在哪里?

2006/07/08 00:00 来源:工人日报 康劲

......

编者按:虽然是发生在轴承行业里的故事,但对于水泥行业来说,这个问题同样需要思考。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西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北轴承”)“合资之痛”的消息,在西北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引发关注。
西北轴承曾是我国100家最大机械工业企业、轴承行业6家大型一档企业之一,早在1994年就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百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是全国轴承行业首家上市公司。他们生产的铁路轴承曾经占全国铁路轴承市场的25%,在行业内举足轻重。但是,自2002年5月与德国企业合资以后,西北轴承未得到一点实惠,却饱尝苦果:连续两年亏损千万元以上,外资企业还利用亏损逼迫中方慢慢退出,将合资公司逐步变成德方独资企业。该企业老总曾经对媒体感叹:国家辛辛苦苦培育20年的主导产品被外方低价拿走了,失去了自己40%的市场。
 西北轴承的“合资之痛”并非个别。兰州照相机厂曾经是我国四大照相机生产厂家之一,其“甘光”照相机名扬四海。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该厂与日本一家公司合资后,引进了对方的技术进行生产,自主开发能力越来越低,没有几年就把“甘光”牌子丢掉了,现在成了一家没有自己品牌的“加工厂”。
 甘肃省一家国内石油机械行业的大型企业几年前与国外一家公司组建了合资企业,外方出资实现了控股。合资后外方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只是拿了一些并不先进的产品来生产,合资企业几乎变成了人家的“加工基地”。当初想通过合资吸收先进技术的目的没有达到,而国内市场份额却损失殆尽。
 当然,面对合资的诱惑,也有部分企业保持了必要的清醒,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便是这样。前几年,来自美国、荷兰的世界级催化剂巨头频繁光顾该企业,开出了诱人的合资条件。但是,“兰州石化”不为所动。现在,他们通过自主创新成为拥有炼油化工催化剂尖端技术、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的创新型企业,把部分国外催化剂“挤出”了中国市场。
 一位企业负责人曾分析说:一些跨国公司的合资带有非常危险的目的,他们拿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要求生产他们的产品,逐步瓦解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最终的目的是蚕食你的产品、品牌,以达到他们长期垄断的目的。
 跨国公司近年来大举并购我国发展潜力较大的行业龙头企业。必须控股、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未来预期年收益率必须高于15%———这三条目前正在成为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并购活动的基本要求。有关专家指出,这表明一些跨国企业的在华策略,正由原来的产品输入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入加技术控制为主,目的就是通过收购兼并使其产品更多地占领中国大陆市场,逐步达到垄断的目的。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一些国内龙头企业的核心部分、关键技术和高附加值就可能完全被跨国公司所控制,甚至一大批骨干企业将不复存在。
 值得欣喜的是,在一些企业意识到这种“合资陷阱”的同时,国家也开始从立法层面予以关注。但也有一些人士指出,仅有企业的清醒和国家的立法还不够,还必须设法遏制地方政府盲目引进外资的冲动。
 据了解,在许多“合资之痛”的事例中,都有着地方政府不当干预的记录。一些地方政府一味追求招商引资的数量,总是把引进多少跨国集团、世界500强企业作为自己的政绩,为此不惜通过使用行政压力,让国内企业在合资经营中做出牺牲和让步。有关专家指出,这一现象的背后是短期利益压倒了企业长期发展的利益。
 一些企业界人士认为,无论是合资重组,还是并购,都是企业的经营行为,自然应该由企业来主导,行政干预只能使企业一步步误入“圈套”。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zhangm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宋志平《经营30条》100条金句

“企业家是那种对成功充满渴望的人,企业家是那种在困难中百折不挠的人,企业家是那种胸中有家国情怀的人,企业家是那种永远面向正前方的人。”宋志平老师是优秀国有企业家的典范,在他任期内,带领中国建材集团、国药集团两家资不抵债的央企双双进入世界500强,被誉为“中国的稻盛和夫”。

2024-04-03 并购 股权 宋志平

少则几亿,多则百亿投资!海螺水泥持续布局

海螺水泥在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展示了其在水泥主业的持续巩固以及上下游产业链的重点推动。杨军董事长指出,公司的骨料产能已位居国内前列,且骨料销量和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商混产业也实现了稳定的销量和效益增长。海螺在绿色建材产业园项目上的投资表现出手阔绰,项目不仅覆盖水泥业务,还扩展到其他建材产业。展望2024年,海螺水泥计划继续加强水泥主业和上下游产业链,寻找并购机会,并推动骨料和商混产业发展,以此为公司转型升级和利润增长提供支撑。

冀东水泥:加快低效产能退出将是行业的重点任务与发展路径

目前水泥产能过剩的矛盾仍然突出,未来水泥需求将呈现出下行走势,行业将进入一个以减量、分化、整合为特征的深度调整期。

华新水泥海外扩张加速!熟料产能规模直追海螺

这对低迷的行业和华新将产生哪些影响?“走出去”是化解产能过剩的一剂良药吗?

并购、股权合作、新建...海螺水泥加快商混布局

当前,水泥需求下滑严重,为提升市场份额,海螺水泥已经开始加大力度布局混凝土市场,增强终端市场控制力。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5-31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31

青海省

¥ 441.41
2024-05-31

甘肃省

¥ 382.91
2024-05-31

陕西省

¥ 327.04
2024-05-31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31

云南省

¥ 338.22
2024-05-31

贵州省

¥ 342.57
2024-05-31

四川省

¥ 373.66
2024-05-31

重庆

¥ 337.56
2024-05-31

海南省

¥ 432.19
2024-05-3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5-31

广东省

¥ 298.36
2024-05-31

湖南省

¥ 326.72
2024-05-31

湖北省

¥ 324.09
2024-05-31

河南省

¥ 334.60
2024-05-31

山东省

¥ 347.69
2024-05-31

江西省

¥ 308.39
2024-05-31

福建省

¥ 295.05
2024-05-31

安徽省

¥ 333.30
2024-05-31

浙江省

¥ 360.66
2024-05-31

江苏省

¥ 342.34
2024-05-31

上海

¥ 367.73
2024-05-31

黑龙江省

¥ 478.23
2024-05-31

吉林省

¥ 382.09
2024-05-31

辽宁省

¥ 385.38
2024-05-31

内蒙古自治区

¥ 363.97
2024-05-31

山西省

¥ 330.05
2024-05-31

河北省

¥ 352.52
2024-05-31

天津

¥ 358.21
2024-05-31

北京

¥ 339.43
2024-06-01 17:2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