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应找好传统基建与新基建项目平衡点

2020/03/11 09:13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过往,我们在经济动力放缓的时候,会加大财政支出,以实现对经济总需求的拉动。然而,这是一把双刃剑,在起到提振经济增长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产能过剩和房价高企等问题。......

3月4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一石激起千层浪,新基建获得各方热烈响应,资本市场,在3月10日A股的触底反弹中,5G、数据中心等新基建概念成为反弹核心。

近些年来,我们共同努力谋求经济发展转型,希望逐步摆脱对低端基础设施建设、低端制造业、建筑业的过度依赖。因为,显而易见的共识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谁能在接下来的经济发展大潮中掌握核心技术、掌握供应链的核心环节,谁就能得到更快更好的高质量发展,反之则必然被淘汰。

过往,我们在经济动力放缓的时候,会加大财政支出,以实现对经济总需求的拉动。然而,这是一把双刃剑,在起到提振经济增长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产能过剩和房价高企等问题。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2016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坚持这个政策近4年。

在这4年的时间里,我们有效地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研发出了属于我们自己的芯片,成功打破了外国垄断,我们在5G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们的人工智能产品已经开始逐步应用于各种场景,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电池产业蓬勃发展,我们的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纷纷落地。

现如今,我们需要谋求更进一步的发展。伴随着互联网渗透率逐渐到顶,过往的信息技术产业跑马圈地式的粗放发展已经一去不复返。这导致了整个信息技术产业一方面进入存量博弈,另外一方面又亟待一场颠覆性创新。

这场颠覆性创新就是新基建的任务,包括了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

然而,我们仍需要正视现实的困难。相比于传统的“铁公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对新基建所涉及的领域进行投资并不是那么立竿见影,投资项目的难度也更大,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也更高。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各地对“新基建”投资的积极性。加之,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冲击,各地更是有快速恢复经济的迫切需要。

但是,有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重新回到严重依赖“铁公基”的老路上去。展望未来,如何利用财政资金、地方平台资金去引导产业资本向新基建领域靠拢,实现传统基建项目与新基建项目,促进经济恢复与经济结构转型的平衡,是各级决策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长效机制的建立并非一天两天就能做到,这需要我们付出耐心、努力以及智慧。我们相信,只要众志成城,定能共克时艰。

编辑:刘群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总投资超6500亿元!长株潭一体化发展2024年标志性工程清单出炉

据长株潭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介绍,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标志性工程分布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保五大领域,总投资6586.59亿元。

公路水路投资近年首次负增长 基建难扛水泥需求大旗

新建项目的减少与基建的疲软对水泥需求有直接的影响。

[宏观月评]2024年4月:固投增速放缓,水泥产量降幅仍深

2024年1-4月水泥产量为50928万吨,同比减少10.3%,降幅较前值收窄1.5个百分点。按全口径计算,1-4月水泥产量同比降幅达到12.8%……

水泥需求来了!甘肃启动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建设 总投资约5460亿

甘肃省投资约5460亿启动建设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旨在提升交通网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强互联互通。

2024-05-15 需求 基建 投资

[视频]12省份基建暂缓初显“威能”?一季度水泥产量下跌16.28%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3月全国水泥产量3.37亿吨,同比下降11.8%;全口径减少6550万吨,降幅16.28%;3月份水泥产量1.5亿吨,同比下降22.%。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5-31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31

青海省

¥ 441.41
2024-05-31

甘肃省

¥ 382.91
2024-05-31

陕西省

¥ 327.04
2024-05-31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31

云南省

¥ 338.22
2024-05-31

贵州省

¥ 342.57
2024-05-31

四川省

¥ 373.66
2024-05-31

重庆

¥ 337.56
2024-05-31

海南省

¥ 432.19
2024-05-3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5-31

广东省

¥ 298.36
2024-05-31

湖南省

¥ 326.72
2024-05-31

湖北省

¥ 324.09
2024-05-31

河南省

¥ 334.60
2024-05-31

山东省

¥ 347.69
2024-05-31

江西省

¥ 308.39
2024-05-31

福建省

¥ 295.05
2024-05-31

安徽省

¥ 333.30
2024-05-31

浙江省

¥ 360.66
2024-05-31

江苏省

¥ 342.34
2024-05-31

上海

¥ 367.73
2024-05-31

黑龙江省

¥ 478.23
2024-05-31

吉林省

¥ 382.09
2024-05-31

辽宁省

¥ 385.38
2024-05-31

内蒙古自治区

¥ 363.97
2024-05-31

山西省

¥ 330.05
2024-05-31

河北省

¥ 352.52
2024-05-31

天津

¥ 358.21
2024-05-31

北京

¥ 339.43
2024-06-03 07: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