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化解水泥产能过剩是一场歼灭战、一场持久战!

2019/10/18 17:05 来源:中国建材报

近年来,违规项目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遭受重创,而是钻空子,耍花样,给新增产能、落后产能、过剩产能找到新的“生存渠道”。......

  淘汰落后产能、遏制新增产能、严控产能置换……近年来,国家、地方政府、各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对去产能频出重拳。从2009年9月《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9〕38号),到2013年10月《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从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4号),到2017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钢铁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再加上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采取的各种举措,从政策措施上,几乎将过剩产能逼进了“死胡同”。

  然而,在“步步紧逼”下,过剩产能却总是能“绝处逢生”。近年来,违规项目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遭受重创,而是钻空子,耍花样,给新增产能、落后产能、过剩产能找到新的“生存渠道”。没有捷径,就曲线增产,不能新增,就想办法置换,“批小上大”“报大建小”、违规新建、重复置换、换大直径窑筒体技改……各种手段层出不穷,以至于政策不能落地,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在2018年水泥行业形势向好的情况下,有进一步复燃的趋势。

  化解产能过剩,不是一个新的命题,而是一个现实的难题。大量过剩产能是由政府投资形成,且关系财政风险与社会稳定。长期以来,无论是新建还是违规置换,大都是政府政绩、企业利益一拍即合的产物。工作不作为也罢、为了地方经济也罢,最终影响的是政策落实的进度、是化解过剩产能的效率,最后为此买单的,只能是国家的利益、行业的利益,以及群众的利益。

  化解产能过剩是一个歼灭战,同样也是一个持久战。去产能的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产能也是在此消彼长中波动。每到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问题,这是去产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踏踏实实地将去产能工作落实下去,每走一步,都需要政策、需要落实,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配合,需要对各种可能产生的后续问题进行梳理和解决。

  为了解最真实的情况,此次督导与检查深入地方,重点内容不仅包含了产能置换方案、淘汰落后产能等情况,还包含了去产能、淘汰落后产能职工安置情况等,可以说是对目前行业暴露出的问题进行的一次有针对性的督查。通过督查推动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各项方针、政策、规定的落实;通过深入基层,了解问题根源,从而采取更加强有力的举措促进去产能的进一步落实。

  早在2017年2月,环保部、国家质检总局会同发改委等部门组织8个督查组,对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泥玻璃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共现场核查水泥企业224家、平板玻璃企业66家,发现全国仍有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工艺和设备的水泥熟料企业19家,产能433万吨;水泥粉磨企业70家,产能2058.7万吨;平板玻璃企业16家,产能1456.2万重量箱。同时,对落后产能排查不到位问题、整改落实落后产能淘汰不彻底问题进行严肃处理,并严肃查处了企业的违法行为。

  大督查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是检验前期取得成果、发现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最直接方式,这也让今年的大督查备受关注。

  在去产能的战役中,无论是短期工作目标,还是长远工作计划,既需要合理的行政手段为支撑,又需要市场化运作配合,同时也需要全面的监管来保证落实。我们也期待,7部委牵头,行业专家护航的大督查,能够直奔主题,直击痛点,有的放矢,拳拳到“肉”,推动我国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去产能工作顺利进行。

编辑:余婷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按备案产能生产!四川公开征求水泥行业常态化错峰生产实施细则

细则中的“产能”是指水泥熟料生产企业申请审批的备案(批复)产能。

海螺水泥应不应该抢份额,你怎么看?

海螺水泥应不应该抢份额,你的观点是什么?欢迎留言讨论。

“去产能”之弦紧绷 水泥行业亟待破局

2024年,水泥行业供需能否改善?价格能否有所提振?企业又将如何破局?

推广应用困难重重 “CCUS”可能没有想象中美好!

近年来,为实现“双碳目标”,水泥业内不断推进在“CCUS”技术发展道路上的探索,但若想通过“CCUS”大幅降低水泥企业碳排放量,依旧是困难重重。

高登榜:大刀阔斧去产能、旗帜鲜明稳预期

错峰生产已经推行六七年,但各个企业的产能仍在扩张,新建生产线不断上马,所以造成今天的现状是全行业共同的责任。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4-2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1.44
2024-04-26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4-26

青海省

¥ 416.22
2024-04-26

甘肃省

¥ 372.95
2024-04-26

陕西省

¥ 306.73
2024-04-26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4-26

云南省

¥ 323.02
2024-04-26

贵州省

¥ 312.57
2024-04-26

四川省

¥ 352.34
2024-04-26

重庆

¥ 328.95
2024-04-26

海南省

¥ 432.19
2024-04-26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05.45
2024-04-26

广东省

¥ 326.04
2024-04-26

湖南省

¥ 315.99
2024-04-26

湖北省

¥ 319.35
2024-04-26

河南省

¥ 282.33
2024-04-26

山东省

¥ 321.62
2024-04-26

江西省

¥ 317.07
2024-04-26

福建省

¥ 303.10
2024-04-26

安徽省

¥ 313.25
2024-04-26

浙江省

¥ 342.2
2024-04-26

江苏省

¥ 309.21
2024-04-26

上海

¥ 332.73
2024-04-26

黑龙江省

¥ 412.70
2024-04-26

吉林省

¥ 336.82
2024-04-26

辽宁省

¥ 310.53
2024-04-26

内蒙古自治区

¥ 337.13
2024-04-26

山西省

¥ 315.06
2024-04-26

河北省

¥ 342.12
2024-04-26

天津

¥ 338.21
2024-04-26

北京

¥ 349.43
2024-04-27 18: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