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铜陵海螺制造二分厂水泥熟料产量突破1000万吨

2012/12/06 15:38 来源:海螺水泥

  截止11月25日24时,铜陵海螺制造二分厂年度水泥熟料产量突破1000万吨。这是铜陵海螺12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投产以来,又一个凝聚了公司全体员工智慧和汗水的荣耀时刻。 ......

  截止11月25日24时,铜陵海螺制造二分厂年度水泥熟料产量突破1000万吨。这是铜陵海螺12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投产以来,又一个凝聚了公司全体员工智慧和汗水的荣耀时刻。

  今年以来,铜陵海螺认真贯彻落实公司2012年度工作会议精神,以年度生产经营任务目标为重点,以产能最大化为目标,围绕均衡稳定生产、强化过程管控、降低生产成本的原则,坚持以窑平稳运行为中心的思路,加强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内控建设进度,结合全年生产组织计划和窑运转状况,超前谋划、精心组织,积极做好各类专项检查工作,确保了生产稳定运行。

  一是进一步健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强化闭环管理,重点抓好分厂各类会议内容的跟踪落实和检查验证,以提高执行力与工作效率为保证,严格落实“一事一议”制度,做到事事有布置、事事有验证,切实提高安全生产受控度,杜绝可控性故障的发生,对每条生产线日产量未达到目标值的,及时进行研讨分析,严格落实责任追究,确保生产运行有序受控。

  二是强化现场设备动态点检及各专业检查力度,做好设备预检预修和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每台设备的日常巡检责任到人,每天由岗位员工进行检查,同时定期开展安全、工艺、机械、电气以及环润专项检查,及时排除设备故障、安全隐患。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成立工艺小组,每周对现场设备问题进行检查处理,每月对设备运行效果进行评比,确保设备高效运行。

  三是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提升基层管理水平。分厂高度重视健全专业人才梯队,要求各级管理人员提高认识、提高标准、提高认识,严格执行公司分厂的各项管理制度,有效发挥领导职责,在内部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同时,要求各级管理人员深入现场,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及领导艺术。此外,通过不同形式的座谈会及研讨会,不断提高操作员安全操作技能及岗位员工的理论知识水平,为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是在日常生产管理过程中,以落实生产计划为抓手,制定时间节点计划,积极跟踪各项生产工作落实情况,真正做到工作管理系统化,工作要求标准化,工作步骤程序化。同时,分厂积极组织开展各专业“技术大比武”等活动,强化员工实践操作技能的提升,营造广大员工“比、学、赶、超”的积极氛围。

  五是强化安全管理,针对股份公司相关文件精神,拟定具体工作计划,积极谋划做好应对雷雨天气生产预案,提高恶劣天气生产组织应急能力。分厂结合生产实际,增加“三违”查处刚性指标,提升安全管理标准,积极营造推行安全标准化高压态势,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建设,制定生产保驾措施,从人员分配到工具、材料准备等方面充分做好安全生产计划,确保生产安全稳定。

编辑:王中倩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海螺水泥共度端午】赛龙舟、裹粽子,粽香四溢,传统与欢乐并存!

广西兴安海螺参与端午赛龙舟活动,展现激烈竞赛;各地海螺水泥公司组织包粽子等活动,传承端午文化;同时,海螺人开展慰问活动,传递温暖和节日祝福。

2024-06-08 海螺水泥 水泥

海螺工厂迎来外籍职工家属,共度“有爱有家·安全同行”主题活动

柬埔寨马德望海螺工厂组织外籍职工家属参观,开展“有爱有家·安全同行”活动,让家属了解员工工作生活环境,体验安全VR,强调安全生产重要性。家属们表达了对亲人安全工作的期望和支持,此次活动加强了家庭与公司的安全共建意识。

2024-06-08 水泥 海螺水泥

芒种迎高考 | 海螺水泥祝莘莘学子“芒”有所获、“种”有所得

该文通过芒种和高考的时间巧合,以海螺水泥的祝福表达了对考生的期许,希望他们在这重要的时刻“芒”有所获、“种”有所得,寓意努力会有回报。关键词:芒种、高考、海螺水泥、祝福、收获。

2024-06-06 海螺水泥 水泥

海螺水泥首推机器人码包托盘袋装水泥,装卸高效,降低成本,环保又便捷!

海螺水泥推出机器人码包及塑封托盘袋装水泥,使用智能机器人将水泥袋码放在托盘上,用塑料薄膜包裹,提高装卸效率,降低客户装卸、劳务和仓储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增强安全可控性。市场反响积极,多个海螺水泥下属单位已提供此项服务。

2024-06-06 水泥 海螺水泥

向“实”发力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安徽借助长三角一体化机遇,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和先进光伏等新兴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汽车产业转型成效显著,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增加。同时,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现升级,布局未来产业如量子信息等,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7.92
2024-06-07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14.51
2024-06-07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7

甘肃省

¥ 387.09
2024-06-07

陕西省

¥ 347.35
2024-06-07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7

云南省

¥ 342.83
2024-06-07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7

四川省

¥ 381.32
2024-06-07

重庆

¥ 337.56
2024-06-07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7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38.47
2024-06-07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7

湖南省

¥ 323.49
2024-06-07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7

河南省

¥ 354.60
2024-06-07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7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7

福建省

¥ 315.05
2024-06-07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7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7

江苏省

¥ 330.09
2024-06-07

上海

¥ 347.73
2024-06-07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07

吉林省

¥ 462.45
2024-06-07

辽宁省

¥ 435.38
2024-06-07

内蒙古自治区

¥ 378.18
2024-06-07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7

河北省

¥ 379.49
2024-06-07

天津

¥ 408.21
2024-06-07

北京

¥ 389.43
2024-06-10 02:5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