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城镇化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

2010/11/11 00:00 来源:中国经营网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今日在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会发表演讲称,中国的工业化目前已进入中后期,而城市化则方兴未艾。李扬称,中国未来发展趋势将是两者并举,并逐步向以城镇化为主导的方向转移。 ......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今日在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会发表演讲称,中国的工业化目前已进入中后期,而城市化则方兴未艾。李扬称,中国未来发展趋势将是两者并举,并逐步向以城镇化为主导的方向转移。

  李扬认为,从过去的经验看,中国城镇化是由工业化引致出现的,这种引致性的城镇化有自己的特点。李扬称,改革开放后涌入城镇和制造业工业的农村大量劳动力是候鸟型流动,这部分流动劳动力并不谋求成为城市居民,这使得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在改革开放后多年依然变化不大,农村家庭在家庭设施、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消费没有显著提高,甚至有所下降。这样一种人口流动格局是由工业化引致的城镇化所带来的,它实际上固化了城乡的二元分隔。

  李扬还观察到,全球经济危机发生之后,由于制造业需求下降,吸纳农村人口下降,导致全国的城镇化速度放缓,并出现民工荒现象。同时,09年财政刺激计划投入主要在中西部,使得很多原先要到东部地区的沿海地区农民在当地留下来,也导致东部工业发达地区出现程度不一的民工荒。

  除了工业化引致的城镇化速度放缓外,流动人口的成分也在发生变化,新生代农民工占到总流动人口的60%,高达1亿以上。李扬表示,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的是,新一代农民工希望在他就业的城市中待下来成为居民,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城市的基础设施投资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保持相当大的规模。基于这种需求中国城镇化模式已经开始发生改变。未来城镇化过程中,由于移民大量涌入,需要为新居居民提供城市基础设施投入需求。所以,这些移民增加会提高服务业就业比重,这样一种人口流动新格局会缩小城乡差距,从而进一步改变我们国家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

  李扬称,这一新型转变在五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一由于城镇消费型的投资会迅速增长,将会使得国内消费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重要动力。二是刺激整个服务业发展,从而改善中国的产业结构。三基础设施改善和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等等这样一些新型战略产业发展会提高中国的科技水平。四由于聚集,教育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相应提高中国的人力资本。五收入分配差距将因农村居民的减少而缩小,同时通过城镇化在中部西部地区扩展,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也将缩小。因此,城镇化将是构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主要的动力之一。

  在工业化投资主导型模式维持不变的局面下,李扬指出,投资领域将因城镇化模式变化而发生重大变化。由于城镇化发展对服务业的需求,商业餐饮、社区服务、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行业将得到投资青睐。同时,投资性质也在改变,工业化指导投资和城镇化指导投资性质上非常不同,风险不同,商业可持续行不通,所需要的价格和收费的环境不同,需要的税收待遇不同。

  因此,李扬指出,金融业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与以配合。金融业要应对城镇化大发展,需要实施配套改革,纠正扭曲的资金供应结构。这就需要我们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股权性资本的比重,引进外资主要是FDI,聚合各种性质的投资,包括PE,VC和金融创新。

  李扬认为,中国城镇化模式发展需要重点解决地方融资平台问题,这个问题显示了中国整个金融结构中的矛盾。他称,地方性融资活动的产生有其必然性,但风险不容忽视。分类看来现在地方融资平台大致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商业可持续性的。第二种本身有一定商业性来源,但是他需要第三方还款的来源才能够支撑的。第三是基本没有现金流,以及可能损失的项目。分类如此解决办法应当是很明了,对于第一类,第二类应当给予支持,让他明确化,浮在水面上,第三类高度关注想办法采用措施,地方政府在中间承担重要责任。

  李扬表示,城镇化模式发展还需要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系,一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系。发展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系有三条重要内容:一发展市政债券市场,二深化政策性银行体制改革,第三要建立多层次区域性金融中心。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zlq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2024-06-11 全国及六大区域水泥需求跟踪报告

2024-06-11 全国及六大区域水泥需求跟踪报告

2024-06-11 需求 周报 原创

2024年15城市拟获中央财政支持,多项与水泥需求有关!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水泥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城市更新产生的需求增量并不足以缓解供需矛盾。

2024-06-03 全国及六大区域水泥需求跟踪报告

2024-06-03 全国及六大区域水泥需求跟踪报告

2024-06-03 需求 周报 原创

长三角梅雨将到,水泥业或将承压

由于梅雨季之后,长江中下游马上进入7-8月高温季节,同样不利于户外施工,因此每年梅雨季节来临基本意味着水泥淡季开始,市场再度启动需要等到9月份以后。

2024-05-27 全国及六大区域水泥需求跟踪报告

2024-05-27 全国及六大区域水泥需求跟踪报告

2024-05-27 需求 周报 原创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7.92
2024-06-07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14.51
2024-06-07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7

甘肃省

¥ 387.09
2024-06-07

陕西省

¥ 347.35
2024-06-07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7

云南省

¥ 342.83
2024-06-07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7

四川省

¥ 381.32
2024-06-07

重庆

¥ 337.56
2024-06-07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7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38.47
2024-06-07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7

湖南省

¥ 323.49
2024-06-07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7

河南省

¥ 354.60
2024-06-07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7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7

福建省

¥ 315.05
2024-06-07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7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7

江苏省

¥ 330.09
2024-06-07

上海

¥ 347.73
2024-06-07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07

吉林省

¥ 462.45
2024-06-07

辽宁省

¥ 435.38
2024-06-07

内蒙古自治区

¥ 378.18
2024-06-07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7

河北省

¥ 379.49
2024-06-07

天津

¥ 408.21
2024-06-07

北京

¥ 389.43
2024-06-11 18: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