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政策宽松,大放水又来了?房价又要飞起?不,这次有点不一样

2018/07/30 11:59 来源:大猫财经

宏观政策宽松是肯定的了,从遮遮掩掩害害羞羞的“边际宽松”到现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下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很明显,积极财政政策就是:政府多花钱;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就是:银根放松,从宽货币到宽信用,加强信贷的投放力度。上周央妈和财政部吵架后,终于有了结果:财政多花钱;央妈多投放。这对老百姓老百姓有什么影响呢?是真的大水漫灌要来了?......

  宏观政策宽松是肯定的了,从遮遮掩掩害害羞羞的“边际宽松”到现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下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

  很明显,积极财政政策就是:政府多花钱;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就是:银根放松,从宽货币到宽信用,加强信贷的投放力度。

  上周(7月23-27日)央妈和财政部吵架后,终于有了结果:财政多花钱;央妈多投放。

  这对老百姓老百姓有什么影响呢?是真的大水漫灌要来了?

  01管理层想干嘛?

  在7月23日的重要会议上,管理层决定:部署更好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扩内需调结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确定围绕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推动有效投资的措施。

  要做到以下几点:

  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从财政金融政策要协同发力,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更有力服务宏观大局;

  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聚焦减税降费,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

  有效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督促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对接发展和民生需要,推进建设和储备一批重大项目。”

  从总得来看,政策的关注重点已经从防范金融风险转到防止下半年经济下滑。金融风险还是要防范,但是眼前的贸易摩擦等因素造成的实体经济下滑更值得关注。所以,过去紧货币紧信用的货币政策转向中性偏松,降准后是放松了货币供给,现在理财新规的征求意见稿放松信用;一直备受金融部门诟病的财政,也转向积极财政,除了减税减费,还将推进建设重大工程项目。

  这个政策转向的目的是——在中美两国宏观经济走势出现分化的时候,出台积极财政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缓解下半年经济下滑,拉动信心的经济。

  但这次管理层也提出: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

  如何在积极财政和宽松货币政策下,做到不搞“大水漫灌”呢?这就考验人了。

  02宽松货币政策不等于大洪水

  目前,经过定向降准,目前我国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在15.5%,很多专家说今年还有降准的可能性。

  市场利率比基准利率高,近期买房的人都知道,目前去贷款,首套房房贷一般在基准利率上上浮10%以上,甚至有些城市上浮15%甚至更多。

  为什么央行经过多次降准,市场还是流动性紧张,利率难以降下来呢?

  很大部分原因是出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上。这也是管理层表示的“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所以,近期央妈给银行们下发了下调宏观审慎监管框架(MPA)结构性参数0.5。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央妈放松了对银行的考核标准,鼓励大家多放贷。

  看上去很厉害,但其实就目前看来,调整对银行信贷影响有限,因为这是鼓励表内放贷,而在过去大量的信贷投放是通过各种通道业务放出去的,在现在严格监管的情况下,这些信贷投放通道都被堵死,大家都加大了表内信贷的投放,这就导致了6月份的信贷规模暴增到1.8万亿,但是社会融资总量还是下降的,因此下调MPA的结构性参数,固然是让银行将在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释放出去,但能不能出去还不一定。

  即使降准后的流动性从银行里流出来,最大的受益者,也还是各类型的地方融资平台以及重大工程项目,而不是民营企业。

  在房地产调控不放松的情况下,房贷利率降下来到基准利率就不错了。整体流动性会边际宽松,但想像2014年几次降准降息那样流动性泛滥,是很难很难的。因为过去的“金融创新”,全社会的信用总量极高,居民部门加杠杆买房已经用尽洪荒之力,企业也是,目前居民、企业、政府的负债都很重,最担忧的是信用收缩导致资金断裂。

  货币政策的转向也真是看到了这点,才逐步边际放松。准备金率还有下调空间,但严格监管下,金融系统难以再派生信用,并且,基准利率难以再有空间。

  这跟上一次“放水”数次降准降息的带来的“真金白银”不一样。

 03谁将受益?

  货币政策空间不大,所以管理层才强调财政政策。可能房地产跟货币-金融政策关系度更大些,而财政政策这次关注的重点,是基础建设。

  国家发出去的钱,自然要用在国家的大项目上。靠基建拉动经济一向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特色。近期股市已经有所体现,基建板块率先发力。

  从管理层释放的信息里可以看到: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有效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督促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对接发展和民生需要,推进建设和储备一批重大项目。

  那么,重大项目是哪些呢?

