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传统碳捕集!仕净科技让钢渣成为双碳 “超级固碳体”
11月3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2024、2025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为行业低碳发展划定了明确路径。
水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生产过程伴随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工业碳排放总量的重要份额,是我国 “双碳” 目标推进中需重点攻坚的行业。同时,作为基建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水泥行业的低碳转型不仅直接关系到全国碳减排任务的落地成效,更牵动着产业链上下游的绿色协同发展,在践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中肩负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责任,其转型成效对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具有关键影响。

面对水泥行业巨大的碳减排压力,仕净科技自主研发的钢渣碳捕集技术近年来脱颖而出,以“固废资源化+碳减排”的双重突破,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的低碳之路,成为双碳目标下的创新典范。
破解双重难题的“硬核方案”
仕净科技的钢渣碳捕集技术,跳出了传统碳捕集高成本、难落地的困境,实现了多项关键突破。
该技术以钢渣为核心原料,通过干法原位捕集工艺,直接捕捉水泥窑、石灰窑等烟气中的CO₂,不仅彻底解决了钢渣安定性不良的问题,更显著提升了钢渣活性,将工业固废转化为高活性固碳辅助性胶凝材料。
一举突破了钢渣大规模,安全、高附加值应用于建筑材料领域的技术瓶颈,实现了“一石三鸟”的成效:既减少了工业烟气中的CO₂排放,又消纳了钢铁行业的固体废弃物,还产出了高价值的低碳建材原料,让“降碳”成为一门可以为客户企业带来丰厚利润的生意。

从首条线到规模化的实践印证
技术的实力,需要实践的检验。仕净科技以一个个标杆项目,书写着钢渣捕碳技术的落地答卷。
2022年11月,全球首条钢渣捕集水泥窑烟气CO₂制备低碳水泥生产线竣工投产,率先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与稳定性,为行业低碳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2023年4月,全球首套利用钢渣捕集石灰窑烟气CO₂的永锋项目投运,年处理钢渣30万吨,捕集利用CO₂1.6万吨,同步产出60万吨高效复合矿物掺合料,实现了资源循环的规模化应用。
2024年5月,仕净科技与宝武集团携手的鄂钢项目正式签约,标志着技术得到行业龙头认可。该项目投资1.44亿元,达产后年产100万吨高效复合矿物掺合料,直接捕集CO₂2万吨,综合减碳达25万吨,将钢渣资源化与碳减排的协同效应推向新高度,成为跨行业合作降碳的典范。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赋能
仕净科技钢渣捕碳技术,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更创造了深远的社会价值。
在经济效益上,技术将钢渣、CO₂等“废弃物”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降低了企业固废处理成本和碳履约成本,同时开辟了新的盈利增长点,让低碳转型从“成本负担”变为“增收引擎”。在环境效益上,项目既减少了工业碳排放,又解决了钢渣堆存带来的土地占用、环境污染等问题,为生态保护注入了创新动力。

从行业影响来看,该技术为水泥行业提供了低成本、易落地的低碳发展新路径,也为钢铁行业的固废处理难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推动两大高耗能行业形成协同降碳的良性循环,为全国碳市场的高效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碳市场扩围下的广阔前景
随着全国碳市场将钢铁、水泥等行业全面纳入管控,碳减排压力持续加大,仕净科技的钢渣捕碳技术迎来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一方面,技术可广泛适配水泥窑、石灰窑、钢铁冶炼等多场景的烟气CO₂捕集需求,覆盖更多高耗能企业;另一方面,产出的低碳建材原料可应用于建筑、基建等多个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优化与规模化推广,仕净科技不仅将进一步巩固自身在双碳领域的技术优势,更将为我国双碳事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助力构建更加有效、更有活力的碳市场,为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贡献更多创新力量。
从首条生产线的探索到规模化项目的推进,仕净科技用创新与实践证明,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这份“钢渣变宝、碳尽其用”的创新成果,必将在更多行业、更多领域落地生根,书写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的新篇章。
编辑:侯钰涵
监督:18969091791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