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高压下,水泥价格有望进一步提升

回顾2018年夏季,水泥价格的强势持续超出市场预期。上半年,在“熟料资源化”的大背景下,大小企业的马太效应加剧,年初提出的“熟料资源化”正在不断提速。...

政策宽松,大放水又来了?房价又要飞起?不,这次有点不一样

宏观政策宽松是肯定的了,从遮遮掩掩害害羞羞的“边际宽松”到现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下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很明显,积极财政政策就是:政府多花钱;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就是:银根放松,从宽货币到宽信用,加强信贷的投放力度。上周央妈和财政部吵架后,终于有了结果:财政多花钱;央妈多投放。这对老百姓老百姓有什么影响呢?是真的大水漫灌要来了?...

2018-07-30 房价相关产业
28个省份公布上半年GDP增速 坚定推进供给侧改革

从内部来讲,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不稳定性还有,当前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攻关期,下一步,要坚定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扩大内需,使经济运行始终平稳运行在合理区间。...

2018-07-30 GDP 宏观经济
基建投资将改善 水泥板块业绩获支撑

在7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后,A股基建相关板块走强。同时,随着基建相关板块上市公司上半年经营情况出炉,业绩向好的公司基本面对板块未来的走势构成重要支撑。...

下半年中国经济怎么干?

GDP增长6.8%,中国已经交出了亮丽的上半年经济成绩单。中国经济要继续稳中向好发展,接下来该怎么干?7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财政金融政策和确定围绕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推动有效投资的措施。...

基建疑云消散 高盈利的水泥续写长牛故事

水泥行业于近日迎来爆发式的上涨,其原因是作为下游三大需求领域之一的基建,终于从预期极端压制的情况中释放出来了,水泥需求预期得以大幅提升。...

钢价大涨 商家看好后期

近两日,矿石、焦炭、钢坯、板材都有不同程度上涨,钢价也大涨。...

国务院再减税600亿 降低创业创新成本

分析认为,此次国务院推出的措施很多都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进行自主创新的,政策力度也比较大。这些政策密集出台,有利于促使我国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高技术水平,尽早获得技术上的自主权。...

新一轮减税降费“已在路上” 制造业将成重点

新一轮减税降费的具体举措已经在酝酿中,据悉,制造业将成为减税重点,2017年全年,我国通过减税降费等举措,为企业减负将超过万亿元。...

2017经济数据陆续公布 GDP有望突破80万亿

近日,2017年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经济数据陆续公布。...

明年积极财政政策取向不变

在深化税制改革方面,继续完善增值税制度,推进地方税体系建设。“要提升税收立法层次,完善税收法律制度框架,形成税法统一、税负公平、调节有度的税收制度体系。”肖捷说。...

10月财政收支同步放缓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内首现负增长

11月10日,财政部公布了10月财政收支数据,相比前几个月,10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增速均有所放缓,其中由于前期财政支出进度加快,10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下降8%,年内首次出现负增长。...

机构预计三季度GDP增速稳健 经济质量效益提升

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公布在即,多家机构预测三季度GDP增速约为6.8%左右。...

上半年我国经济形势怎么样?听听总理怎么说!

在2017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即将出炉之际,李克强总理7月6日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专家和企业家对下一步经济工作的意见建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运行情况。...

经济稳增长:政策重心已发生重大转变

政策转向了,从宽货币转向了宽财政。那么,财政如何发力的?财政政策有四大法宝,主要包括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财政支出、发债和政府投资。...

今年5次常务会部署 减税降费将超一万亿元

今年,要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说,不仅要加大减税降费特别是涉企收费清理的力度,更要降低要素成本和各类交易成本。...

专家:中国经济已在“L”型底部形成企稳态势

 2017年一季度,全球经济呈总体加速复苏的态势,以质量、效率、结构优化为特征的新一轮全球性增长启动在即。而在政策层面,中国的“稳中求进”、“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一季度统计数据表明,目前中国经济已运行至“L”型底部,宏观调控宜采取防风险和促发展并重的措施。...

