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去产能的现实路径 寄望于五大方案

目前化解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则是《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四个一批”,即“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

湖南“十二五”散装水泥供应量同比增98%

 “十二五”期间,湘潭市散装水泥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成绩的背后仍存在一些问题。“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湘潭市构建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发展格局,全面推进水泥散装化的攻坚时期。...

关于提高水泥适应性与调整水泥砼产品结构的思考

通用水泥产品结构调整方向与指导思想是:提高以较高C2S、适中C3S、低 C3A矿物组成的高性能硅酸盐熟料及其所配制的各级别水泥的比例,以提高建筑物寿命。水泥工业应大力发展特种水泥,尤其是发展应用面可大为拓展的中、低热硅酸盐水泥。为加快推广高性能混凝土与调整水泥质量等级,关键是推进修订设计规范与完善应用政策措施。为提高水泥产品适应性,应鼓励供需双方协商标准规定以外的技术要求指标,作为补充条款,或制订严于国标的企业标准。...

王小鲁:什么是目前中国经济的当务之急?

王小鲁认为中国经济在需求侧和供给侧都存在结构问题。供给侧的问题,主要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起的作用上被打了折扣。各级政府在直接用行政手段配置资源,关心投资胜过关心给老百姓提供服务,在很多方面替代了市场,这是过去一个突出的问题。投资过度、产能过剩、房地产库存过大、杠杆率过高,都与此有关。...

我国碳市场发展尚缺三个条件

第七届地坛论坛于近日举行。论坛以全国碳交易市场中心建设、绿色金融与低碳发展为主题,聚焦全国碳交易中心市场建设,涵盖全国碳市场发展、低碳发展实践、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生态补偿、绿色金融等多个方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兆理认为,碳市场要想真正推动低碳发展,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冀东金隅重组方案落地 冀东有望成为水泥市场变革者

本文系国泰君安所作关于冀东水泥(000401)深度研究:冀东金隅重组方案落地,我们认为重组后冀东成为京津冀唯一龙头,市占率过半,有望成为市场格局变革者。...

杨瑞龙:政府过度干预经济造成产能过剩

我们所讲的结构是表象,背后反映的是利益结构,这种利益结构和体制模式、和发展模式有关。换句话说,当前面临的机构是既定增长和体制模式下的一种利益结构。...

高善文:国有资本过分集中致结构性产能过剩

我们认为产能过剩的核心挑战在于它使得行业和企业的盈利受到了抑制,如果每一个企业的盈利都很好,我们认为是不存在产能过剩,或者这种产能过剩是没有经济意义的,我们认为产能过剩经济意义关键的一点在于它使得行业内的盈利受到了系统性的抑制。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用两个指标考察企业盈利情况,一种指标是ROA,一种是行业毛利率。...

许小年:水泥过剩产能至少50% 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有短暂的好转,但这一短暂的好转,付出了较大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在中央已经提出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一季度又依靠政府投资上项目,依靠中央银行发钞票、放贷款等,来拉动经济的增长。一季度的政策出台后,尽管经济有好转迹象,但是,各方对这些政策也表达了不同看法。...

马爱民:碳排放交易权体系还不健全

“2016地坛论坛”于6月16日在北京举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马爱民出席并发言,他表示,碳排放交易权的体系还不完善,不健全。大多数地区还是依据行政规章建设碳交易市场,试点的总量总体偏松,导致配额价格较大幅度下跌,市场活跃度不高,交易规模有限。...

“僵尸企业”出清迫在眉睫

期待供给侧改革推动“僵尸企业”出清,将腾挪出的有限资源配置到更需要的地方,进而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9位大佬发声中国经济 反驳关于“产能过剩”的当下流行观点

有一批学者,他们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判断,与流行的声音有所不同,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很有名望的著名经济学家。这些经济学家与流行观点的分歧主要包括如何认识产能过剩、2004年就提出并证明提法有误的产能过剩(当时也叫过度投资、重复建设)至今究竟有多严重、 如果存在产能过剩,除了关停并转还有没有更好得能促进经济走出恶性循环的办法等方面。...