  ● 不外乎:铁公基——铁路、公路、基础设施。

  我们可以从广东省发改委印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重大项目2018年投资计划的通知》可以管中窥豹:

  这个投资计划共包括交通网络工程、水利防灾减灾和水安全保障能力工程、城市地下管网工程、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新型人才供给体系工程等9大类1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额超过19000亿元,已纳入2018年省重点项目计划部分的项目总投资达14244.8亿元。其中交通网络工程是重点,由高速公路工程、轨道交通工程、港航工程、普通公路工程四部分组成,项目总投资额达13652.87亿元,其中纳入省重点项目计划部分的项目总有13011.72亿元(2018年计划总投资1412.24亿元)。


  可以看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港口、机场、地下管网等涉及经济发展和民生的工程,将是本轮政策的重要,不“大水漫灌”的强刺激,但是上万亿的投资规模,将使得很多行业受益。

  并且,随着诸多铁路、公路的开通,也将是对一些城市房价的有力支撑。至于是哪些城市?

  看看图中就知道了。

  ● 此外,还有乡村振兴。本轮政策转向里,乡村也应该是关注重点。此前,最高层一直强调乡村振兴战略,为此,各个部门都行动起来,其中财政部门是先行者。根据测算,十三五期间仅乡村振兴的投资规模或超3万亿。

  根据《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13万个,累计达到全国建制村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远超“十三五”之前已完成整治的规模(7.8万个)。每个建制村平均涉及投资约2400万元(22.95亿/97个,按照公布了投资金额及建制村数量的项目测算),则“十三五”期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涉及投资规模合计将超过3万亿,可拓展空间巨大。

  ● 此外还有水利、公路工程。2018年,中央财政将安排225亿元支持各地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各地按照《“十三五”新增1亿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实施方案》持续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从2018年起,开展“宜居宜业美丽乡村”考核奖励活动,三年考核推荐1000个村,每个村中央财政将奖补200万元等等。

  ● 在城市修建基础设施的时候,在乡村修建环境整治、农田水利、道路硬化、特色农业等等设施。

  地方政府因此获得了专项资金。如果有真金白银投资到位,是利好相关基建行业以及环保、机械等行业。

  只能说,为了托住经济,国家是煞费苦心,能想出来的项目都想了,剩下的就是各地方火速上报项目吧。热热闹闹的投资下去,一些地方的娱乐餐饮行业也将受益。

  但上级发了资本金,还需要地方积极配合,地方上能否筹集到足够多的资金,本轮投资后会不会加重地方的债务负担,就有待观察了。


编辑:鞠丽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周评]西北:宁夏银川地区再次推涨水泥价格20-25元/吨(5.13-5.17)

15-17日宁夏银川地区再次推涨水泥价格20-25元/吨,落实待观察。其余市场本周价格暂无明显变动。

蒙古最大水泥厂老板反对降低水泥进口关税

水泥费用仅占建筑成本的8%,说建筑和住房价格因水泥价格上涨而上涨是一种偏见。当水泥上涨10%时,材料总成本增加小于1%。

2024-05-06 质量 房价 海外

全球最大磷石膏分解制硫酸联产水泥装置一次性投料试车成功!

该项目以每年消耗磷石膏140万吨、生产硫酸60万吨和水泥80万吨的庞大规模,自立项之日起便备受瞩目。

万年青:已成立新能源子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

万年青3月25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成立新能源子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目前已建成公司部分子公司的光伏发电项目,后续还将继续大力推进相关产业发展。

国务院发布《行动方案》推动以旧换新,助力消费升级,畅通经济循环

国务院发布《行动方案》推动以旧换新,旨在刺激消费升级,畅通经济循环。政策聚焦家电、汽车等领域,利用财政、金融等手段支持全链条各环节,鼓励消费者更新老旧产品,促进绿色、智能消费。这将激活潜在需求,助力产业升级,并形成投资与消费的良性互动。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6-03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6-03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3

甘肃省

¥ 382.91
2024-06-03

陕西省

¥ 347.35
2024-06-03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3

云南省

¥ 342.49
2024-06-03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3

四川省

¥ 374.12
2024-06-03

重庆

¥ 337.56
2024-06-03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3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6-03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3

湖南省

¥ 326.56
2024-06-03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3

河南省

¥ 334.60
2024-06-03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3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3

福建省

¥ 295.05
2024-06-03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3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3

江苏省

¥ 342.34
2024-06-03

上海

¥ 367.73
2024-06-03

黑龙江省

¥ 478.23
2024-06-03

吉林省

¥ 420.39
2024-06-03

辽宁省

¥ 411.40
2024-06-03

内蒙古自治区

¥ 363.97
2024-06-03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3

河北省

¥ 361.26
2024-06-03

天津

¥ 408.21
2024-06-03

北京

¥ 389.43
2024-06-04 04:5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