深度解读2017“一季报”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80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表现好于预期,我国经济运行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季度罕见财政赤字揭秘:并非仅仅是支出多了

今年一季度,我国罕见地出现了1551亿元财政赤字。“一般来说,财政赤字出现在后半年,但今年一季度出现了财政赤字,这是近一二十年所没有的。这说明财政政策的力度比之前更大。”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吴化斌告诉记者。...

一季度经济增长超预期 供给侧改革迎时间窗口

中国经济一季报惊喜登场。3月份,主要宏观数据全面好转,投资、消费、出口全线上升,工业生产增速也攀升至27个月以来新高,拉动一季度GDP增速超预期回升至6.9%,创下6个季度以来新高。...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出炉 绿色建材迎发展良机

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比2015年提升20%,部分地区及建筑门窗等关键部位建筑节能标准达到或接近国际现阶段先进水平。...

两税合一为企业省了5000亿 减税还有多大空间?

1月23日,财政部公布了以税收为主要来源的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数据。2016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552亿元,比上年增长4.5%,低于2015年5.8%的增速,是1988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最低增速。...

去年财政收入增长4.5% 房地产是重要支撑

财政部23日数据显示,2016年1至1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552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357亿元,同比增长4.7%,同口径增长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87195亿元,同比增长4.2%,同口径增长7.4%。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30354亿元,同比增长4.3%;非税收入29198亿元,同比增长5%。...

河北:2016年压减水泥产能286万吨

去年河北省曾先后开展两次化解过剩产能集中行动,向各界释放出决不因市场好转而动摇决心、放慢节奏、减弱力度的强烈信号。过剩产能压下去,提质增效补上来。...

林毅夫:全球变革时代下的中国经济发展

谈中国经济发展,不管是在国内还是海外,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实现“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经济增长目标——在2016年到2020年间,GDP平均每年增长6.5%以上。...

林毅夫:中国经济下滑有相当部分原因是外部性原因

6.5%以上的增长对中国来讲非常重要。这关系到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能不能比2010年翻一番。这对世界来讲也非常重要。...

中国企业税负高源于税收结构 社科院报告建议降增值税征房地产税

根据《2017年经济蓝皮书》,如果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基金收入,及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之和,同GDP之比衡量宏观税负水平的话,2015年该比重为28.8%,表明宏观税负处于较高水平。...

明年供给侧改革或突出“去杠杆”

专家认为,明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继续深入推进、释放红利,去杠杆将成为重中之重。货币政策方面,稳健货币政策将延续更加注重降杠杆、防风险和稳汇率的思路;财政政策方面,明年积极财政政策在保持一定赤字率水平支持进一步减税降费的基础上,将会更加侧重稳中有进、精准发力,更加凸显“结构性”特征。...

五大关键问题影响明年经济走势 2017年改革有何期待

当前国内对明年经济运行普遍比较乐观,但从今年经济的回顾来看,有很多超出年初预判的情况。...

李克强:明年继续大力减税降费

会议指出,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对企业实施大规模结构性减税,是今年确保积极财政政策更加有效、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对稳增长、调结构、扩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完善税制、促进现代服务业等新动能成长、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等一举多得的积极效应。...

2017年稳增长仍靠基建发力 PPP担当更大作用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认为,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实体投资收益预期仍不乐观,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会使房地产市场降温。预计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将增长8%左右,基础设施投资仍起主导作用。...

问诊2017:12位大咖怎么看中国经济、股市、楼市等

中国经济明年能否探底回升、调控政策将何去何从、人民币汇率会不会继续贬值、中国股市的“吃饭行情”能不能持续、一二线城市的房价会不会下跌、美联储加息为啥总是吓人?这些问题是投资者的关注,也是我们的关心。...

把脉2017经济运行:宏观调控基调不变 多项改革齐头并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如何为2017年经济工作定调是本次会议重点。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预计,2017年政策总基调可能仍是“稳中求进”,政策以稳为主,宏观调控料继续采取“积极财政、稳健货币”组合。为稳定经济增长、加快经济转型,2017年财税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供给侧改革及国企改革等多领域改革将有新举措和新突破。...

