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 永远的尖峰——走进水泥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尖峰集团
浙江尖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58年,至今已有46年的发展历史。作为全国水泥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公司经历了第一批拓荒者来到金华城北八公里处的安狮乡(今罗店镇)钱庄头以东的智者寺,凭着一双手和一腔热血在16.94亩荒凉的山坡上建起了金华第一座水泥厂的艰苦创业时期;也经历了通过全面整顿,企业健全了各项基础管理制度,调整和加强了领导班子,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式下,进入了改革开放新阶段的锐意改革时期,最终发展到现在的规模。但尖峰集团仍然继续永攀高峰,为创造“永远的尖峰”而努力。
上市甘苦
1993年7月28日浙江尖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尖峰集团成为了全国第68家上市公司、浙江省第二家上市公司、全国水泥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尽管当时个人股东在整个公司股权中只占少数,但这些股东却远比国家股东及法人股东更显得有生气。他们要求对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责询,要求参与公司决策的过程,要求公司给予丰厚的回报,其势咄咄逼人。来自股东的监督,给公司管理者带来的是更大的压力。但反过来看,这种监督和压力对企业的发展更是一种动力。事实证明,因为来自各方的监管力量,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更趋完善,并获得持续不断的发展后劲。自上市后,凭借在股票市场的融资,公司致力于多元化发展,资产总量从上市前的不足5000万发展到如今的20多亿,企业的发展也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或者说是跨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大冶项目
湖北大冶水泥生产基地由浙江尖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尖峰水泥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建设,成立了大冶尖峰水泥有限公司建设经营该项目。其中浙江尖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占49%;浙江尖峰水泥有限公司占51%。目前一期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正在顺利进行,土建已开始建设。二期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视一期经营情况将在2007或2008年建设。
华中水泥市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比例不高,还不到30%,水泥产品的大部分仍然是以机立窑生产为主。湖北省水泥消费市场的特点是:水利水电工程量大,重点工程和城市建设量持续增长,高质量水泥需求量大。在湖北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基地前景乐观。
现在任何行业都很难找到市场真空地带,企业要想发展,就必然会产生竞争,何况湖北水泥市场前景仍十分可观,且各公司的市场定位、营销策略也不尽相同,应该会有各自的发展空间。
企业发展
尖峰目前在金华有200万吨的生产能力,其中,回转窑占68%左右。在浙江富阳有一条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产能200万吨,近期建成,估计六月份就能出产品。在浙江临海有一个年产10万吨水泥的粉磨站。目前尖峰水泥总产能近400万t/a。
公司计划在五年内在大冶市建设二条4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在浙江富阳再建一条5000t/d新型干水泥生产线。届时公司的水泥产能将达1000万t/a。目前公司的医药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公司的目标是形成水泥和医药两大主业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结构。
国家政策
总体来说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有助于进一步加快水泥行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新型干法水泥的良性发展,并有利于大企业的成长和市场集中度的提高。而从行业内的比较来看,较为大型的龙头企业在资金实力、技术功底、人才蓄备等方面都占有明显优势,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远胜其它,必将在今后的市场筛选中脱颖而出。比如某些大型企业,由于产能扩张起步早,已经迈入良性扩张轨道,具有充足的经营性净现金流以及内地和香港两处股权融资渠道,抗风险能力自然就强。因此,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中小企业的限制程度要大于大型企业,中长期内有利于产业整合。不过从目前来看,“一刀切”的限制措施应是权宜之计,今后的趋势会进一步加强对立窑和湿法窑的淘汰力度,从而降低行业平均能耗水平,将会给整个水泥行业带来质的飞跃。尖峰也将把握此契机,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人才战略
首先要有完善的激励机制和培训机制,才能做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目的,公司长期以来努力为员工创造学习与晋升的机会,并着重优化薪酬与福利体系,出台了一系列切合实际的激励操作办法,加大了激励力度,提高了工作效能,逐步建立了员工工资与市场接轨,充分体现其劳动价值的薪酬制度。努力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形成切实可行的选人用人机制,树立尖峰的用人观。今后,公司将加强人才储备,着力建设后备人才库,重点建设好企业经营者、优秀管理者、优秀技术人员三支队伍,高度关注潜在型和成长型两类人才。积极探索建立多通道员工成长途径,避免众员齐挤独木桥。力求通过逐步努力,切实做到:个人知识组织化,个人创新产品化,个人才能市场化,个人贡献财产化。
浙江市场
水泥工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密切相关。近几年以来,由于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大幅增加,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尤为突出。受此影响,水泥产销量都大幅提高,水泥行业总体运行状况趋向良好,受需求刺激,国内掀起了一股水泥投资热潮,浙江等地区已出现水泥投资过热的倾向。新投产的与即将投产的产能过于集中,将加剧水泥行业供求失衡。随着在建拟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势头的遏制,预计今年水泥产品的平均价格将会有所回落,区域内水泥产能过盛的矛盾将逐步突现,市场竞争态势不容乐观,尖峰将充分发挥新型干法工艺的节能性、规模性以及产品质量稳定性优势,早投产,早获利,尽快进入投资回报期。使生产成本得到降低,盈利能力得到增强。关键还要树立品牌意识,抓好产品质量,做好售后服务。
企业大事记
1、1984年,金华水泥厂开始搞横向经济联合,1987年5月28日,金华市第一个紧密型经济实体,即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不同所有制的经济实体——尖峰水泥集团成立。
2、1993年7用28日,尖峰集团公司社会公众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尖峰成为全国水泥行业首家上市公司企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3、1996年11月,集团核心企业实施股份化改造,成立浙江尖峰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1994年12月18日,尖峰第一条年产20万吨的五级旋风干法回转窑水泥生产线动工。1996年6月30日,该生产线负荷联动试车一次成功。1999年10月尖峰第二条年产36万吨的窑外分解线建成投产,并于当年达标达产。2001年,尖峰水泥产量达到145万吨,其中旋窑水泥占了49%以上,产品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
5、1996年6月28日,尖峰以划归式兼并临海制药厂为起点,进军医药,实行跨行业调整。
6、1997年6月18日,尖峰集团受让浙江金发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权,成为第—大股东,涉足第三产业。至此,尖峰可调控资产达到20个亿。2002年1月,民企“洪隆”成为金发第二大股东,为金发公司注入了新鲜活力。
7、2001年7月13日,投资1.2亿元的尖峰药业公司工业园项目奠基。尖峰药业走上了科技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8、2001年5月12日,尖峰与上海黄浦区土地发展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尖峰进军大上海开发房地产项目。
9、2002年8月6日,集团公司接到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联合批发的文件,尖峰富阳登城水泥项目被列入2002年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计划,即第八批国债专项资金项目。
编辑:zhangm
监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