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速碳交易市场进程 首次明确政府与市场边界

8月31日,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在2014年中国低碳发展战略高级别研讨会上透露,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计划于2016年试运行,配额由国家统一分配,局部省市先入场,未入场省市仍须完成分配的总量目标。...

排污权交易陷入“三重门” 加强法律约束或成“良方”

2014年,以碳排放权、污染物排放权为代表的排放权交易制度建设在中国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碳排放权交易7大国家级试点全部启动,5大试点完成首次配额履约,发改委将控制碳排放强度纳入干部考核体系。然而,在排放权交易的实际运行中,企业对排放权的资产属性认识不够,政府GDP至上的观念仍需转变,对排放的法律性约束亟待加强。...

碳交易市场“冰火两重天” 冷热不均期待引爆点

全国碳市场建设已提上日程,试点市场的前途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尽管中国试点碳市场刚刚完成了第一年的履约,但对其未来几年的运行情况已经可以做出大体判断。...

碳排超标处罚动真格 碳交易投资价值水涨船高

消耗能源,排放二氧化碳,已经悄然成为一道紧箍咒。7月3日,北京打算处罚碳排放超标企业的消息,不仅让人们感觉到减少碳排放已经变成一条活生生的约束,也让市场看到碳排放配额的投资价值。...

碳交易忽然升温 深圳碳市场首破亿元大关

6月27日,深圳碳市场累计成交额达到1.04亿元,成为全国首个总成交额突破亿元大关的碳市场。碳交易升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眼下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和广东等多个碳排放交易试点省市已相继进入首个履约期。为保障企业履约,多地政府推出配套处罚措施。...

北京碳市场履约期结束 企业碳管意识需加强

在66.48元的历史最高均价下,此前价格长期平稳的北京市场结束了2013年度的履约改正期,成为国内第一个收到履约答卷的试点。多家企业表示,认为只要配合第三方核查机构完成核查,上交排放报告,未超额排放即为履约。...

试点省市迎来首次大考 多地冲刺履约推升碳交易量

记者注意到,在履约期临近之时,多地出现了推迟履约期的情况。业内分析认为,随着截止日期迫近以及相关处罚通知的出台,企业履约冲刺或将致各地碳排放成交量暴增。...

京津冀探索区域碳交易合作 以市场化手段推进节能减排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7个省市在推行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但各试点地区碳交易处于封闭状态,区域间碳配额不流通,而碳配额的跨区流动将是应对环境问题的必然要求。目前,京津冀三地已经在排放核算、核查、配额核定等方面开展研究合作,目的是在总量控制的条件下,减少碳排放。...

京津冀探索推进跨区域碳交易合作 促进节能减排大气治理

目前京津冀将率先在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上首先展开合作,三地正在探索研究在区域内进行碳排放交易合作,以减少区域内的碳排放,建立区域性碳交易市场,为推动建设全国性碳交易市场探索经验。特别是在碳交易中的标准。配额和核算方法方面将加强研究与合作,目的是在总量控制的条件下,起到减少碳排放的作用。...

外媒:难以看懂的中国碳交易市场

随着全球最大的欧盟碳市场的价格陷入低迷,加上澳大利亚放弃征收碳排放税,环保主义者抓住了中国碳市场这根稻草,以之证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还远未失败。然而,试水近一年后,这些试点计划却让那些努力适应有中国特色碳市场的人,产生了相当大的困惑和挫折。...

碳交易五试点规则解析:交易成本几何?

近日,开市以来价格波动一直相对平稳的北京碳市场得到进一步规范。4月29日,北京环境交易所公布《碳排放权交易规则配套细则》,在原有《碳排放权交易规则》的基础上,对交易人管理、信息披露、风险管理等内容进行细化,对涨跌幅及最大持仓量等进行了限制。...

中国碳交易市场稳步推进

“通过市场机制推动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进一步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降低全社会节能减碳成本,同时促进制度创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治霾建议:成立京津冀统一碳交易市场

“治霾成为了两会的焦点。雾霾问题是环境问题、生态问题,其实更是民生和经济问题”,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辜胜阻尤其强调了京津冀最大的污染源是燃煤。...

碳交易试点新一年:成交放量

中国碳交易市场终于迎来了“春暖花开”的好日子。数据显示,进入2014年,多地碳交易所成交量和成交额均比以往有大幅提升。但据记者了解,由于我国碳交易市场互相分割,制度设计差异较大,碳交易的价格调控机制尚不完善,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仍面临着诸多困难。...

北京碳排放交易量猛增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7日收市,北京碳排放权交易平台达成交易77笔,总成交量超过6.4万吨,成交额325.8万多元。其中,线上公开交易74笔,成交量2.2万吨,成交额114.5万元。另外3笔为协议转让。...

