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开启建材行业产融结合新纪元

2014/11/19 00:33 来源:中国建材报 王怡洁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产融结合已成为今天资本市场上最时髦的词。近年来,我国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产融结合也逐渐升温。而在建材行业的大企业集团中,产融结合虽未形成大气候,但已被频频关注。......

  欧洲市场体系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市场已经完成细分,各业务领域之间的服务成本很低,在这种经济环境中未必一定要产融结合。但在日本和我国这种经济后发国家,或者说是快速发展的经济体系中,产融结合是必须的。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产融结合已成为今天资本市场上最时髦的词。近年来,我国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产融结合也逐渐升温。如中信集团在地产、能源、基础设施等产业外,打造了一个由中信实业银行、中信嘉华银行、中信证券、中信信托等组成的金融平台;中粮集团在食品、酒、地产等业务外又与外方合资成立了中英人寿、中怡保险。

  而在建材行业的大企业集团中,产融结合虽未形成大气候,但已被频频关注。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不止一次地表示,产融结合应成为国企改革重点,中国部分企业已经涉足金融服务业,形成初具财团雏形的产融结合模式,中国建材集团未来也要向企业财团化迈进。

  可见,在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央企要培育发展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趋势下,产融结合已是一条必经之路。

  机遇当前

  产融结合应成国企改革重点

  产融结合一词起源于20世纪初的JP摩根时代,它的最初含义是指金融资本对产业资本的渗透与控制。新的产融时代,开始于产业向金融的自然延伸和由此产生的经营协同效应,然后发展为基于产业稳定性的金融协同效应。

  产融结合即产业部门与金融部门在资本、资金、人事等多方面相互融合、同生共长,其根本在于产业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其中,产业资本指制造企业、运输企业、商业企业等非金融企业所持有的资本,金融资本是指银行、保险(放心保)、信托、证券、基金、风险投资机构等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资本。

  在很多专家看来,产融结合既是一个大型企业寻求健康发展的重要商业模式,更是一种社会经济的文化特质。

  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表明,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和金融资本相结合。从世界500强企业和大型跨国企业来看,80%以上都采取了产融结合的战略。举例来说,在上个世纪IT产业革命中,硅谷成了其根据地,成就硅谷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斯坦福大学;二是纳斯达克股市。而这两种要素结合在一起的背后推手就是产融结合。所以在西方,所有的产业奇迹几乎都离不开产融结合的市场运作。

  在我国,长期以来金融一直是实体经济企业尤其是国有制造业难以很好涉足的领域。因此,国内的产融结合的文化并未真正意义上形成,尤其是国有企业的产融结合更缺乏内在的动力。

  在此情况下,作为传统重工业的建材行业,更要抓住这一机遇,利用产业、金融资本紧密结合来推动建材行业健康发展。

  那么,产融结合究竟能带来什么?

  大体来看,产融结合是企业创造协同、提高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也是企业提升自身价值的管理手段,能够为企业投资模式进行创新。

  制造业和金融业涉及两个行业的管理,制造业管理和金融业管理是完全不同的。对建材行业而言,产融结合更有利于推进其产业集团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特别是在风险管理方面,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理念和实践有很多值得研究和学习的地方。建材大企业集团可以通过发展金融产业,提升企业集团资源整合的效率,提升企业集团价值。

 建材行业已进行初步探索

  未来还需正视产业基础

  可以说,产融结合既可以有效满足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需求,也可以有效地管理企业积累的资金财富,同时也可以为自身的金融交易提供方便。

  宋志平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欧洲市场体系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市场已经完成细分,各业务领域之间的服务成本很低,在这种经济环境中未必一定要产融结合。但在日本和我国这种经济后发国家,或者说是快速发展的经济体系中,产融结合是必须的。”

  在此趋势下,中国建材集团也进行了一些产融结合的初步探索和尝试,比如易单网与多家银行联合,为供应商提供应收账款在线保理业务,对融资难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快捷和低成本的融资服务。可以说,这成为了集团决胜其他外贸服务商的杀手锏。与此同时,在其重点发展的新型房屋领域,也会提供一定的金融服务。

  未来,中国建材集团的走向是把制造服务业提升到更高的层面进行发展,逐步向金融服务领域拓展,实现企业财团化,通过产业与金融的协同效应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

  在宋志平看来,目前中国很多制造业企业已建立了核心产业群,那么顶级的制造业公司应该进一步实现突围,深入探索与金融、互联网等行业的跨界联合,展开跨界经营,使各相关方相互融合、相互依存和相互驱动,打造一个更具竞争力和发展空间的产业集群。

  除了中国建材集团,华润水泥也开始受益于其所在集团的产融结合模式。在华润集团的小微信贷业务方面,产融结合发挥了积极作用。以华润水泥与华润银行的结合为例,华润水泥的下游客户多数为水泥经销商,预搅拌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这些客户多为小微企业,其主要特点是资金需求量大,销售回款周期长。

