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桥国际机场T2航站楼工程混凝土主体结构封顶

是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改扩建建筑体量最大、工艺最复杂、投资最大的项目。...

东南大学教授吕志涛院士作别人生

“学界泰斗,人生楷模。”15日上午8时许,东南大学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近千人,赶到南京市殡仪馆博爱厅,为预应力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吕志涛送行。...

中建八局:建设G20峰会主场馆创多项之最

单体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位居全国第三,是国内会展项目规模之最;17万平方米的地下室一层,相当于35个标准足球场面积的总和;总用钢量达15万吨,相当于3.5个北京“鸟巢”,囊括了钢结构建筑的所有技术形态;混凝土60万立方米,可以填平240个标准游泳池……3年多的时间,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将这组数据变为现实。...

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技术规范》发布实施

 近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所属中建五局与重庆大学主编的《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技术规范》(GB/T51025-2016)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批准为国家标准,自2017年2月1日起实施。...

住建部近期发布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汇总

住建部近期发布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汇总...

中国建筑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近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所属中建五局自主研发的《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技术研究》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同时也填补了我国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施工技术上的空白。...

预应力让建筑无缝连接

告别长江大桥上的多个接缝,在南京奥体中心连接几个场馆的大平台,周长足足有1300米,却看不到任何一个接缝。用混泥土“无限制”的做无缝建筑不得不提到预应力的应用。...

现代预应力关键技术创新打下“东大烙印”

跨度很长的大桥如何控制变形?重大土木工程怎样才能节约材料?建房子也能像搭积木一样简单?1月9日,东南大学吕志涛院士领衔的“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也是江苏省获得的唯一的一等奖。...

对目前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推广应用的认识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应用,近年来在我国的工程建筑界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杜拉纤维在建筑工程中的推广和应用,不但进入时间早,工程实践多,而且涉及的工程类别和应用范围也广。本文结合杜拉纤维在各类工程的大量推广应用的实践,从纤维作用的实质、纤维发生作用的条件、纤维的适当掺量、考量纤维混凝土的指标以及纤维混凝土配制的便易性等方面,对目前工程界中对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普遍存在的认识问题提出商榷,提出在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推广和应用上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