环保税箭在弦上年内有望出台 税率或再适度提高

环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2016年立法工作计划,《环境保护税法》将在本月进行审议,如果进程顺利,环保税法有望年内出台,这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领域“费改税”将以立法形式确认固化,税率有可能根据经济形势再适度调高,税收大头有望留给地方。...

余永定:“供给侧改革”不是大杂烩

未来五年,根据“十三五”规划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抑制经济的下滑,而且能够为未来经济的持续增长打下坚实基础。如果不抓住目前的投资机会,中国可能错过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这或许又是一次“弯道超车”的佳期。...

345家央企僵尸企业倒计时 债务处置可先易后难

几个月前,国资委相关部门就要求央企上报下属子公司的僵尸企业名单,经过国资委与央企的共同协商,最终从中圈定了345家僵尸企业。三年处置345家僵尸企业,这是李克强总理给国资提出的央企改革任务。...

去产能开始动真格 345家僵尸企业进入“生死时速”

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在5月20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三年时间完成处置345户“僵尸企业”、用两年压缩煤炭和钢铁10%产能这两项任务有决心完成。...

多地探索国资运营管理新体制 推动并购重组和市场化运营

在地方国企改革的进程中,新加坡“淡马锡模式”频频被提及。近年来,深圳、广州等地提出的国企改革方案及相关计划中,也明确提出了借鉴“淡马锡模式”,组建类似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体系,推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和市场化运营。...

环保税年内有望出台 水泥行业为重点监控(排污)纳税人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2016年立法工作计划,《环境保护税法》将在本月进行审议,如果进程顺利,环保税法有望年内出台,这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领域“费改税”将以立法形式确认固化,税率有可能根据经济形势再适度调高,税收大头有望留给地方。...

去产能结构性问题不能一刀切 减量发展是场持久战

去产能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之一,如果推进顺利,无疑有利于改进企业的盈利状况,提高经济运行效率,这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此外,去产能还关乎千万职工及其家庭的生计。...

赢在转折点 “十三五”经济转型与结构性改革

“十三五”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关节点。如何“赢在转折点”,是企业与政府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十三五”需要以结构性改革破解结构性矛盾,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

李锦:下半年去产能大幕将拉开

截至5月13日,全国至少有16个省份公布了去产能时间表。有专家表示,去产能各省目标相加应该会超过全国目标。而目前部分省市已经着手去产能,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下半年去产能大幕有望正式拉开。...

统计局:中国经济稳中有进 格局没有改变

国家统计局18日就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情况召开媒体通气会。针对经济运行趋势、物价走势、民间投资、就业和房地产等热点问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进行了回应。他表示,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的格局没有改变,有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潜力和条件。...

地方去产能处于“胶着”状态:人往哪去 企业政府拉锯

涉及职工安置、银行贷款等问题,地方畏难和企业抵触情绪较大,再加之一些地方财政收入锐减,还要为完成压减任务投入财力。化解过剩产能,在一些地方处于“胶着”状态。...

加快推进碳排放权 中国或成最大交易市场

近8年来,北京环交所在碳交易、排污交易、节能交易以及低碳转型等方面开展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研究。2016年将是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的冲刺之年,环交所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以及与此相伴的挑战。...

近十省公布去产能目标 处置僵尸企业“保人不保企”

作为今年五大重点任务的头一项,各地去产能的目标日渐清晰。去产能过程中,处置僵尸企业首当其冲。近日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上就此表示,要勇于处置僵尸企业,“保人不保企”,该关闭就关闭,不要动辄搞“债转股”和“拉郎配”式重组。...

开局首季问大势 ——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

一季度,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实现了经济发展、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较好开局,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对于调整中的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干?人民日报记者近日再次独家采访了权威人士,为中国经济问诊把脉。...