  针对这一特点,华润银行将小微信贷业务引入其中,水泥经销商或混凝土搅拌站从华润银行获得贷款后,华润水泥负责监控水泥经销商或混凝土搅拌站的月提货量,为华润银行小微企业监控客户经营状况提供了一个反馈平台。与此同时,有了华润银行资金的支持,能够扩大华润水泥下游客户在华润水泥的采购量,且华润水泥会给予客户一定的优惠政策,从而达到华润银行、华润水泥及其下游客户三方互惠互利的结果。

  此外,华润还设立了产业基金,其中一个重要方向是传统产业基金,也就是水泥、电力、燃气等,为这些传统子行业提供融资服务。

  华润集团未来理想的生意模式是以产业基金为平台,实现和控制多元化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银行、信托等金融工具实现各产业之间、各子公司之间资源有效协同利用,通过产融结合提升资本运营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认清,产融结合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为企业集团和产业经济发展带来诸如培育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投融资效率、创造协同价值以及公司治理效应等诸多效益,也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包括金融产品价格波动、财务风险、公司治理风险、泡沫经济等。

  在产融结合的热潮中,很多企业在学会“走”之前就已经在“跑”了,在产业基础还不够坚实的情况下,就已经把金融的摊子铺得很大、做得很宽,结果不是产融的互动,而是产融的相互拖累。

  因此,对建材行业来说,更要正视企业的产业基础,确定自身的产融结合条件和环境,只能摸清这些情况,才能打造符合自身发展的产融结合平台。


编辑:鞠丽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全国工人先锋号:成县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磨班组的创新与荣耀之路

成县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磨班组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班组秉持“经营精益化”和“管理精细化”理念,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实施改造项目节省大量费用。他们重视人才培养,通过师带徒和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素质,取得多项个人荣誉和专利。班组注重安全与环保,连续多年获得安全环保奖项。未来,他们将继续奋斗,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024年企业亮点:创新驱动增长,世界最大碳纤维拉索通车,北新建材荣获多项大奖

这篇文章报道了多家企业在中国建材集团的战略指导下取得的重要成就。中复碳芯的世界最大规格碳纤维拉索应用于沣邑大桥,显示了中国在桥梁建设的技术实力;中国巨石获得我国首张ISO56005国际标准四级认证证书,展现了其在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的领先地位;孟加拉的高端浮法玻璃生产线点火投产,体现了中国建材国际工程的先进技术;中建材环保院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强化科研创新能力;北新建材荣获多项行业大奖,彰显了其在涂料和建筑材料领域的卓越表现。这些成果体现了中国企业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绿色工厂实践: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助力碳达峰

CNBM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打造绿色工厂。旗下企业如青州中联、北新建材(陕西)和中材科技(阜宁)通过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产品制造,实现固废处理和碳捕集,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强绿色生态实践,建设美丽工厂。

党纪学习教育 | 中国建材股份各企业掀起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热潮(中心组学习·第二期)

中国建材股份各企业积极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强化政治忠诚、纪律意识和履职能力。企业强调将学习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严守纪律,提升战斗力,落实“一岗双责”,推动高质量发展,展现党员领导干部担当。

2024-05-31 中国建材 中材

科技周 | 中国建材股份2024年“科技活动周暨知识产权宣传周”战新产业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主题日活动

中国建材股份2024年“科技活动周”强调战新产业对新质生产力的推动,旨在通过梯度布局、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及数字化融合,加速新材料等战新产业发展,统一思想,探索发展蓝图,强化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024-05-31 中国建材 中材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5-31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31

青海省

¥ 441.41
2024-05-31

甘肃省

¥ 382.91
2024-05-31

陕西省

¥ 327.04
2024-05-31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31

云南省

¥ 338.22
2024-05-31

贵州省

¥ 342.57
2024-05-31

四川省

¥ 373.66
2024-05-31

重庆

¥ 337.56
2024-05-31

海南省

¥ 432.19
2024-05-3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5-31

广东省

¥ 298.36
2024-05-31

湖南省

¥ 326.72
2024-05-31

湖北省

¥ 324.09
2024-05-31

河南省

¥ 334.60
2024-05-31

山东省

¥ 347.69
2024-05-31

江西省

¥ 308.39
2024-05-31

福建省

¥ 295.05
2024-05-31

安徽省

¥ 333.30
2024-05-31

浙江省

¥ 360.66
2024-05-31

江苏省

¥ 342.34
2024-05-31

上海

¥ 367.73
2024-05-31

黑龙江省

¥ 478.23
2024-05-31

吉林省

¥ 382.09
2024-05-31

辽宁省

¥ 385.38
2024-05-31

内蒙古自治区

¥ 363.97
2024-05-31

山西省

¥ 330.05
2024-05-31

河北省

¥ 352.52
2024-05-31

天津

¥ 358.21
2024-05-31

北京

¥ 339.43
2024-06-01 01:4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