北京碳交易百日超三百万元

截至3月7日收市,北京碳排放权交易平台达成交易77笔,总成交量6.4万吨,成交额325.8万元。其中,线上公开交易74笔,成交量2.2万吨,成交额114.5万元;协议转让3笔,成交量4.2万吨,成交额211.3万元。...

关注碳交易市场 实现国民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在气候变化成为全球热点问题的背景下,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绿色家园,已经成为全球的基本共识,发展绿色产业已成为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碳交易市场体系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好各项节能减排方针的现实举措;是顺应低碳时代的发展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和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更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长久繁荣的必然选择。...

42个低碳试点省市将提出峰值目标

在2013年,我国出台了不少激励性的财政措施,也是在今年,碳排放权交易在中国试点城市正式开始。到现在为止有42个低碳试点省市,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求这些低碳省市通过认真的研究提出峰值目标。...

碳交易买卖能做多大

据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北京市发改委相关人士透露,目前国家层面正在开展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买卖的,自然不会是实物碳,而是碳排放权。同时也催生了一个新兴的行业"碳金融"业。...

用“市场的力量”应对雾霾 推动“减少排放”

业内人士认为,除了减少污染物排放,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对减少雾霾有积极作用,而推动碳排放权的交易能鼓励企业节能减排,从根本上控制污染物排放。记者近日从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北京市发改委相关人士处获悉,目前国家层面正在开展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北京将研究设置低碳发展专项资金。...

[独家]碳排放权交易来到水泥企业面前

近两年前,《中国水泥网》据门户网站的有关开征碳税的消息做了有关报道,曾在业内掀起了一拨波浪。本是作为专业网站及早地给水泥工业提个醒应该说是及时的,也是专业网站责任性所在,及早知会水泥业内,使业内及早作出应对,正是符合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之道理。...

多地陆续启动碳排放权交易 京沪行情火爆或超深圳

透过碳交易的“市场版图”可以看到,碳交易不仅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还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促进节能减排的倒逼机制。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我国碳交易尚处于酝酿和起步阶段,仍有诸多问题亟待探索,需要从制度层面予以支持。...

北京碳排放权交易鸣锣开市 成交额达204.1万元

28日,北京市碳交易市场在各界期盼中正式开启。仅当日上午半天交易,北京碳交易总成交量就高达4.08万吨,总成交额高达204.1万元。...

北京碳交易本周开锣 首批490家企业单位参与

记者近日从北京市发改委获悉,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企业(单位)有望达到490家,参与试点的企业超配额排放二氧化碳将向有富余排放配额的企业购买配额,通过建立交易市场,可降低企业综合节能减排成本。...

碳排放权交易下周北京开市 交易企业将获财政支持

11月28日,北京碳交易市场将在北京环交所正式开市。个人投资者作为自然人,目前不能参与到碳排放交易中。今后能否参与,目前还在探讨之中。...

北京碳排放权指标交易开放在即

北京市年内有望开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北京市环境交易所节能交易中心主任张震龙日前表示,北京市最快将在本月开启碳排放权交易。...

碳排放权交易年内将出首单 排污权配额难确定

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将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等交易制度,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总量控制。记者发现,北京环境交易所官方网站已悄然在首页挂出“北京碳排放权交易账户开户须知”,这或有可能意味着北京市的碳排放交易即将拉开序幕。...

碳排放额分配将现竞争性博弈

鉴于当下我国大气污染严重,雾霾天气几近常态化的现实,近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2013年度报告》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降低总体减排成本,实现减排目标,继深圳首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启动后,北京、上海、广东的碳市场有望在今年年底开始启动实际交易。...

京沪粤碳市场实际交易有望年底启动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透露,北京、上海、广东的碳市场有望在今年底启动实际交易,以降低总体减排成本,实现减排目标。强制碳交易启动后,将给试点城市的高排放企业带来一定成本压力。...

七试点地区碳交易平台或将年底全部上线

自2011年国家发改委明确七地开展试点工作、鼓励条件具备的地区先行先试碳排放权交易以来,各地纷纷出台碳交易管理办法,多个省市的碳交易市场正在形成。...

金融机构三年后或涉中国碳市场

纵观国际碳市场中,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是跨国碳交易的主要组织者,在欧美碳交易市场中,金融机构也是市场重要的参与者。目前,中国的几大环境交易所正试图让监管机构松口、一些金融机构也正在研究碳期货。...

北京碳交易中心副主任:环保企业可卖碳得钱

北京环境交易所碳交易中心副主任王阳表示,与强制减排不同的是,自愿减排更多是出于一种责任。主要是一些环保意识比较强的个人或大公司、大机构,出于社会责任的考虑,购买一些自愿减排指标来抵消日常经营和活动中的碳排放。...

中国碳交易试点依然冷清

“尽管中国已经启动了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但要真正推出一套碳交易运作方案可能要到2020年左右。”这是记者从经济学人智库(EIU)最新发布的《阵痛中前行:中国的碳交易试验》中获得的信息。...

