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全面理解新型城镇化内涵

2014/12/26 09:29 来源: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 李小建

虽然城镇化是发达国家较早出现的现象,但不同国家的国情各异,发展路径和表现形式也各具特色。我国总结国内外城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这是立足我国具体国情对城镇化路径和实现方式的创新探索。......

  虽然城镇化是发达国家较早出现的现象,但不同国家的国情各异,发展路径和表现形式也各具特色。我国总结国内外城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这是立足我国具体国情对城镇化路径和实现方式的创新探索。

  我国城镇化自改革开放后进入快速发展期,呈现三个主要特点:第一,政府主导的城镇化推动了城镇化快速发展,但也带来诸如资源配置低效、土地资源浪费、地方债务负担沉重等问题。第二,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城镇寻找新的就业机会,但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并没有真正成为市民,致使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第三,小城镇的发展对带动地方经济、吸纳就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起到一定作用,但也存在资源浪费、基础设施薄弱、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发展规模不大,难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规模经济,难以形成强大的经济增长中心、辐射带动较大区域的发展。

  发达国家城镇化虽然促进了经济社会变革,但其伴生的“城市问题”却始终困扰着政府和社会。首先,交通拥堵。交通拥堵是世界性的城市难题,不少城市通过拓道路、建高架、修轻轨、铺地铁等技术及设施改善的方法增加容量,或是通过限行、控制个体交通等方式实施交通管制,但大部分城市未能彻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其次,环境污染。发达国家城镇化过程中都出现过严重的环境问题。城市人口和经济活动密集,细菌、病毒和微生物容易通过大气、水体、土壤、食品、人类交往等途径传播滋生,危害人类健康。再次,地价上涨过快。人口、经济活动集聚带来土地增值,但也导致地价快速增长,由此产生严重的房地产泡沫。第四,城市贫困。城市人口过剩和就业机会不足相伴,加上一些制度不合理,致使贫富差距拉大。

  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既包含对我们过去城镇化道路经验教训的总结,也包含对西方城镇化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思考和规避,更包含对未来城镇化前景的新设想,是对我国城镇化模式的新构思。新型城镇化内涵十分丰富,其中以人为本、低碳节约、格局优化、新技术引领这四点非常重要。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在哲学层面上是对传统城镇化的扬弃。传统城镇化把物质财富的增加作为实现手段和追求目标。新型城镇化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和谐,人是城镇化的主体。在理论层面,以人为本是对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突破。新型城镇化突出城乡统筹、工农互惠,强调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摒弃了“城市偏向”和“忽视乡村”的发展思维。在实践层面,以人为本是在对中国城镇化条件慎重考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实现人的城镇化、最大程度保障人权的有效途径。在人多地少、农村人口数量庞大的特殊国情下,应有序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充分尊重农民在城乡居住上的自主选择权,宜城则城,宜乡则乡。

  低碳节约。新型城镇化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发展过程,构建低碳节约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首先,经济活动要节约集约,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和能源等资源,强化资源循环利用,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推动环境友好型生产改造,降低污染排放。其次,发展绿色交通,加快发展新能源、低排量交通工具,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再次,推广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能效。最后,推崇简约适度、文明和谐的生活方式,慢生活、简出行,培育绿色低碳的生态文化。

  格局优化。新型城镇化以城镇体系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格局和形态优化为基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优化空间布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依据城镇化发展阶段,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实施组团式发展,合理定位组团功能,增加组团内部联系,减少组团间通勤,以多中心组团为节点,构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顺应城市发展趋势和生态文明新要求,通过规划引导、市场运作,培育各具特色的卫星城(镇),疏散中心城区功能,提高城市生产和生活效率,推动城市与生态环境良性融合。

  技术引领。城市发展周期与经济技术周期紧密相连,城镇化过程必然留下当时产业和技术进步的烙印。蒸汽革命及之后的电力、化学革命,引起大量产业和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市数量和规模迅速增加,进入“生产型城市”的发展阶段。20世纪后,以分工和专业化为基础的福特主义出现,实现了大批量生产并形成快速运输网络,促进了城市扩散,带来城市向生产和服务并重转变。之后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以弹性专业化和精益生产为特征的后福特主义出现,使城市完成了从生产型到服务消费型的跨越。当前,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刻改变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诸多与此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模式,智慧城市即是其一。新型城镇化应当应用智慧城市理念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把技术和人有机结合,建立城市智慧管理系统,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促进城市生产、流通、服务高效运作,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编辑:郑建辉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2024年5月全国建材主要产品月度市场平均价格

2024年5月全国建材主要产品月度市场平均价格

2024年1~4月全国建材宏观数据统计

2024年1~4月全国建材宏观数据统计

[周评]西北:宁夏银川地区再次推涨水泥价格20-25元/吨(5.13-5.17)

15-17日宁夏银川地区再次推涨水泥价格20-25元/吨,落实待观察。其余市场本周价格暂无明显变动。

2024年4月全国建材主要产品月度市场平均价格

2024年4月全国建材主要产品月度市场平均价格

2024年1~3月全国建材宏观数据统计

2024年1~3月全国建材宏观数据统计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6-05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14.51
2024-06-05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5

甘肃省

¥ 385.42
2024-06-05

陕西省

¥ 343.66
2024-06-05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5

云南省

¥ 342.49
2024-06-05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5

四川省

¥ 374.33
2024-06-05

重庆

¥ 337.56
2024-06-05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5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6-05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5

湖南省

¥ 326.56
2024-06-05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5

河南省

¥ 334.60
2024-06-05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5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5

福建省

¥ 315.05
2024-06-05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5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5

江苏省

¥ 342.34
2024-06-05

上海

¥ 347.73
2024-06-05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05

吉林省

¥ 452.78
2024-06-05

辽宁省

¥ 435.38
2024-06-05

内蒙古自治区

¥ 378.18
2024-06-05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5

河北省

¥ 373.32
2024-06-05

天津

¥ 408.21
2024-06-05

北京

¥ 389.43
2024-06-05 22: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