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化解产能过剩难题关键在转变工业发展方式

2013/08/26 17: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在线 王国成

化解产能过剩难题,转变工业发展方式是关键因素。在必要的政策支持下和市场环境建设中,实施产业转移,改善资本投入,有效刺激内需、扩大出口,让工业企业摆脱重负。......

  当前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为什么在资源稀缺、劳动生产率相对落后的环境下还会出现产能过剩,并进一步导致资源浪费和更加稀缺?从市场供求关系角度看,总量意义上的产能过剩,可通过压缩生产规模、转移产业、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企业效率及产品升级转型等组合策略措施来进行改变。从资金和资本角度来看,产能相对过剩的企业并非不需要资本的投入,相反资金非常吃紧。因为其流动资金大都流向高收益、高增值的行业和领域。因而经济可能会面临流动性过剩(分布不均)与产能过剩的双重夹击。同时,还存在结构性因素。由于工业发展有较强的带动性,各地在产业上不同程度的重复建设、简单累加,导致产业趋同、产能过剩。

  稳定匹配可为产能过剩提供合理解释

  将当前产能过剩的压力转为动力,需要改变传统观念,通畅供求渠道,加快结构调整,倒逼技术创新,让我国的工业发展摆脱简单的规模增减的外延发展模式。而稳定匹配理论和市场设计方法,注重市场上和经济运行中各类主体间策略行为的协调匹配,倡导合作与稳定,尝试用整体化的类似工程实验的手段解决复杂经济问题,对产能过剩问题的形成与解决,能给出更加合理的解释,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

  首先,人的行为受其心理活动因素的影响,而以人为主体的经济社会和市场运行也有“情绪”和“脾气”。资源越稀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时,企业投资时就越担心,市场心理越脆弱,情绪就越容易波动,越不容易把握住恰当时机。一旦类似情况发生,就会生成这样或那样的怪圈,造成市场上的拥塞扎堆。不仅是需求方,供给方也会出现如此的拥塞。

  其次,由于市场基础不稳固,制度与规则不健全,信息不对称、不完全,资源配置和要素流动不便捷、效率低,供求双方的行为沟通不畅、不协调,政策选择与市场的需要不匹配、不衔接,各类主体的适应性调整学习能力被行为惯性及惰性冲淡减弱,因而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局面。

  再次,理论上对中国经济问题研究在创新上的缺乏,实践中难以找出中国特有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认识上的偏离和行为中的选择性放缩相互推波助澜,导致难以破解类似产能过剩的中国式谜局。

  最后,目前占“主流”地位的经济理论研究见物不见人,是在单一不变的行为属性假设下主要探讨市场上的资源配置及相关问题,以个体中心主义为前提。这与当今经济一体化与个性化并存的时代特征以及人类文明进程的步伐不相称。这必然要求经济研究要有观念的转变、核心理念的升华,以及方法手段的变革提升与之相应。

  增强市场主体策略行为的匹配性

  化解产能过剩难题,转变工业发展方式是关键因素。在必要的政策支持下和市场环境建设中,实施产业转移,改善资本投入,有效刺激内需、扩大出口,让工业企业摆脱重负。

  一是增强市场上各类主体相互间策略行为的匹配性与协调性。无论是供求双方,还是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和各类主体,都是利益密切相关、行为相互影响的。要在经济发展中积极培育各类主体,使其行为规范,明确哪些应是自身素质的提高,哪些会相互影响,哪些应由政府解决,哪些要通过市场实现。理顺市场秩序,使企业进一步明确需求动向,增强对投资方向、方式和收益率判断的准确性。市场主体相互之间既要有竞争也要有合作,要多一些匹配性、包容性和协调性,加强沟通协作,共御风险,共渡难关,共享收益,共同提高。

  二是增强政策行为与市场行为的匹配性和选择性。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环境中,政策的重心是稳定和保底线,而效率和赢利主要靠市场。如果某些行业和企业仅依靠一时的政策有利条件和优势获取利益,同样也会随政策红利的消散而失势且陷入被动(如光伏产业及某些相关的新能源和高新技术产业)。在政策制定和实施时,加强与市场信息的及时反馈、交互和引导,采取经济、环保、法律等方面的手段,必要时还可有适时适度的行政干预。同时,还可借助政策预演、实验模拟及效应评价等科学手段,使政策在提高针对性和区分度的基础上增强综合性调控能力。如在确立优势工业和支柱产业时,要抓住结构升级优化这一决定性因素,而不是简单地遵循产业演进的一般性规律。不仅要有生产规模的聚集,提升核心竞争力,还要有技术的聚集、产业的合理布局以及管理体制和利益格局的改革创新。此外,应鼓励企业立足于自身的长远利益,实现整体协调发展。

  三是增强研究行为与现实行为的匹配性和科学性。资源配置乃至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人的行为结果及过程。因此,要客观地研究现实问题,重点探讨特定环境条件下人的行为和作用,突出经济学乃至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人文复杂性;辨识、排除和分离出干扰因素,找出问题的关键原因;既要研究一般规律,更要揭示复杂特色,而不是套用和模仿某种理论模板来强扭和凿琢现实,使理论研究能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切实有力的保障。

编辑:许玉婷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关停全部2500t/d熟料线或是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一步!

即便明面上所谓关停所有的2500t/d及以下生产线,而事实上产能将依旧严重过剩,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先进产能”之间的“火拼”。

警示:熟料生产线超产10%及以上属重大变动,需重新环评!

简而言之,熟料超产10%及以上的生产线在规模上已属重大变动,都要重新报批环评文件!以上这些超产生产线都该扪心自问,自己的超产行为是否违法违规?

水泥行业要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时不我待,水泥行业必须赶紧醒悟,丢掉不切实际有悖于市场发展规律的幻想,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应对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的现实。

两广若继续“斗” 海南如何独善其身?

上述销售负责人呼吁,区域大企要理性竞争,以合理的价格策略和健康的竞争手段共同维护区域市场的稳定,防止价格战进一步蔓延和加剧,从而保障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浙江颓势依旧 长三角水泥价格何以支撑?

进入2024年,若浙江水泥价格都难以企稳,整个长三角乃至华东地区,水泥价格又何以支撑?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1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5-14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14

青海省

¥ 416.22
2024-05-14

甘肃省

¥ 382.91
2024-05-14

陕西省

¥ 327.04
2024-05-14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14

云南省

¥ 310.87
2024-05-14

贵州省

¥ 312.57
2024-05-14

四川省

¥ 346.56
2024-05-14

重庆

¥ 331.21
2024-05-14

海南省

¥ 432.19
2024-05-14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8.07
2024-05-14

广东省

¥ 312.75
2024-05-14

湖南省

¥ 316.12
2024-05-14

湖北省

¥ 309.91
2024-05-14

河南省

¥ 324.59
2024-05-14

山东省

¥ 319.18
2024-05-14

江西省

¥ 313.39
2024-05-14

福建省

¥ 303.10
2024-05-14

安徽省

¥ 314.72
2024-05-14

浙江省

¥ 325.87
2024-05-14

江苏省

¥ 298.89
2024-05-14

上海

¥ 317.73
2024-05-14

黑龙江省

¥ 412.70
2024-05-14

吉林省

¥ 358.29
2024-05-14

辽宁省

¥ 338.19
2024-05-14

内蒙古自治区

¥ 353.34
2024-05-14

山西省

¥ 314.58
2024-05-14

河北省

¥ 352.52
2024-05-14

天津

¥ 368.21
2024-05-14

北京

¥ 339.43
2024-05-14 20:4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