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中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记者27日从新华网获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7日出席第十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时表示,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徐高:当前中国经济的最大风险其实是这两件事

不同观察者往往从不同角度、不同观念出发来看中国经济,有时甚至思考问题的层次都不一样。思维所站的层次越高,越能透视中国经济的实质。CF40·青年论坛会员、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所在是我们正在丧失过去几十年赖以成功的基础。...

中国经济下半年持续探底的12个信号:第二底部最快年底出现

6月18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在“2016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发布了《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16年中期)》报告。报告中列举出了近期中国经济领域出现的12个新现象,对于2016下半年乃至未来几年的经济走势,国内经济学家们仍不乐观。...

9位大佬发声中国经济 反驳关于“产能过剩”的当下流行观点

有一批学者,他们对当前中国经济的判断,与流行的声音有所不同,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很有名望的著名经济学家。这些经济学家与流行观点的分歧主要包括如何认识产能过剩、2004年就提出并证明提法有误的产能过剩(当时也叫过度投资、重复建设)至今究竟有多严重、 如果存在产能过剩,除了关停并转还有没有更好得能促进经济走出恶性循环的办法等方面。...

余永定:“供给侧改革”不是大杂烩

未来五年,根据“十三五”规划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抑制经济的下滑,而且能够为未来经济的持续增长打下坚实基础。如果不抓住目前的投资机会,中国可能错过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这或许又是一次“弯道超车”的佳期。...

吴敬琏:改革要打破党国大公司

我们这些人是体制内的,我们不想革命,希望稳定。作为一个研究工作者,我研究事情发展的规律性,顺应历史潮流,能够做多少做多少,而不是先去估量我有可能成功还是不能成功,但是我可以很清楚地认识到,不改革是死路一条。...

习近平: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习近平5月16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分别研究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工作。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社科院蓝皮书:预计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6.6%-6.8%

5月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经济蓝皮书春季号:2016年中国经济前景分析》发布会在京举行。蓝皮书预计,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6.6%-6.8%。...

朱海对话刘世锦:供给侧改革与跨国企业在华发展新常态 未来中国经济将发生什么转变?

对于关心社会和企业发展前景的人而言,这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近日,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及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朱海接受经济观察研究院院长新望邀请,作为嘉宾参加了“经观会客厅”的对话环节。...

打开中国经济一季报的五个问号

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6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文章选择GDP、投资、M2、外贸出口和居民收入等五个指标的热点问题,对这些指标进行解读。...

国务院要动真格:部署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责任分工,确保实现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确定今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为促发展惠民生防风险提供保障;部署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纲要共分为20篇: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发展新体制;推进农业现代化;优化现代产业体系;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全力实施脱贫攻坚;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中国产能过剩的真相,超深刻!

“目前‘僵尸企业’的提法是不科学的,我们必须搞清所谓的僵尸企业,究竟是技术上已经落后必须淘汰,还是市场波动引起的资金链的断裂?亏损企业的产品究竟是有实际需求的民生产品,还是脱离或有害的商品必须销毁?”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陈平教授这篇近万字长文重点讨论当前的产能过剩问题,提出不少振聋发聩的观点。他认为,化解办法必须要区别对待,不应重复美国倒牛奶的悲剧,而是要发挥中国现有体制中的社会主义优势。...

国际产能合作务必冷静稳妥

国际产能合作被视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中国社会常见的毛病之一就是“一窝蜂”,在国际产能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中也不例外,一提“国际产能合作”就一哄而上。因此,要想有效结合国际产业合作与一带一路建设以实现提升我国经济的目的,我们特别需要理清一些基本原则性问题。...

新常态下如何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中国经济迈向新常态之路并不平坦,在增长阶段转换过程中,中国面临的问题将更加复杂多变,矛盾和风险也可能更加突出。因此,必须科学分析新常态下制约经济增长的风险,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空间,为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积蓄力量。...

2016年全面推进“营改增” 营业税或将退出历史舞台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表示,2016年将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这意味着,至今已试点4年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或将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全面收官,营业税或将退出历史舞台  ...

