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泥——“两山”蝶变20年
二十年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邃理念如春风化雨,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十年来,这一理念在实践中焕发出磅礴力量,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纲领。
南方水泥有限公司作为国资央企,始终以“国之大者”的担当,将“两山”理念深植于血脉,以绿色为笔、以创新为墨,在广袤国土上绘就一幅生态保护与产业转型相融共生的壮美画卷。
这既是向“两山”理念的致敬,更是对“美丽中国”建设的庄严承诺。
南方水泥优化升级和水泥+业务的典范之作湖州南方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州南方物流)基地项目,历时7年的建设,一座现代化、集约化、智能化的大型散货码头与横跨浙皖两省绵延35.5公里,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全封闭长胶带熟料输送系统全面建成,改写了熟料靠传统货车运输的历史,绘就了水泥熟料天上走的奇观。
优化升级前码头现状
优化升级后码头现状
2012年6月湖州南方物流注册成立并承担物流基地项目建设。湖州南方物流积极响应号召,配合当地政府关停“散、乱、差”小型码头和301省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打响了码头集中专项整治攻坚战。经过近两年的实地勘察及设计,2014年10月物流基地项目码头工程开工,2016年10月建成,一座具备10个500吨级散货装卸泊位、年通过能力为1125万吨的现代化、集约型散货码头耸立在号称“东方小莱茵河”长湖申航道的源头,打造了浙北地区最大散货码头,源源不断的将产品输送到下游城市,开启了河海联运的新模式。
优化升级后码头场景
与此同时,为有效解决当地政府因过境车辆过多及长兴港区码头“散、乱、差”现状,环保压力及公路运输压力巨大等问题,大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双赢。物流基地中转仓储及输送工程一期、二期项目分别于2016年10月、2019年12月在中国建材、南方水泥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开工建设。
优化升级后廊道场景
2018年8月、2021年1月最大输送量为每小时3000吨、年输送能力1700万吨、合计总长35.5公里横跨浙皖两省的中转仓储及输送工程一期、二期建成投产。中转仓储及输送工程的完工,打造了全国首个全电运输、全电仓储、全电装卸、全电泊船的“全电物流”模式,全程“零排放”运输,这条全国最长的水泥熟料“空中运输走廊”,可对安徽省广德市新杭镇至长兴县小浦镇沿线水泥企业进行熟料运输覆盖,同时减少301省道约3400车次/天货车通行,年累计替代3241.81吨标准油,减少CO2排放22844.80吨,大大减少了车辆尾气排放污染,提升了当地区域环境质量,有效地解决了青牛线、煤槐线、S10省道煤山至小浦部分路段的交通困境。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政府部门和社会的交口称赞。
优化升级后廊道场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湖州南方物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同时,不断优化行业生态,以创新和绿色引领行业未来,以实际行动履行央企社会责任,走绿色环保、转型升级的创新发展之路,以新质生产力助推南方水泥高质量发展。
当前,水泥行业正面临节能环保及产业智能化升级双重考验,为贯彻相关政策要求,加速推进水泥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中国水泥网定于9月23日-24日,在山东淄博召开“第十四届中国水泥节能环保技术交流大会暨第六届智能化高峰论坛”。本次大会将汇聚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及众多产业相关方,集群体智慧,推动水泥行业节能环保及智能化转型升级。
编辑:李彬恺
监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