国研中心宏观经济部部长:别把供给侧改革当成一个新的“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部长余斌7日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成为一个新的“筐”,什么都往里装。供给侧改革是用改革的方法消除供给侧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它不同于一般的政策调整、企业的转型升级或是产品的更新换代。...

中国经济是L型还是U型增长受制于房地产复苏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经济学家钟伟日前在微信公众账号发表此文,他表示,中国经济增长是L型还是U型,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房地产的去库存和复苏是否顺畅。而工业企业盈利改善,尤其是钢材、水泥、家电、家居等行业的整体改善,既得益于物价回升,更受益于地产行业改善。...

对央企重组动因、模式及优化问题的思考

推进国有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央企重组,适当收缩国有资本布局战线,调整央企数量和布局,突出主业,将有限的资本转移到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提高国有资本集中度,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合理化,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央企整体竞争力。...

山水集团成功承办 “2016泛环渤海水泥峰会”

4月18日,由中国水泥协会和山东省建材工业协会联合主办,山水集团和中国联合水泥集团共同承办的“2016泛环渤海水泥峰会”在青岛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为期一天,以“去产能推进兼并重组,提效益加强行业自律”为主题。会上,围绕会议主题,与会领导、嘉宾、企业代表充分交流了意见,集思广益、凝聚智慧,达成了诸多共识,会议达到了预期效果,取得圆满成功。...

资质挂靠时代进入倒计时 中国建筑业何去何从?!

据悉,企业资质未来将不分类别(即:没有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之分)、没有级别(即:不再有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之分)、只按专业设置少量的施工承包许可资质。以后只实行许可证制度(类似于民办学校办学许可和律师事务所许可),由市场确定企业的竞争力。《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建市[2014]159号)中的“施工劳务企业资质标准”已率先取消了资质级别。淡化企业资质管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将让传统挂靠失去生存的土壤,同时资质时代的终结意味着中国建筑业品牌时代的到来!...

化解产能过剩需力避“零和博弈”

短期来看,传统产业如果不发生需求短缺,其库存不会很大,更不会大量积压。只有当产能严重过剩时,才会造成库存持续积压。库存积压是果,产能过剩是因;去库存是治标,去产能才是治本。2016年的结构调整任务是治标先治本,标本兼治。...

多重博弈下的去产能问题

以煤炭为代表的产能过剩行业到底有多惨?近期有消息称,部分如僵尸状的超困难企业基于存续等原因,刻意隐瞒真实财务数据,甚至涉嫌造假,以增加与银行等债权人的谈判筹码。...

绿色理念成未来5年发展主基调

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3月17日,“纲要”正式发布。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份长达6.6万字、共分为20篇的“纲要”对未来5年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部署。与以往相比,绿色发展成为贯彻“纲要”通篇的主基调,无论是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确定。...

长江流域水泥行业调研(企业、需求、价格、供给侧改革)

相对去年行业“旺季不旺”现象,今年3月份表现出了明显的季节性回暖。三个区域的3家企业今年3月需求都有不同程度的复苏。从下游情况看,民用市场需求恢复最明显,但房地产需求还是比较弱,尚未看到明显复苏的迹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纲要共分为20篇: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发展新体制;推进农业现代化;优化现代产业体系;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全力实施脱贫攻坚;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原创]高天滚滚寒流急 砥砺前行克难关——2015年水泥行业运行回顾与2016年展望

近年来国家经济转型,作为被拉动型的水泥产业,投资拉动作用明显减缓。水泥需求顶峰已过,需求收缩已成趋势。2015年市场需求超预期收缩,供给端产能依旧持续增长,行业通过阶段性停产、限产举措,仍然无法改变供需严重失调的市场局面,行业效益同比大幅缩水58%。2016年水泥行业在国家供给侧改革之下又将如何发展,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水泥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意见正制定 龙头股迎投资机遇

供给侧改革大规模推进的难度较大,从钢铁和煤炭去产能的进程和效果判断,水泥和玻璃行业供给侧结构调整超出预期的可能性较小;但由于区域性更强,水泥通过去产能改善地区盈利的效果会更加显著。...

