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化解水泥产能过剩任重道远:豫鲁皖晋处亏损边缘

2013/12/05 11:56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金慧瑜

中国水泥网总编张敏告诉记者,产能过剩带来的利润下滑、亏损,在万里行中原站(豫鲁皖晋)的企业中尤为严重。而安徽、山东两地由于产能集中度相对较高,市场需求尚可,加之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水泥市场相对较好。......

  “从东北到中原,从中原到新疆,一路走来,我们清楚地看到,产能过剩大形势下,市场无序竞争,水泥价格下滑,行业利润大幅降低。”中国水泥网总编张敏对记者表示,今年8月12日,中国建材联合会会同中国水泥协会、中国水泥网共同发起“遏制水泥新增产能,加快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装备研发”万里行活动已经走过东北站、中原站、新疆站、西北站,12月也正式踏上了华东华中站。

  张敏告诉记者,产能过剩带来的利润下滑、亏损,在万里行中原站(豫鲁皖晋)的企业中尤为严重。而安徽、山东两地由于产能集中度相对较高,市场需求尚可,加之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水泥市场相对较好。对曾在2012年上半年全国水泥市场一片颓势之中“独领风骚”的东北市场,不断下滑的市场需求使得东北三省上演了过山车行情,其中尤以辽宁为甚。值得注意的是,新疆地区全疆水泥产业总体能耗水平持续下降,58.7%的企业水泥综合能耗和50%的粉磨站水泥综合电耗均同比下降,减排首次突破200万吨。《新疆水泥行业2013年能效对标现场考核情况通报》显示,2012年全行业共节约标煤7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12万吨、二氧化硫0.61万吨。

  具体而言,目前山西水泥产能已经达1.27亿吨,其中有窑企业7000万吨,粉磨站5500~6000万吨。由于山西当地产能飞速增长,价格随之下滑,山西水泥行业亏损面为53%,亏损额达5.12亿元。

  河南省建材协会会长王爱贞表示,与山西情况相似,河南水泥行业今年形势为“近30年来最严峻”。今年1~7月,地区水泥企业盈利不多,大多企业处于亏损边缘。当前,河南地区共有74条熟料生产线,熟料产能1.1亿吨,水泥产能1.7~1.8亿吨。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近年来河南新建生产线非常少,今后也不予再建。

  截至去年年底,东北地区共有投产熟料生产线114条,年产熟料1.07亿吨,占全国熟料总产能的6.46%。其中,黑龙江共有熟料线31条,年产熟料2362.2万吨,占东北地区熟料产能的22%;在吉林共有熟料线26条,年产熟料2610.2万吨,占比24%;在辽宁共有熟料线57条,年产熟料5747.4万吨,占比54%。张敏告诉记者,辽宁地区市场作为东北最大的水泥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企业数量较多、市场较为分散、产能过剩较为严重,在市场需求出现波动之时会非常容易地传导到价格体系,价格出现较大的波动。今年前三季度,从辽宁省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及施工项目数量来看较去年均有所回落,重点工程规划列表中今年的新建项目数量较去年大幅缩减,因此从中长期看来辽宁省仍存在水泥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

  新疆自治区建材行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但由于今年水泥产业产能过剩,水泥价格持续下滑,企业效益大幅下降或亏损,货款回收困难,造成企业资金紧张,加上国家产业政策挤压,小企业在观望中维持生产,节能设备、技术投入严重不足。在52家被抽查的水泥企业中,55条水泥生产线、27条线达到可比水泥综合能耗国家限额标准,但达标率仅为49%,半数能耗不达标。

编辑:许玉婷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国务院发文!错峰生产常态化!到2025年底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8亿吨左右!

到2025年底,水泥、陶瓷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平板玻璃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20%,建材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

某水泥企业:我们现在被水泥经销商“拿捏”了

大型经销商开始利用其广泛的销售网络和对市场的敏感度,对水泥企业施加压力,要求价格调整以维持自己的利润空间。

[评论]水泥企业应谨慎考虑在建拟建熟料项目建设!

水泥企业应从全行业利益出发,谨慎考虑新增熟料项目建设。

关停全部2500t/d熟料线或是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一步!

即便明面上所谓关停所有的2500t/d及以下生产线,而事实上产能将依旧严重过剩,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先进产能”之间的“火拼”。

警示:熟料生产线超产10%及以上属重大变动,需重新环评!

简而言之,熟料超产10%及以上的生产线在规模上已属重大变动,都要重新报批环评文件!以上这些超产生产线都该扪心自问,自己的超产行为是否违法违规?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7.92
2024-06-07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14.51
2024-06-07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7

甘肃省

¥ 387.09
2024-06-07

陕西省

¥ 347.35
2024-06-07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7

云南省

¥ 342.83
2024-06-07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7

四川省

¥ 381.32
2024-06-07

重庆

¥ 337.56
2024-06-07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7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38.47
2024-06-07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7

湖南省

¥ 323.49
2024-06-07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7

河南省

¥ 354.60
2024-06-07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7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7

福建省

¥ 315.05
2024-06-07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7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7

江苏省

¥ 330.09
2024-06-07

上海

¥ 347.73
2024-06-07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07

吉林省

¥ 462.45
2024-06-07

辽宁省

¥ 435.38
2024-06-07

内蒙古自治区

¥ 378.18
2024-06-07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7

河北省

¥ 379.49
2024-06-07

天津

¥ 408.21
2024-06-07

北京

¥ 389.43
2024-06-08 01: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