北京碳交易热启动 动物园等504家试点五花八门

“北京市的碳排放权交易工作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8月5日,在北京环境交易所五周年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如是说,“我理解的北京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也会很快上线、启动。”同日下午,北京市发改委网站发布《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二氧化碳排放报告报送及第三方核查工作的通知》...

杭州碳排放权交易具体实施办法正拟定中

杭州市政府近日发布了《杭州市能源消费过程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用能单位在使用限定的碳排放指标过程中,可以将多余的排放权通过市场出售,也可以花钱购买排放权。据杭州市经信委资源处透露,杭州碳排放权交易具体实施办法正在拟定中,将于近日出台。...

贵阳年内建成碳交易市场 启动排污权排放权交易

19日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碳市场分论坛上透露,贵阳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将于年内建成,并在当地启动排污权交易。 ...

碳排放交易“水土不服” 深圳现中国首个强制碳市场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在开放首日完成8笔交易,成交21112吨配额。相关预测称,通过7省市试点,我国有望成为全球碳排放权交易第二大市场,覆盖7亿吨碳排放。...

当前中国碳交易试点存在的问题

2011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两省五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相关碳交易机制试点实施方案正在酝酿和准备过程中,初步计划是2013年启动相关试点交易,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开。但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的同时,试点地区也确实出现了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

破解“零成交”:把排污权交易交给市场

由于环境违法成本低,试点企业无压力参与排污权交易,而试点地区相关部门试图靠“拉郎配”生造市场,致使多家市级排污权交易所出现“零成交”,面临摘牌风险。有专家认为,全国各地的排污权交易市场还停留在环保部门与企业进行交易的一级市场阶段。有环保系统人士也承认,“拉郎配”做几个示范是可以的,但很难真正市场化。...

环境可能继续恶化 中国“除霾”还需20年

由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主持编写、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低碳蓝皮书《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3》日前正式发布。蓝皮书指出,今后中国的环境可能继续恶化,而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消除雾霾重显蓝天,可能还需要20~30年以上。...

中国碳交易开始“学说普通话”

5月21日,深圳市政府宣布,将在今年6月18日正式启动碳交易(即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中国碳交易试点正式启动。 ...

多地明年试水碳排放交易 地方暗战提速

据记者了解,在被纳入碳交易的试点城市中,北京已将试点方案上报国家发改委待批,上海和广东也已出具了相关细则,湖北的碳交易管理办法则已修订至第五稿,天津也明确称其方案即将面世,各地争抢碳交易头把交椅的趋势猛烈。...

七省市碳交易试点方案浮出 免费配额两年一次

按照去年10月底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北京、上海、广东等7个省市将在2013年启动碳交易试点。目前北京已将试点方案上报国家发改委待批,上海和广东的方案也已浮出水面,上海甚至已将第一批碳配额分配完毕,目前正在企业间做调查,湖北省的碳交易管理办法目前已修订至第五稿,其中对管理机构、配额分配与管理原则和价格以及监督等作了相关规定。...

水泥等六行业将被强制提交碳排放数据

记者9月2日在第三届地坛论坛期间采访获悉,我国将强制要求电力、钢铁、水泥和平板玻璃、化工、有色金属、航空等六行业提供碳排放数据,力争“十三五”进一步扩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范围,逐步建立全国性的碳市场。...

发改委:十三五逐步建立全国性的碳市场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说,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欧盟都与中国讨论在次区域或者区域建立碳市场的可能性,但中国要先把国内工作做好,“十二五”期间是做好试点工作,“十三五”期间将扩大试点范围,逐步建立全国性的碳市场,“积累经验之后再参与碳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

价格持续走低 碳产业弊端凸显

碳交易的初衷在于以减少碳排放额度,改善恶化的环境。然而,在全人类福祉这件华丽的外衣下之,却开始了一场利益角逐的“暗战”。有人称之为“阴谋”,因为不承诺减排的美国,不仅是碳市场的一个活跃分子,还凭借着强大的金融手段,欲借碳重塑美元霸主地位。...

广东筹建国家碳排放权交易所

广东率先发布了首份低碳发展年度报告——《2010年广东低碳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广东低碳发展的目标:到2015年,力争全省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35%左右;到2020年,力争全省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5%以上。...

二氧化碳有望成为“十二五”节能减排硬指标

,“十二五”期间,二氧化碳可能将和“十一五”原有指标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硫和COD指标一起,成为全社会节能减排的硬指标。...

中国碳交易路向何方?

自愿减排市场“生意惨淡”,CDM项目又充满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分派硬性指标,被寄予了厚望。如果在碳强度目标的执行过程中建立碳交易市场,则其交易过程具有总量控制和强制性的特点,中国碳交易市场的潜力巨大。一年前有关部门还避讳使用的“碳交易”一词,近期却被频频提及。在业内人士看来,前后的变化,表明高层对建立国内碳交易市场的态度已经明晰。...

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