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龙泉镇:“垃圾围镇”变垃圾富镇

2008-08-13 00:00

  煤矸石、硫酸渣、粪渣,这些昔日被视为包袱的“垃圾”,如今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龙泉镇已真正变成了财富,成为砖、泥、沼气等主要原料,年增效益近2亿元。

  龙泉镇曾是一个资源型产业为主的城镇,近年来,由于环保、土矿资源等保护政策的实施,一批以煤炭、焦宝石等资源为主的企业相继关停,龙泉的经济一度陷入低谷,尽管由于地下转地上工程的实施,大批企业相继转产,但原先遗留下来的由煤矸石、煤渣、焦宝石渣堆成的一座座小山,随处可见,“垃圾围镇”成了龙泉人心中一块隐隐的痛。

  “要切实注重环保和节能减排,就要破除环保和节能减排是对发展设围的观点,找到三者的结合点,大力发展循环产业。”成为镇党委书记张勉君、镇长孙丰国的共识。精明的龙泉人把发展循环产业看做是协调发展、环保、节能减排的三者关系的契入点,从而打响了“发展循环产业,突破垃圾围城和发展围城”的攻坚战。

  在党委政府的倡导引领下,以煤矸石、煤渣、焦宝石渣为材料废物再利用工程正式启动。找技术、找资金、办手续、调剂土地,在镇政府的帮助引导下,卧虎山煤渣砖厂、锦岳砖厂、云川煤矸石砖厂、南山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及入村、韩庄等一批煤矸石、废渣制砖项目相继投产达效,年产煤矸石砖约两亿多块,消耗煤矸石等废弃物50余万吨,新增产值5000多万元,节约制砖用原煤1.5万吨;东华水泥年产310万吨水泥生产过程中,每年利用硫酸渣15万吨,煤矸石60万吨,粉煤灰、煤渣等58万吨,新增产值上亿元。

  与此同时,废水、废气、余热再利用等循环工程也日渐火热,大龙电力、东华水泥等一批重点企业98%的生产用水实现循环利用;东华水泥利用余热配套建设两座装机容量1.2万千瓦的低温余热电站,年可发电9000万度,可节约标煤3万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万吨,二氧化硫536吨;威通公司形成了煤电、热电、电力及热力直供产业链,全镇90%的建材企业利用余热建起了澡堂等设施。

  以沼气为纽带的养殖粪渣、沼气、蔬果或生活用电用热等循环农业项目蓬勃发展,镇上采取宣传、培训、参观、指导等多项举措,引领农民发展沼气池项目,截至目前,全镇7个村被列为沼气国债项目村,沼气池建设进入连片开发阶段。据介绍,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年可节约3000元,折标煤4吨,龙泉镇的规模化建池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面对日渐走出发展低谷的龙泉经济,看着周围的垃圾山一天天变矮,主持这项工程的镇政府当家人,脸上呈现的是:舒展的眉毛,绽放的笑容。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监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联系电话:0571-85871513,邮箱:news@ccement.com。

阅读榜

2025-07-21 22: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