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治理产能过剩,三大顽疾亟待攻克

2013/01/30 15:31 来源:国际商报

从2008年以来,我国大力治理产能过剩。然而,某些行业“越治理越过剩”以及“低端高端皆过剩”的现实,说明除了市场调节外,还必须消除地方的GDP挂帅情结。......

  继12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汽车、钢铁等九大行业的重组指导意见后,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朱宏任日前再次强调,严重产能过剩将引发系列问题。
  从2008年以来,我国大力治理产能过剩。然而,某些行业“越治理越过剩”以及“低端高端皆过剩”的现实,说明除了市场调节外,还必须消除地方的GDP挂帅情结。
  现实:低端高端都过剩
  产能过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老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后,政府大力治理产能过剩,采取的手段包括“淘汰落后产能”和“提高重点行业集中度”等。
  4年过去了,现实情况如何呢?答案不容乐观。
  首先,某些行业“越治理越过剩”,钢铁行业就是这样的重灾区。2008年,我国的钢铁产能在7亿吨左右,而到2012年底,中钢协的口径是9亿吨。有市场机构认为,把那些政府没统计到的算在内,可能超过10亿吨。
  其次,“低端过剩高端也过剩”。这表现为两个方面:在同一产业内,高端产品有时候还卖不过低端产品。比如,建筑钢材属于钢铁行业的低端产品,很多国有钢厂不屑于做,集体转向板材生产。结果由于板材需求不足,技术含量较高的热轧板卷价格一度低于最简单的螺纹钢。
  另一方面,除了传统产业,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出现过剩。比如光伏行业,由于产能大跃进和欧美“双反”,供需严重失衡,一度走到全行业破产的边缘。“新兴产业需要政府的扶持,但这种扶持必须有度、有原则。”上海市经信委主任戴海波对记者表示。
  误区:为投资而投资
  产能过剩,简单地说就是供给大于需求。要解决产能过剩,要么控制供给端,进行“去产能化”,要么实施刺激政策,扩张总需求。从目前情况看,后一种手法似乎更受到地方政府欢迎。
  当然,用刺激的方法扩张需求,并非完全不可取。在经济大幅下行的时候,为保持充分就业和社会稳定,我国实施过刺激政策。但在经济增长趋于稳定的时候,再采取这种手法效果可能不佳。比如,为了解决钢铁和水泥产能过剩,一些地方大兴土木,结果新投资又形成了新的产能。如此循环,过剩越来越严重。“中国并非不需要投资,但不能为投资而投资,要多做一些有利于消费的投资。比如长三角的城际铁路建设,就促进了周末的旅游出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说。
  在解决产能过剩时,另一种倾向是提高产业集中度。此次指导意见中提到,“十二五”末前10家钢厂产业集中度达到60%,前10家水泥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35%。
  提高产业集中度,有利于缓解产能过剩,但它不是唯一的指标。我的钢铁网副总经理贾良群指出。
  根源:GDP情结
  解决产能过剩,无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我国而言,有三大顽疾需要攻克。
  其一,加强行业准入管理。纵观汽车、钢铁、水泥和电解铝等产能过剩行业,本该需要较高的行业准入门槛,现实却是不分南北都在搞,以至于出现缺水的地方建钢厂、缺电的地方建电解铝厂的现象。
  专家建议,在制定行业准入门槛时,要多用节能环保等生态性指标,少用产能容积等经济性指标。之前钢铁业淘汰落后产能,一度使用高炉容积作为标准,导致一些钢厂为了符合准入条件,拆小炉建大炉,产能越淘汰越多。
  其二,加强金融改革,改变企业一味追求规模的倾向。上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胡月晓指出,在中国以大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信贷资源优先流向大企业、大项目。谁能迅速将规模做大,谁的融资能力就越强。在此导向下,“圈地—融资—上市”的游戏屡试不爽。
  未来我国的金融改革,要改变以大中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模式,大力发展股市、债市等直接融资模式。同时,发展小微金融机构,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
  其三,要从根本上让地方政府摆脱GDP挂帅情结。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态,但正如朱宏任所言,在我国产能过剩除了市场外,还有体制机制、发展方式等方面的原因。
  一位中钢协领导曾感慨,地方政府在钢铁行业发展中的推手力量很强。“在广东,省里支持广东钢铁集团,到了韶关市,就支持韶钢集团,到了区县就支持底下的小厂。”究其原因,还是一个GDP情结在作怪。
  上海市发改委综合处处长郭宇说:“目前各地都在转型发展,这要求在统计上淡化GDP指标,增加一些转型指标。之前很多地方取消了对区县GDP的核算,未来省市这一级能不能也取消?这个问题值得考虑。”

编辑:方运田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国务院发文!错峰生产常态化!到2025年底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8亿吨左右!

到2025年底,水泥、陶瓷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平板玻璃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20%,建材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

某水泥企业:我们现在被水泥经销商“拿捏”了

大型经销商开始利用其广泛的销售网络和对市场的敏感度,对水泥企业施加压力,要求价格调整以维持自己的利润空间。

[评论]水泥企业应谨慎考虑在建拟建熟料项目建设!

水泥企业应从全行业利益出发,谨慎考虑新增熟料项目建设。

关停全部2500t/d熟料线或是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一步!

即便明面上所谓关停所有的2500t/d及以下生产线,而事实上产能将依旧严重过剩,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先进产能”之间的“火拼”。

警示:熟料生产线超产10%及以上属重大变动,需重新环评!

简而言之,熟料超产10%及以上的生产线在规模上已属重大变动,都要重新报批环评文件!以上这些超产生产线都该扪心自问,自己的超产行为是否违法违规?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6-03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6-03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3

甘肃省

¥ 382.91
2024-06-03

陕西省

¥ 347.35
2024-06-03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3

云南省

¥ 342.49
2024-06-03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3

四川省

¥ 374.12
2024-06-03

重庆

¥ 337.56
2024-06-03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3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6-03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3

湖南省

¥ 326.56
2024-06-03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3

河南省

¥ 334.60
2024-06-03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3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3

福建省

¥ 295.05
2024-06-03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3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3

江苏省

¥ 342.34
2024-06-03

上海

¥ 367.73
2024-06-03

黑龙江省

¥ 478.23
2024-06-03

吉林省

¥ 420.39
2024-06-03

辽宁省

¥ 411.40
2024-06-03

内蒙古自治区

¥ 363.97
2024-06-03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3

河北省

¥ 361.26
2024-06-03

天津

¥ 408.21
2024-06-03

北京

¥ 389.43
2024-06-04 1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