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10余省出台供给侧改革方案 去产能迎加速推进落实期

2016/05/20 09:52 来源:证券日报 孙华

近期,上海、山东、江苏等10余个省份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综合性方案和专项方案。从各地的方案内容来看,多围绕着“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进行了部署。其中,多地还明确了去产能、去杠杆的目标,并对本地区的薄弱环节,提出了针对性的补齐短板的政策。......

  近期,上海、山东、江苏等10余个省份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综合性方案和专项方案。从各地的方案内容来看,多围绕着“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进行了部署。其中,多地还明确了去产能、去杠杆的目标,并对本地区的薄弱环节,提出了针对性的补齐短板的政策。

  专家认为,积极稳妥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是我国经济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任务。

  “供给侧改革加速推进,有望持续迎来实质性进展。” 方正研究所策略研究员贺燕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第一要务,去产能已经形成国家和地方层面的全面共识。

  5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动中央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抓紧淘汰钢铁、煤炭等行业落后产能,今明两年压减央企10%左右钢铁和煤炭的现有产能。

  同一天,财政部印发《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中央财政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对地方和中央企业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工作给予奖补,鼓励地方政府、企业、银行及其他债权人综合运用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和破产清算等方式,实现市场出清。专项奖补资金规模为1000亿元,实行梯级奖补。

  “钢铁、煤炭行业是我国经济运行中重要的基础性行业,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财政部经济建设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受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钢铁、煤炭行业形成了大量的过剩产能。积极稳妥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是我国经济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任务。

  记者通过梳理发现,目前已有10余个省份出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综合性方案和专项方案。其中,山东省日前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3年内钢铁、煤炭产能将分别压减1000万吨、4500万吨,五年内近六成煤矿将退出;2016年至2018年,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炼油、轮胎、煤炭、化工等山东9大产能过剩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力争回升到80%以上。

  “我国去产能力度正在逐步加大。”兴业证券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年初提出的钢铁去产能目标为3年至5年内再压缩粗钢产能1亿吨至1.5亿吨,平均下来每年大约压缩3000万吨产能;而此次会议提出要2年去除10%的产能,按照现在总产能12亿吨计算的话,平均每年需要去除6000万吨产能,去产能力度显著增强。

  兴业证券研究员指出,专项奖补措施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配合去产能的积极性。钢铁、煤炭企业往往是地方财政和就业大户,因此在去产能过程中有些地方政府态度难免会比较消极。为此,国家一方面下达任务,要求各地必须按照指标严格实行去产能;一方面又实行奖补制度:奖补资金总规模为1000亿元,其中基础奖补资金800亿元,按照退出产能任务量、需安置员工数、困难程度等因素分配;梯级奖补资金200亿元,用于对超额完成任务的省份和央企进行奖励。托底与奖励并重,可以有效提高地方政府配合中央政府去产能的积极性。

编辑:张敏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华新水泥郭士青:合法依规,良性竞争

未来华新水泥将继续以绿色发展为核心,持续加大在减污降碳、节能降耗上的投入,以实际行动推动国家“双碳”工作,为传统工业企业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华新样本。

[评论]水泥企业应谨慎考虑在建拟建熟料项目建设!

水泥企业应从全行业利益出发,谨慎考虑新增熟料项目建设。

按备案产能生产!四川公开征求水泥行业常态化错峰生产实施细则

细则中的“产能”是指水泥熟料生产企业申请审批的备案(批复)产能。

海螺水泥应不应该抢份额,你怎么看?

海螺水泥应不应该抢份额,你的观点是什么?欢迎留言讨论。

“去产能”之弦紧绷 水泥行业亟待破局

2024年,水泥行业供需能否改善?价格能否有所提振?企业又将如何破局?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5-31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31

青海省

¥ 441.41
2024-05-31

甘肃省

¥ 382.91
2024-05-31

陕西省

¥ 327.04
2024-05-31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31

云南省

¥ 338.22
2024-05-31

贵州省

¥ 342.57
2024-05-31

四川省

¥ 373.66
2024-05-31

重庆

¥ 337.56
2024-05-31

海南省

¥ 432.19
2024-05-3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5-31

广东省

¥ 298.36
2024-05-31

湖南省

¥ 326.72
2024-05-31

湖北省

¥ 324.09
2024-05-31

河南省

¥ 334.60
2024-05-31

山东省

¥ 347.69
2024-05-31

江西省

¥ 308.39
2024-05-31

福建省

¥ 295.05
2024-05-31

安徽省

¥ 333.30
2024-05-31

浙江省

¥ 360.66
2024-05-31

江苏省

¥ 342.34
2024-05-31

上海

¥ 367.73
2024-05-31

黑龙江省

¥ 478.23
2024-05-31

吉林省

¥ 382.09
2024-05-31

辽宁省

¥ 385.38
2024-05-31

内蒙古自治区

¥ 363.97
2024-05-31

山西省

¥ 330.05
2024-05-31

河北省

¥ 352.52
2024-05-31

天津

¥ 358.21
2024-05-31

北京

¥ 339.43
2024-06-02 18:3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