2015年矿渣粉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及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词汇之一,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新闻报道中,越来越多的文章试图使用“新常态”来阐述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发展思路。我们不禁会问,“新常态”是什么?“新”在哪里?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形势有哪些变化?我们矿渣粉行业面临哪些挑战?同时机遇和出路又在哪里?...

各省“十三五”目标公布 2万亿级阵营扩大

2016年刚刚开启,各省市已陆续公布各自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梳理已公布“十三五”的规划建议的省份,广东、河北、贵州、云南、宁夏、海南、西藏、天津等在规划建议中均提出了经济增长的目标数值。从各地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可见,绿色发展的理念更为突出。北京“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

陈锡康:当前经济增速回落的主因是产能过剩

昨日,中科院预测中心在京发布2016中国经济预测。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经济学家陈锡康教授在论坛上分析了当前中国经济增速快速回落的主观与客观因素,并就此提出若干建议。...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全面推开营改增 赤字率或达3%

2016年重点税制改革包括: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试点范围,积极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推进消费税改革。...

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经济体制改革任务更加艰巨。根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5年工作要点》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现就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201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即 供给侧改革可期

业内人士认为,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和转型期的关键之年,预计经济工作总基调可能仍是“稳中求进”。政策以稳为主,为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稳增长需要,宏观调控继续采取“积极财政、稳健货币”的组合概率较大。...

林毅夫:十三五经济实现年均7%左右增长完全有可能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就业、金融安全和2020年两个“翻番”目标三大因素确定了“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速必须要达到6.5%以上,并尽量实现7%左右的增长。从中国的产业空间、政策空间、民间储蓄等多重因素看,“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实现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

山东规划2020年将实现“市市通快铁”“县县通高速”

根据山东省《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三五”期间(2016年-2020年),山东省将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市市通快铁、县县通高速。...

有什么理由说中国水泥工业已经严重过剩了呢?

当中国仍有8亿农村人口住在主要建材是砖瓦木料,而不是钢筋水泥房中的时候,有什么理由说中国的钢铁、水泥、玻璃等建材工业已经严重过剩了呢?当几亿农民远离亲人在城市打工而头无片瓦的时候,有什么理由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业已经严重过剩了呢?...

李克强: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是长期任务

即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后,相当长时间仍需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才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因此,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是我们长期的任务。...

未来两年重点领域价格机制改革时间表确定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5日表示,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抓紧起草推进价格机制改革专项行动计划,对明、后两年重点改革任务进行具体的安排。下一步要重点在医疗、天然气、电力、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价格改革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新的成效。...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发布(全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认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必须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全会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斐然

“十二五”期间,预计我国经济年均增长近8%,不仅高于同期世界2.5%左右的年均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名列前茅。...

十八届五中全会前瞻:“十三五规划”的十大看点

十三五规划可能是最重要的一次五年规划,也是国企改革方案之后最值得期待的中央文件。我们结合历次五年规划的经验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梳理出“十三五”规划的十大关键领域:经济增长、信息技术、服务业开放、全国统一大市场、收入分配(关键是扶贫)、人口老龄化、生态环保、投融资体制(PPP)、国企改革、军民融合。...

国务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助力创新驱动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以问题为导向,从10个方面推出32项改革举措143项政策点和具体成果。...

国企改革意见出台:国企将分商业类和公益类

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十三五”规划勾勒改革路线图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主要议程之一是研究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按照惯例,“十三五”规划预先调研工作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开始,而编制工作在今年初夏启动。...

多项改革发力“最后一公里” 财税改革、价格改革等关键领域将重点突破

改革棋至中盘,多项改革已由顶层设计走向实操层面,并获得突破性进展。业内专家认为,改革力度虽未减退,但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也开始凸显,全面深化改革仍然遭遇利益藩篱、地方承接能力有限等瓶颈,系统性改革更需要部门加强协作,敢啃“硬骨头”。据悉,今年下半年仍将大力推进一批改革政策,“落实”或成下半年改革关键词。...

经济平稳增长要靠深化改革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15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0%,而1-5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PPI、CPI等数据也已公布,应当说,当前我国稳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依靠有效投资和深化改革落实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是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着力点。...

