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转型期的水泥工业

2014/10/27 09:58 来源:《中国水泥》杂志 沈颖

戴着“产能严重过剩”枷锁的中国水泥工业瞒珊地走过了2014年的上半年,与那些方兴未艾的新兴产业相比,显得有些寂寥落寞,但也不乏亮点,即上半年行业利润水平高于去年同期。下半年机会犹存,但造就机会的原因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却是“不得已而为之”,那就是基建的投资。......

  戴着“产能严重过剩”枷锁的中国水泥工业瞒珊地走过了2014年的上半年,与那些方兴未艾的新兴产业相比,显得有些寂寥落寞,但也不乏亮点,即上半年行业利润水平高于去年同期。下半年机会犹存,但造就机会的原因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却是“不得已而为之”,那就是基建的投资。对中国经济稍有关注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由于国际市场尚未完全复苏,尤其是欧洲市场依然疲软,因此中国经济曾经赖以支撑的出口大幅下降;中国决策层一直试图用内需拉动经济的愿景仍遥遥无期;支撑中国经济继续发展的主要动力还是投资。2014年,形势依然如故,为避免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决策层只能照方抓药。如果说,这个机会让中国经济吞下一枚干涩的“苦果”,却部分地成全了基础建设的先行官---水泥行业。

  那么,下半年有哪些值得水泥企业关注的投资以及推动经济向好的亮点呢?

  首先,今年下半年,铁路、水利、公路、环保等方面的投资有望继续增加,主要用于弥补民生短板。

  以铁路交通为例, 尽管未来新增高铁项目的空间不会太大,但是各地建设的城际铁路仍会推动投资增长。此外,货运铁路也是有利可图的建设项目,仅仅一个内蒙古到华中的铁路就有2000亿元投资。

  从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的数据看,2014年1-6月,铁路固定资产投资2352亿元,距离全年8000多亿元的总投资数尚有6000亿左右的余额。而从决策层近期对宏观经济形势的预判来看,下半年将继续实行微刺激的稳增长措施,这对水泥企业也是利好消息。

  目前,河南、山东两省铁路建设的“野心”都不小。河南2014年将推进“米”字形快速铁路建设,加快郑徐高铁建设,力争郑万高铁开工,全面启动郑州经周口至合肥高铁前期工作,推进郑济、郑太高铁等项目列入国家相关规划,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多层次快速交通运输网络,建成郑州至开封、郑州至焦作城际铁路。山东将建设“四纵四横”铁路网,逐步实现济南、青岛与周边城市1小时交通圈,省会济南与地级市2小时交通圈,省内各城市间3小时交通圈。

  从区域角度看,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南出海口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区域发展热点,上述区域的铁路建设将得到优先发展,而这也与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提出的“优先发展中西部地区铁路建设”宗旨相合。上述区域除长江经济带下游和京津冀之外,基本都属于中西部地区。

  京津冀是铁路建设的另一个热点。2014年初,河北的投资计划还相对保守,当时提出确保地方铁路建设投资计划4亿元,力争蓝丰铁路基本建成,虎丰铁路二期主体基本建成。而到6月份,河北参与制定《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该规划指出,未来要形成沿海、京廊沧、京衡、承京保石邢邯四条纵向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张京唐秦、涿廊津、保津、石衡沧四条横向综合交通运输通道,承唐、津石、邢临、邯济四个综合交通运输通道。6月10日,河北省交通厅专题会议提出,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加快交通项目建设,“做到能加快的都要加快,能增投资的都要增,能多增的都要多增”。这对于价格、利润持续两至三年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的华北地区的水泥企业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

  其次,前期出台的部分存量政策效应尚未完全显现,将促进下半年经济的回升。一方面,由于上半年某些政策出台较晚或实施需要一定时间,政策效应尚未完全显现。比如在投资领域,目前部分“微刺激”项目处在审批或货币投放阶段,尚未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三、四季度正式实施之后将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在消费领域,6月30日政治局通过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到将进一步完善税制改革,未来部分商品的消费税税率降低将有助于商品价格的下降,从而促进消费的增加。另一方面,国务院近期狠抓政策落实整改,也将进一步发挥存量稳增长政策的积极作用。

  第三,为保证全年经济目标顺利实现,预计有关部门将会根据下半年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适时推出新的稳增长政策措施。货币政策方面,预计下半年总体保持中性偏松,定向宽松有望深入推进,央行将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丰富调控工具,通过创新拓宽基础货币投放渠道。财政政策方面,预计下半年将继续加大结构性减税政策力度并适当扩大财政支出,加大对铁路核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当然,通过“稳增长”的措施人为拔高最终需求的做法并不是长久之计。毕竟,中国经济需要依靠自身内生的动力来获得可持续增长。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城镇化进程刚刚过半、服务业还明显欠发达的经济体,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增长潜力依然巨大,而当前所面临的短期挑战主要是转型过程中的“青黄不接”的问题,这也是水泥工业面临的问题。我们的当务之急仍然是用“稳增长”为调结构来“买时间”,确保经济的平稳转型。

编辑:何姝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国务院发文!错峰生产常态化!到2025年底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8亿吨左右!

到2025年底,水泥、陶瓷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平板玻璃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20%,建材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

某水泥企业:我们现在被水泥经销商“拿捏”了

大型经销商开始利用其广泛的销售网络和对市场的敏感度,对水泥企业施加压力,要求价格调整以维持自己的利润空间。

[评论]水泥企业应谨慎考虑在建拟建熟料项目建设!

水泥企业应从全行业利益出发,谨慎考虑新增熟料项目建设。

关停全部2500t/d熟料线或是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一步!

即便明面上所谓关停所有的2500t/d及以下生产线,而事实上产能将依旧严重过剩,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先进产能”之间的“火拼”。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3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5-30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30

青海省

¥ 441.41
2024-05-30

甘肃省

¥ 382.91
2024-05-30

陕西省

¥ 327.04
2024-05-30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30

云南省

¥ 338.22
2024-05-30

贵州省

¥ 321.00
2024-05-30

四川省

¥ 347.07
2024-05-30

重庆

¥ 337.56
2024-05-30

海南省

¥ 432.19
2024-05-30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5-30

广东省

¥ 298.58
2024-05-30

湖南省

¥ 326.42
2024-05-30

湖北省

¥ 323.92
2024-05-30

河南省

¥ 334.60
2024-05-30

山东省

¥ 347.69
2024-05-30

江西省

¥ 308.39
2024-05-30

福建省

¥ 295.05
2024-05-30

安徽省

¥ 333.30
2024-05-30

浙江省

¥ 360.66
2024-05-30

江苏省

¥ 342.34
2024-05-30

上海

¥ 367.73
2024-05-30

黑龙江省

¥ 469.58
2024-05-30

吉林省

¥ 382.09
2024-05-30

辽宁省

¥ 385.38
2024-05-30

内蒙古自治区

¥ 363.97
2024-05-30

山西省

¥ 319.88
2024-05-30

河北省

¥ 352.52
2024-05-30

天津

¥ 358.21
2024-05-30

北京

¥ 339.43
2024-05-31 01: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