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两会]王彪:碳交易是以市场机制促进减排

2016/03/08 16:40 来源:期货日报

供给侧改革已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词。全国人大代表、中石化安庆石化总经理王彪认为,供给侧改革抓住了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的“牛鼻子”,体现了创新发展的理念。碳交易是以市场机制促进企业实现减排,政策的合理稳定至关重要。......

  供给侧改革已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词。全国人大代表、中石化安庆石化总经理王彪认为,供给侧改革抓住了经济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的“牛鼻子”,体现了创新发展的理念。碳交易是以市场机制促进企业实现减排,政策的合理稳定至关重要。

  王彪表示,中央多次强调,“十三五”期间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现优胜劣汰、产业升级。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结合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

  作为石化企业的代表,又是地方企业的掌舵人,王彪认为,目前我国炼油产能呈结构性过剩局面,炼厂开工率只有75%,按85%的正常开工率计算,产能过剩1亿吨左右。“建议有关部门对当前柴油生产销售领域的异常现象进行调查。一是加强监管,堵塞可能存在的漏洞。二是对不同所有制的炼油企业,既要在原油进口权、使用权上体现公平,也要在产品质量、安全环保、节能减排和税负上实现一视同仁,通过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使去产能成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王彪说。

  今年1月2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称2016年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攻坚时期,要确保2017年启动并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王彪认为,碳交易是以市场机制促进企业实现减排,政策的合理稳定至关重要。从近几年情况来看,政府主管部门、企业、第三方机构采用的核算方法还不统一,有的规定不尽合理。比如政府主管部门要求,外供电力、蒸汽等产品产生的碳排放要全部纳入企业碳盘查范畴,而使用方没有碳减排的压力,不利于全社会低碳消费方式的形成。他建议,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充分征求意见,抓好制度设计和方案配套。概括来说,就是要做到“三要”:一要考虑现有的技术水平,不能有标准,无技术;二要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合理确定碳配额和交易价格;三要考虑政策的引导效应,努力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的良性互动。


编辑:武文博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今日投资】节能降碳方案出炉,光伏产业加速整合;A股反弹,有色板块走强,关注国企低位个股机会

关键结论:国务院发布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推动有色金属行业产能优化,光伏产业链因供给过剩加速出清,价格下跌,行业将迎来格局重塑。氧化铝价格上升,利好相关企业。一线城市房地产政策放宽,旨在稳定市场。关注金属板块和光伏行业领先企业投资机会。

关于印发《上海市促进绿色电力消费加快能源低碳转型实施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发布了《促进绿色电力消费加快能源低碳转型实施意见》,旨在推动绿电消费和能源转型。目标是到2025年绿电交易规模达50亿千瓦时以上,2030年达300亿千瓦时,建设绿电消费标杆城市。措施包括扩大绿电市场规模、引导用户消费绿证、提升绿电消费水平、健全绿电核算体系和强化科技服务支撑。政策将通过市场化交易、电碳机制衔接和供需匹配推动能源清洁化和低碳化。

2024-05-24 碳交易 能耗双控

华新蝉联世界水泥协会创新大奖,深耕低碳智能制造领域

华新水泥连续两年获得世界水泥协会创新大奖,今年凭借“水泥低碳制造智能化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奖,成为全球唯一蝉联该奖项的企业。该项目解决了水泥行业中使用废弃物为燃料的稳定性问题,实现低碳、高质量生产,展现了公司在绿色低碳和数字化转型的领先地位。

碳排放权交易新规则生效,发电、钢铁、建材等行业迎来变革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将于2024年5月1日起施行,首先影响发电行业,推动煤炭行业向低碳转型,同时促进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展。钢铁和建材行业也将加快转型升级以应对碳排放挑战。有色行业预计将成为第二批纳入碳市场的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平稳,助力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低碳技术进步,价格发现机制逐渐成熟,未来将扩大覆盖范围至更多高排放行业。

李新华调研豫企发展:探寻在豫企业新动力与挑战

4月18日,中国建材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新华一行赴郑州瑞泰、中联同力调研指导工作,详细了解企业落实一季度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规划。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王于猛在郑州瑞泰参加调研。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5-31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31

青海省

¥ 441.41
2024-05-31

甘肃省

¥ 382.91
2024-05-31

陕西省

¥ 327.04
2024-05-31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31

云南省

¥ 338.22
2024-05-31

贵州省

¥ 342.57
2024-05-31

四川省

¥ 373.66
2024-05-31

重庆

¥ 337.56
2024-05-31

海南省

¥ 432.19
2024-05-3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5-31

广东省

¥ 298.36
2024-05-31

湖南省

¥ 326.72
2024-05-31

湖北省

¥ 324.09
2024-05-31

河南省

¥ 334.60
2024-05-31

山东省

¥ 347.69
2024-05-31

江西省

¥ 308.39
2024-05-31

福建省

¥ 295.05
2024-05-31

安徽省

¥ 333.30
2024-05-31

浙江省

¥ 360.66
2024-05-31

江苏省

¥ 342.34
2024-05-31

上海

¥ 367.73
2024-05-31

黑龙江省

¥ 478.23
2024-05-31

吉林省

¥ 382.09
2024-05-31

辽宁省

¥ 385.38
2024-05-31

内蒙古自治区

¥ 363.97
2024-05-31

山西省

¥ 330.05
2024-05-31

河北省

¥ 352.52
2024-05-31

天津

¥ 358.21
2024-05-31

北京

¥ 339.43
2024-06-03 16:4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