四季度经济积极因素仍将不断积累

专家表示,10月份,国民经济延续了三季度以来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继续显现,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全年有望完成6.5%的经济增长目标。但要注意收入下降对消费的不利影响。...

国家发改委就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文字实录)

国家发改委定于2016年11月11日在发改委中配楼三层大会议室召开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并回应热点问题,发改委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投资陡增逾4000亿 临近年底基建投资再发飙

仅仅9月一个月,重大工程包投资陡增逾4000亿,较8月份增加了约2000亿,稳增长意图尽显。11日,发改委就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再次透露出稳增长的实实在在的数据。对此,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表示,接下来还将继续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打好促进投资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组合拳。...

有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需处理好四个关系

被视为四季度甚至是明年经济政策的风向标,10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要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相比先前“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的提法,这次加强了“有效”二字。字面看上去非常简单,但实际隐含着深意以及顶层设计的更精准诉求。...

PPP力促民间投资企稳回升

近年来,作为一种创新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供给方式,PPP模式在我国得到大力推广,并被视为积极财政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工具。在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形势下,PPP模式在稳增长和拉动民间投资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瞩目。...

经济企稳态势延续 强根固本不能松劲

盛来运表示,从主要指标数据看,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好于预期。不过,由于我国经济仍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尚不牢固。...

四季度宏观调控现重要信号 “宽财政”担纲“紧信用”或现

“以这次房地产调控为标志,居民部门的信贷收缩将是‘紧信用’的重要推动因素,这是四季度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信号,调控或现宽财政、松货币、紧信用的搭配。”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四季度经济有望延续稳中趋好态势。...

林毅夫:供给侧改革需用好补短板投资机会

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全球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发达国家经济还未完全从全球金融危机中复苏,进口需求增长缓慢,因此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产生影响。...

多因素叠加促水泥价格“稳涨” 主题基金有望受益

基建投资放开、传统旺季来临、去产能力度加大、产业集中度提高等多种因素叠加,正为四季度水泥价格的稳定上涨“铺路”。...

多因素叠加促水泥价格“稳涨” 四季度行情值得期待

“四季度市场行情要好于上半年,市场共识是目前信心重要保证,从最近几天的市场调查中,应该说借四季度市场行情,价格恢复性推涨,是全面、空前的。”资深水泥专家刘作毅如是说。...

稳增长再添新动能 万亿PPP驰援基建投资

G20峰会期间,中美就推进财政对稳经济的作用达成一致,同时承诺向地方政府推介PPP模式。...

国务院开出五大政策补短板 基建成关注重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从具体政策来看,无论是项目落实、资金安排,还是问责制度的完善,都是为了加快补短板政策落地。补短板既可以带动扩大合理有效投资,又能够增加有效供给,对于稳增长和供给侧改革都具有重要作用。...

林毅夫:为改革营造良好宏观环境

国内外复杂因素对中国经济产生何种影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环境?日前曾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和首席经济学家的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博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高培勇:降低宏观税负须落实于削减政府支出规模

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宏观环境。在“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时,指出“降成本”的重点之一在于降低宏观税负。区别于之前强调要“稳定宏观税负”,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到要“降低宏观税负”,是否意味着减税规模有望进一步加大呢?...

政治局会议明确三去一降一补操作路径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6日召开会议,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称,去产能和去杠杆的关键是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部门的基础性改革,去库存和补短板的指向要同有序引导城镇化进程和农民工市民化有机结合起来,降成本的重点是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抑制资产泡沫和降低宏观税负。...

上半年经济“微企稳” 稳中有进亦有隐忧

2016年上半年中国经济面临着深刻的结构性矛盾和运行中的风险与挑战,总体呈现出在加速转型升级中平稳增长的格局。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达到6.7%,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微企稳”的特点开始形成并逐步强化。但错综复杂既是我国经济运行环境的高度概括,也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形势稳定的现实隐忧。...

从两次座谈会看下半年经济工作基调

从这两次“预热”的经济形势座谈会透露的内容,已经能够较清晰地观测到中央高层对下半年经济工作的基调:适度扩大总需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1 2 3 4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