未来十年中国GDP或放缓至5% 消费占比或上升

上一个十年,中国曾经历过GDP增速10.2%的繁荣期,也挨过了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近几年外汇占款滑坡催生了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新型政策工具。令人好奇的是,下一个十年,中国经济又将迎来何种挑战?货币政策又将如何应对?...

规范地方国企员工持股有利混改顺利推进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发布《2015年度指导监督地方国资工作计划》,提出四大方面二十五项措施,包括指导推动地方以管资本为主来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指导推动地方深化国企改革等。《计划》还特别提出,今年将指导地方国资委研究制定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试点的管理办法,规范开展员工持股试点工作。...

孔祥忠:新常态下更需要水泥企业家对市场的理性思考

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下行,水泥产能过剩加剧,产品需求萎缩,市场价格低迷,企业效益大幅下滑。如何应对市场变化趋势,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修正市场经营策略,以稳定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以有利行业转型升级为己任,是需求我们企业家去理性的思考,并付诸实际行动的。企业家的理性在于对不确定的环境中表现出对市场变化趋势的正确解读。理性的企业家会从全局制胜的企业发展战略层面思考,很好地运用机会成本,创造预期收益。...

周小川:货币政策将根据经济和通胀进行适应性调整

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率团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31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IMFC)系列会议。周小川在会议上发言指出,中国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根据经济和通货膨胀走势进行适应性调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经验表明,货币政策可以为结构改革创造机会,但单纯依赖货币政策也会带来风险。...

混合所有制改革重在提升国企竞争能力

在当前全球化市场经济背景下,市场竞争能力甚至是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是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所在。在改革过程中,我们需要回答的不是进行了多少混合所有制改革,而是我们的改革是不是提高了国有企业长期竞争能力。这一目标应该成为我们改革工作的出发点。...

[两会]李克强总理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3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

[两会]数据看两会:收入、反腐、环保引领话题榜

2015年全国两会3日正式拉开帷幕,而在两会前,各个互联网平台均就网民的两会期待开展了丰富的调查。记者梳理各大主流媒体和互联网公司的调查数据发现,收入、反腐、环保三大话题受到关注最多。...

新常态下首次两会前瞻:五大重点经济改革望提速

2015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这是“新常态”概念提出后的首次全国两会。此次两会将明晰一些重点经济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财税、金融、国企、价格、收入分配等改革有望提速,而随着这些改革的落地,老百姓的生活也将迎来积极变化。...

2014年生产总值同比增7.4% 统计局:换挡不失势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在解读《2014年统计公报》时表示,初步核算,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跟过去的高速增长相比,尽管增速略有放缓,但既没有“掉挡失速”,又蕴含着更高的含金量。...

今年开工建设27项重大水利工程

去年以来,有关部门和地方按照国务院加大公共产品供给的部署,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目前纳入规划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57项已开工建设,27项拟于今年内开工,其余的要抓紧前期工作,条件成熟的应尽早开工。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涉及农业节水、引调水、重点水源、江河湖泊治理、新建大型灌区等。...

发改委:“十三五”6.5%是增长底线

从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小康社会翻番的要求来看,如果今年的增长按照测算实现7%的话,那么到2020年年均的经济增长要实现翻番必须达到6.56%,6.5%左右是底线。...

四川迈入国资改革攻坚年 拟推336项目总投资9011亿

2月11日,记者从四川省国资委官网上获悉,《省属国资国企改革责任分工方案》明确的68项改革任务,2014年完成或基本完成的已达到20项。...

新型城镇化试点释放三大积极信号

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彭刚,以发展经济学视角前瞻了《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可能带来的影响。他认为,此次试点将全部试点地区方案要点予以公布,其间存在的规律性和普遍性一致对外释放了三大积极信号:积极推进户籍改革、力促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重用市场化力量参与城镇化建设。...

国企改革成下一个风口 春节前迎政策密集出台期

一位接近国资委的权威人士表示,在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中,较为成熟的几个方案有望在春节前推出。目前方案正上报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审批。...

李克强: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在达沃斯论坛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中国的储蓄率高达50%,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充裕资金。地方性债务70%,主要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是有资产保障的,金融体制改革也正在推进,中国不会发生区域性、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1 2 34 5 6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