看中、美、新、英、日建筑企业资质管理模式到底有啥不一样?

建筑企业的资质管理是一个敏感又难解的话题,从建筑企业的大规模诞生到施工产能过剩,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具有浓厚行政色彩的抬高准入门槛的办法和规定。将眼光放至全球,看看其他国家对于建筑承包商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新型建材”与建材“新兴产业”的关系

如果广义理解“新型建材”,它指的是建材工业三大类产品中所有的新型产品,即建材“新兴产业”的所有产品。如果狭义理解,“新型建材”仅仅是指用于工程建设的新型材料和制品。...

两会前瞻之节能减排

今年全国两会恰逢“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两会主题有望围绕“十三五”规划展开,作为“十三五”的重要板块,节能减排行业关注度持续上升。在地方两会上,多省市部署了2016年环保重点工作,推进地方节能减排产业的发展。业界认为,全国两会即将到来,对于节能减排行业来讲,又是一个机遇。...

淘汰落后产能圈定红线 水泥等行业去产能路线图渐晰

继钢铁、煤炭之后,水泥、造船、电解铝、玻璃等行业的去产能路线图也逐渐明晰。《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当前工信部等有关部门正在就淘汰上述行业落后产能制定相关意见,让所有落后产能淘汰依据法律来进行,设置了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红线,凡是有一项不达标的相关产能必须退出。反之,在范围内的就不能强行淘汰。...

今年或将实施三次降准 经济增速仍将放缓

厦门大学与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25日在京联合发布“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CQMM)”2016年春季预测报告。报告预测,未来两年在投资减速的压力下,中国经济增速还将继续下行,但下降幅度将减缓。...

化解本轮产能过剩没有1998年那么困难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特邀成员、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撰文指出,清理过剩产能将使得一部分不良债务浮出水面,风险可控,长期有利于改善信用风险的定价机制,消减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猴年第一枪 供给侧改革

对建材行业来说,即将到来的猴年承压巨大,必须进行供给侧改革,否则难以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压力。据记者了解,去年一年,我国近半数水泥、平板玻璃企业亏损,水泥亏损企业亏损额高达170亿元,平板玻璃亏损企业亏损额高达30亿元。传统的建材行业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经济学家:去产能 中国已经掉入两大陷阱!

促进新供给形成“新动力”和“去产能”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两大任务,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中国经济供给结构老化问题相辅而行的两个方面。2010 年以来中国经济连续五年下行的根本原因是太多产业处于“供给成熟”和“供给老化”阶段,宏观政策越是在需求端一再发力,在老化供给产业投入的生产要素越多,产能过剩问题越是凸显,供给结构老化程度越是加剧。...

化解产能过剩的新供给主义“药方”

本文由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与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助理刘哲撰写,从新供给主义经济学角度出发开出了化解产能过剩的“药方”。新供给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出现产能过剩是供给侧出了问题,应该引导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流入新供给领域,引导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才能真正实现去产能。...

1998年VS2016年 去产能只有更艰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去产能”作为2016年五大重点任务中的首要任务后,中央就推进产能过剩密集表态。1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还提出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化解过剩产能。...

安徽:2015年共淘汰水泥产能1024.6万吨

安徽2015年共淘汰水泥产能1024.6万吨,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十二五”以来,全省累计淘汰水泥(熟料及磨机)2212万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安徽省的“十二五”淘汰任务,年减少能源消耗347.4万吨标煤、11.8亿度电。...

需求透支:水泥行业陷入产销两难困境

在经历过前期价格回暖之后,受国际市场持续低迷与国内基建提速缓慢等多重影响,我国水泥价格再次下跌,利润大幅缩减。业内人士指出,此前超高速发展使水泥需求被提前透支,因此,未来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兼并重组是化解产能的主攻方向,预计将有至少5亿吨低标号产能出局。...

1 2 3 45 6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