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王世明:短期内利润可维持,长期仍需充分市场竞争
由中国水泥网水泥研究院发起的东北地区调研活动于2012年8月13日启程,第一站是辽宁沈阳。在沈阳调研的行程中我们拜访了辽宁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建材处处长王世明,王处长深入浅出地为我们介绍了辽宁省水泥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并对未来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中小企业是行业利润的最大贡献者
从上半年水泥上市企业的中期业绩来看,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利润大幅下滑的状态,从辽宁省上半年企业上报的利税、利润情况来看,大企业的现状与全国其他地区类似,从上半年水泥行业实现6.5亿的利润贡献来看,最大的贡献者却是中小企业,占到70%左右。王世明表示:“不管是从全国的角度还是地区的角度,人们往往将大企业作为市场行情的风向标,却忽略了中小企业也有一些刚性需求市场。”其实辽宁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农村市场需求空间还很大,之前一直宣传的公路村村通以及农田水利建设目前来看在辽宁(以及整个东北地区)还有很大的改善和完善空间,部分地区农民住房条件还比较差。中小企业生产的较低标号水泥可以满足农村建设住房和公路的需求,低价格农民也比较容易接受。
区域人文特性决定兼并重组进程缓慢
过去十年全国性大型水泥企业如山水、冀东、天瑞等纷纷进驻辽宁,十年过去了,辽宁的水泥行业集中度并未因为大企业的进驻得到太大的提升,目前前十家企业市场集中度为63.74%,前六家为39.98%,前三家为27.96%。山水、天瑞在辽宁的产能位列前两名。而辽宁本地也兴起了一些水泥企业,如大鹰水泥、中北水泥等,这些企业在规模上紧随外来大企业之后。在当初山水、冀东等全国大型企业进驻辽宁之时,“跑马圈地”成为集团发展的主要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与本土企业的合作却并未成为这些企业的主要手段。一方面在国家尚未控制新增产能的时候新建线的资金成本、时间成本和管理成本都要优于兼并重组;另一方面辽宁本地企业都有“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比较传统的思想,他们不愿意被其他企业兼并,而是乐于自己“当家作主”。
全运会拉动工程建设进度,目前水泥需求尚可,但价格仍需维持
从全国经济形势来看水泥需求处在下行甬道之中,然而在全国水泥行业行情下行的走势中东北地区却独树一帜地成为2012年水泥领军地区。王世明表示:“一方面东北地区尤其是吉林、辽宁水泥行业集中度比较高,主导企业的价格主导权和市场主导权可以比较有效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辽宁地区尽管企业家数较多,规模相当的大企业对于市场价格和供给已经达成比较统一的认识。限产保价成为应对整体市场疲软的最有效方法,当然这只是暂时的,不能成为长期策略。”据王世明介绍全运会的各项工程建设目前进度比较快,而除全运会假设项目以外90%以上的项目都是2011年以前延续到现在的结转项目,房地产方面新开工率低、老项目启动少。因此,从今年到明年上半年必须结束的全运会建设项目成为目前拉动水泥需求的最主要力量。
在调研过程中,王世明处长一直强调,目前的不管是限产保价也好,企业坐在一起商谈也好,都只是一个暂时性应对疲软市场的措施,未来行业要想有比较好的发展,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仍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就需要足够的市场竞争去推动。当前国家调整经济发展结构的阶段也正是各行业下决心调整的阶段,“长痛不如短痛”,既然这个痛苦是必须要经历的就要趁早,否则越之后越落后。王世明表示:“作为辽宁省来讲,十几家企业占市场主导地位仍嫌多,3-4家大企业就足够了。”同时他表示在外来大企业进入辽宁以及后面的发展过程中他曾经不断地强调要注意对大企业的管控,大企业要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不要盲目发展规模,“大而强”并不是代表“大就是强”,现在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做到了“大”,后面就要实现“强”的转变,努力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发展之根本。
编辑:jss
监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