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企业:小改小革变风流
一、水泥企业在生产技术方面,应主要抓窑和磨的台时产量(质量)及环保收尘工作。
因为提高窑、磨的产量,搞好收尘,是降低产成本、增加企业(社会)效益的最好措施之一。我们很多同仁都知道这个道理,但大多数人却没算过这个细账,如果这个账算明白了,我们的重视程度也就会提高了。
1999年,吉林省交通水泥技术服务公司与梨树县三鑫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改造该公司3台水泥磨和直径3.5米离心式选粉机,单机改造投资1800元,选粉效率提高25%左右,磨机台时产量提高2吨以上,产品细度控制在2%以内,仍不低于改造前细度5%的台时产量。
(一)降低成本,增加效益部分
生产1吨水泥,水泥制成车间人工费约2.5元,低值易耗4.86元,辅助材料0.7元,电费22.8元(电耗38kW/吨,电价0.6元/kWh)4项费用为2.5+4.86+0.7+22.8=30.86元/吨。
一台磨机全年生产时间约5000小时,改造前台时产量10吨,全年生产水泥50000吨,需4项费用30.86×50000=154.3万元,改造后台时产量12吨,仍然生产5000小时,可生产水泥60000吨,每吨水泥的4项费用是:154.3÷6=25.7元/吨,吨水泥降低成本5.14元(30.86-25.72)
全年3台磨机可生产18万吨水泥,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效益92.52万元(5.14×18)
(二)增加产量,增加效益部分
1销售旺季,增产增值
7、8、9月份是水泥销售旺季,水泥售价(1999年)高于销售成本约100元,3台磨机生产3个月92天,设备运转率95%。
增产:2吨×3台×92天×24小时×95%=12585吨
增值:100元/吨×12585吨=125.85万元
2其它月份增产增值
增产:2吨×3台×(5000-92×24×95%)=17414.4吨
增值:按平均增值,40元/吨×17414.4吨=69.65万元
(三)全年增效288万元(92.52+125.85+69.65)
这项改造总投资不过5400元,其年效益却是增加288万元,可见效益之大,改造之重要。
增加窑、磨的产量是个多方面、较复杂的综合问题,首先是领导重视技术改造,是“走出去,请进来”,走内外结合的科技之路,是企业增产增效的必由之路。
梨树县三鑫金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有一台自制煤粉袋收尘器,由于该设备原工艺设计不合理、收尘过滤面积小等原因,造成部分粉尘排空,形成较大的环境污染及大量煤粉损失。这个设备是否应该改造,内部亦有不同看法。该公司总经理了解这一情况后,果断决定改造这个项目。经过技术人员的努力,仅投资7万余元。用5天时间,这项改造获得了成功。工人劳动强度降低了,收尘效果提高了,生产环境改善了,环保部门验收合格,每年还收回价值30多万元的煤粉。
吉林省石岭水泥厂年产水泥35万吨,销售成本155元/吨(这个地区相邻同行业的销售成本分别是177元、245元、305元),他们就是把主要精力放在降低成本上,重点抓技改。具体做法是:经常派工程技术人员外出学习、考察,聘请专家进厂咨询、改造,每年用于技术改造资金均在500万元以上。由于逐年改造产生效益,生产成本才能一降再降,形成良性循环。
二、资金短缺,联合开发,粉尘治理效益可观。
资金短缺,是企业粉尘治理的主要问题。水泥厂的粉尘治理,大部分都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我们应该直观地看见烟囱往外冒的是一张张百元大钞。
一台收尘设备,一般的运行1~2年时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水泥收尘一般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资款。像这样可观的收尘效益应该一抓到底。而采用职工集资入股方式或联合开发形式,则是解决粉尘治理工程资金短缺的有效途径。
目前,有些企业经过改制,都是承包或租赁,有些承租人或多或少具有短期行为想法。提起技改,他们对这笔投入不太认可。想法是推着干,过了承租期再说。
吉林市水泥厂,两台直径2.8×10米立窑,台时产量只有8吨,两台直径2.2×6.5米生料磨,台时15~17吨,两台直径2.2×6.5米水泥磨,台时产量12.5吨。这个厂如能进行技改,一次性投资也就10多万元,改造后,增产增效每年可达200多万元。为什么不改呢?因为承租期只有3年,下一届谁干还不知道。因此,不愿投入这笔改造资金,当然这几百万元的效益也与他们无缘。
因此说,抓好技改,克服这种短期行为是及其重要的。
技术进步,是无止境的,克服固步自封思想是必要的,只有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内外结合、取长补短,抓好环保治理,注重提高窑、磨台时产量,才是我们水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编辑:
监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