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中国碳交易为何难破冰

2013/06/28 17:58 来源:金融时报

作为碳交易和碳市场的实施前提,总量控制无论在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不同程度上带来了影响经济增长的担心。从目前情况来看,2013年各试点开始启动碳市场的目标压力相当大。 ......

  2011年10月底,中国国家发改委办公厅批准4大直辖市及湖北、广东、深圳等7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然而在试点城市地区,碳交易是一潭难破的冰。

  作为碳交易和碳市场的实施前提,总量控制无论在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不同程度上带来了影响经济增长的担心。从目前情况来看,2013年各试点开始启动碳市场的目标压力相当大。

  目前,各试点碳交易方案设计都是以碳排放总量目标为前提。因为现在还未出台关于碳排放总量的强制性指标,所以要确定碳交易的法律地位,似乎应当与强制性的能效目标、或指导性的能源总量控制目标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能够流通的市场平台。

  而总量控制本身是一大挑战,意味着能耗水平的“封顶”,对能耗与产能产值几乎成正比的大部分省市的经济结构来说,也就意味着经济总量或增量的“封顶”。这与GDP带动就业、提升地方经济实力的惯性动力显然是有抵触的。因此,总量控制是一个无法回避、但注定不可能轻而易举实现的目标。

  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属的各地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一般都主管着节能技术中心等传统能效管理业务部门。发改委由于统筹管理项目的行政定位,而被赋予了环境资源方面的职能。而在广东省、天津市等省市地区形成了经信委和发改委“一家管碳,一家管能源”的格局。当总量控制被提上议事日程,就很难避免协调难度的提高,这不仅可能带来两个目标的“脱节”,还可能使总量目标的强制性大打折扣。

  7个试点覆盖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区域经济水平及形态,但这些地区都具有对碳交易特别是总量目标限制经济增长的担忧。一位地方发改委官员一语道破玄机:“地方需要经济增量,也就是碳排放增量。”天津科技大学能源环境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振清教授表示,限制排放总量目标,“不能影响招商引资,不能影响经济发展”。有地方发改委提出希望能够估计、量化碳交易的成本、碳价对经济和民生的影响。

  数据是碳交易实施开展的“米”。总量目标设计、企业配额分配等都需要全面、完整、可靠的数据作为依据。长远来看,数据基础的建立不单是服务于碳交易,而是可以藉由碳交易逐步建立,并且同其他旨在完善气候和能源数据的工作协调进行。

  目前各试点普遍还未建立合理的分配方法学。“一刀切”的简单方法有可能导致“鞭打快牛”的不利后果,即历史排放越多的企业得到的配额越多,那些能效较高的企业反而得到配额更少。

  即使在欧盟、美国等地区,建立在较为良好的数据基础上、配合其他政策工具,交易推行也用了若干年的时间。面向2013年启动碳交易市场的目标,中国试点省市面临巨大的时间压力。

编辑:方运田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今日投资】节能降碳方案出炉,光伏产业加速整合;A股反弹,有色板块走强,关注国企低位个股机会

关键结论:国务院发布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推动有色金属行业产能优化,光伏产业链因供给过剩加速出清,价格下跌,行业将迎来格局重塑。氧化铝价格上升,利好相关企业。一线城市房地产政策放宽,旨在稳定市场。关注金属板块和光伏行业领先企业投资机会。

关于印发《上海市促进绿色电力消费加快能源低碳转型实施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发布了《促进绿色电力消费加快能源低碳转型实施意见》,旨在推动绿电消费和能源转型。目标是到2025年绿电交易规模达50亿千瓦时以上,2030年达300亿千瓦时,建设绿电消费标杆城市。措施包括扩大绿电市场规模、引导用户消费绿证、提升绿电消费水平、健全绿电核算体系和强化科技服务支撑。政策将通过市场化交易、电碳机制衔接和供需匹配推动能源清洁化和低碳化。

2024-05-24 碳交易 能耗双控

华新蝉联世界水泥协会创新大奖,深耕低碳智能制造领域

华新水泥连续两年获得世界水泥协会创新大奖,今年凭借“水泥低碳制造智能化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奖,成为全球唯一蝉联该奖项的企业。该项目解决了水泥行业中使用废弃物为燃料的稳定性问题,实现低碳、高质量生产,展现了公司在绿色低碳和数字化转型的领先地位。

碳排放权交易新规则生效,发电、钢铁、建材等行业迎来变革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将于2024年5月1日起施行,首先影响发电行业,推动煤炭行业向低碳转型,同时促进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展。钢铁和建材行业也将加快转型升级以应对碳排放挑战。有色行业预计将成为第二批纳入碳市场的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平稳,助力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低碳技术进步,价格发现机制逐渐成熟,未来将扩大覆盖范围至更多高排放行业。

李新华调研豫企发展:探寻在豫企业新动力与挑战

4月18日,中国建材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新华一行赴郑州瑞泰、中联同力调研指导工作,详细了解企业落实一季度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规划。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王于猛在郑州瑞泰参加调研。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6-05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14.51
2024-06-05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5

甘肃省

¥ 385.42
2024-06-05

陕西省

¥ 343.66
2024-06-05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5

云南省

¥ 342.49
2024-06-05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5

四川省

¥ 374.33
2024-06-05

重庆

¥ 337.56
2024-06-05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5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6-05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5

湖南省

¥ 326.56
2024-06-05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5

河南省

¥ 334.60
2024-06-05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5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5

福建省

¥ 315.05
2024-06-05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5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5

江苏省

¥ 342.34
2024-06-05

上海

¥ 347.73
2024-06-05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05

吉林省

¥ 452.78
2024-06-05

辽宁省

¥ 435.38
2024-06-05

内蒙古自治区

¥ 378.18
2024-06-05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5

河北省

¥ 373.32
2024-06-05

天津

¥ 408.21
2024-06-05

北京

¥ 389.43
2024-06-06 05: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