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转”动加快
翻开提交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今后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体系与以往的五年计划相比,有了意味深长的重大调整。
工业发展重视结构优化升级
在“十一五”规划的指标体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升一降”。“升”是指经济增长速度,GDP年均增长要达到7.5%;“降”是指“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表示:“我们不能只关心今天的增长,让明天为今天的增长付出更大的代价。这样的增长不是真实的增长,甚至可能是负增长。”
这种指标的变化也体现在地方的“十一五”规划中。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省长石秀诗介绍,《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贵州省生产总值比2000年增加2倍。2000年大约是1000亿元,增加2倍意味着在3000亿元以上,人均超过800美元。同时,今后5年贵州省将紧紧围绕构建特色经济体系,切实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实施生态立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力争到2010年,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范围内。
与此同时,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明确提出下一个五年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不是扩大规模,而是结构升级,促进我国工业由大变强。在指标体系变化的基础上,我国各大型国有企业也开展了对产业结构的调整。
全国人大代表、邯钢集团董事长刘如军介绍,2006年邯钢的产业结构调整总体规划投资将不超过200亿元,预计2008年完成一期工程,2010年完成全部规划,届时邯钢总生产能力将超过800万吨。刘如军说:“我们生产总能力并未增加很多,主要在循环经济上做些文章,提高产品结构、装备档次。政府改变了以往产业升级的办法,制定了钢铁产业政策,规定了行业的门槛、节能降耗的指标和企业结构布局。这是一个非常科学的规划。”
全国人大代表、首钢总公司董事长朱继民表示,与以往规划相比,“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是巨大的进步,体现出更注重节约、和谐、自主创新求发展的精神。目前中国钢铁产业确实产能过大,但更主要的问题是结构问题。去年中国进口的2100多万吨钢材,绝大部分都是国内不能生产的。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钢铁企业装备落后、污染大、产品档次不高,这也是我国国产钢材价格偏低的重要原因。“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在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冶金工业要严格控制产能过剩,发展循环经济。
朱继民说,首钢搬迁就是我国“十一五”规划开始时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能够解决区域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问题,在实施循环经济中提供示范作用,解决老企业和老城市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
就首钢的搬迁问题,政府成立了专门协调小组。从去年2月国务院的批复下达后,全国各行各业专家提供了几百条意见,国家发改委也多次组织专家论证,要建设产品一流、技术一流、环境一流、效益一流的基地,成为自主创新的示范基地。目前,该小组已采纳国内外170多项先进技术,欲打造装备大型化、流型紧凑、绿色制造方面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企业。
“首钢搬迁之后,各项新装备都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首钢将抓住搬迁的机遇,提高技术水平,提升产品档次,使产品结构得到根本调整。普通钢材将分两个阶段逐渐停产,调整之后的产品将以高端板材为主。”朱继民透露了首钢的发展蓝图。
“转”动循环经济
我国70%的能源是工业消耗的,使企业提高能耗比、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将为这个目标的实现起到关键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王维城表示,我国第一次把节约能源作为主要指标写进规划,“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这是很有力度的指标,体现了国家的决心。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董事长李福成表示,每个企业都应对照本行业世界先进水平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真正做到开源节流,才能有效降低消耗,合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
李福成介绍,燕京集团通过国际招标采用荷兰一家公司的先进技术,对沼气进行回收利用,把回收的沼气用于酒糟烘干原料,每年可节约300万元,有效地保护了环境。同时,通过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燕京集团在酵母回收的基础上进行核糖核酸加工,使之成为生物医药制剂原料,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李福成说,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所有企业都有很多工作可做,比如电价分段收费的方式就非常科学,企业特别是能源消耗大的企业都应尽量在低峰负荷的情况下用电。燕京集团总部对750台机器改进了装置,每年节电在400万度以上。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杜国盛表示,我国的能源问题目前还比较严重,能源总量相对比较大,人均占有能源量低;能源生产和加工技术水平低,由于经济、技术等原因大企业能源开采率非常低,有一些地方乱开采,既破坏资源又污染环境。目前我国能源消耗仍然以煤炭为主,煤炭中绝大部分是一次性烧掉,已经影响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应该重视能源发展,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建立环保节约型城市;重视能源开发,建议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和新能源全面协调发展;同时加快西部能源的开发,保证能源安全;重视能源节约,以工业节能和石油节约为重点,依靠技术进步来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从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包括国外的原油勘探和开采来满足我国能源需要;要高度重视煤炭资源优化开发,促进能源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寻求“资源替代”
王维城介绍,我国太阳能产业具有一定规模,太阳能热水器目前已达到7000万平方米,占世界总量一半,技术水平达世界前列。一旦在材料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潜力也是巨大的。在风力发电方面,2005年,我国在内蒙古自治区投资兴建50万千瓦的风电厂。但由于技术水平原因,内蒙古地区大多数风电厂的大型风机设备仍旧从国外采购,成本比购买国内设备高出一倍多。
“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要大力开发风能,建成30个10万千瓦级以上的大型风电项目。我国风力资源丰富,只要政策得力,二三十年后,风力发电有可能成为仅次于煤电的第二大电力。目前我国风电装机总容量不到130万千瓦。如此大的需求缺口,如果设备全部从国外采购,付出的代价是不可想象的。国家要花大力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否则未来我国风机设备市场仍将被发达国家所垄断。
王维城表示,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需要政策支持、加大投入。现在我国风电市场已有外国制造商登陆,国外产品比国内的价格高一倍。国内生产水平低,供应不上。我国在迅速上马风电厂的同时,应该发展自己品牌的风力发电制造业。同时建议出台财政补贴政策,鼓励人们使用太阳能,地方政府也应尽快出台实施《可再生能源法》的细则。
积极开发利用生物能源,各国都有自己的办法。王维诚透露,清华大学正在研发的一个项目将用传统的秸杆替代煤炭。保守估计,我国可作为能源开发利用的生物资源至少相当于5亿吨标煤。几千年来我国农民用秸杆做燃料,热量损失大,易造成环境污染。真正的生物质能利用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生物质资源的最充分利用。清华大学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生物制常温压缩颗粒目前正在北京市怀柔区试点,用生物制颗粒替代煤来取暖,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实现了就地取材,益于环保。100吨煤燃烧后产出的炉灰无法处理,而燃烧100吨生物制颗料则只会产出草木灰,完全可以还原到土壤中。
王维城算了一笔账,目前北京每年秸杆产出量为210万吨,利用这项技术每年可为北京减少几百万吨煤的消耗。
王维城表示,要实现“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目标,技术突破是关键。希望政府加大政策、资金支持,通过我国的新能源技术创新,真正提高能源结构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
编辑:guest
监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