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集约集成、绿色低碳、产业高效的新型建筑方式,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对推动海南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建筑工程减震隔震技术(以下简称减隔震技术)研究不断深入,我国部分地震高烈度区开展了工程应用工作,一些应用了减隔震技术的工程经受了汶川、芦山等地震的实际考验,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实践证明,减隔震技术能有效减轻地震作用,提升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能力。...
城市地下管线是指城市范围内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对研究较少的福塔纤维混凝土、钢丝/钢丝网纤维混凝土、聚乙烯醇纤维混凝土、聚酯纤维混凝土、杜拉纤维混凝 土等纤维混凝土的性能及应用进行了介绍,并简单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工程应用提供了依据。...
由于对土木工程结构耐久性的要求,近年出现了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是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而非片面追求高强度。为提高混凝土质量还应注意提高砂石料质量,要求石子粒径小、粒形好,砂子粗、级配恰当。研究现代混凝土技术还需树立大系统的观念,需要各学科的相互协作、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的交叉及多元化产生了新的技术和工艺。这沿的技术、工艺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建筑材料的研制开发,使得建筑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不仅材料原有的性能,如耐久性能、力学性能等得到了提高,而且实现了建筑材料在强度、节能、隔音、防水、美观等方面多功能的综合。...
近日,由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项目——《既有加固结构安全性加固技术创新及应用》顺利通过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的专家评审团验收,成果经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
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简称RPC)是一种新型超高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它具有超高的力学性质,优异的耐久性、较低的收缩和徐变性能。本文介绍RPC的基本设计原理、力学特征和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着重阐述它的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潜力和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明确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2014年第一季度,欧洲水泥公司(Eurocement)在俄罗斯的子公司的水泥出货量均呈上升态势。其中,Pikalevsky水泥公司的水泥出货量达28.57万吨,同比增长4.9%;袋装水泥的出货量共计1.3万吨,同比增长45%。...
在最近召开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上海建工集团18项科研成果分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由集团内企业单独完成或领衔完成和参与完成的16项科研成果喜获2013年度市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7项;单独完成或领衔完成和参与完成的2项科研成果喜获2013年度市技术发明三等奖。此次市科技进步奖共授奖298项。...
自2006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出台《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试行办法》以来,我国住宅产业化通过项目引领和示范,正在不断向前推进。但不可否认,经过10多年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究竟是哪些因素制约着中国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需求,国家将逐步减少普通混凝土的用量,重点发展绿色环保型高性能混凝土,然而要获得高性能的混凝土,除了原材料配比的重要性外,对混凝土的搅拌方法和搅拌装置也要求逐渐趋向于专业化、高效化和大型化。因此加强对混凝土搅拌方法和搅拌设备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4日,浙江奉化一幢只有20年历史的居民楼如麻将般突然倒塌。房屋建筑实际寿命与设计目标引起关注。...
2014年3月28日,由住房及城乡建设部等主办的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开幕。本届展会的主题是“普及绿色建筑,促进节能减排”。首次参展的拉法基瑞安水泥有限公司在这期间展示了其行业领先的创新产品,为构建美好城市提供解决方案。...
预制混凝土结构是一种目前常用的建筑结构体系,其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根本区别在于预制混凝土结构中柱、梁、板的连接方式。而结构构件连接处的节点是结构的薄弱环节,也一直是抗震研究的重点。...
热门品牌
一周热点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