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中国建材拓下游业务 力争年内盈利突破100亿

2012/05/04 00:00 来源:香港《iMoney智富》 张以正

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表示,基建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水泥需求有增无减,今年呈先低后高格局,预计需求增长5%至6%。此外,中国建材还将延伸下游产业链,力争年内突破100亿元人民币盈利。......

  受春节及天气影响,每年第一季对水泥行业来说都是寒冬期,不过随着第二季度需求回升,加上在“十二五”规划中,继续加大对保障房及重大基建项目投入,都将拉动水泥需求。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接受访问时表示,基建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水泥需求有增无减,全年呈先低后高格局,预计需求增长5%至6%。此外,公司还将延伸下游产业链,力争年内突破100亿元人民币盈利。

  主要经营水泥、轻质建材、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及工程服务业务的中国建材去年交出了亮丽的成绩表,收入按年增长54%至800.6亿元(人民币,下同),纯利更大幅急升1.38倍至80.2亿元。其中水泥业务占去年整体收入的75%,为全球最大的水泥生产商。

  业绩公布后即获多间大行发表研究报告唱好,纷纷上调“买入”评级和目标价;此外,本月初新加坡主权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亦首次披露以每股平均价10.566元增持1035.2万股,持股比例增至5.05%。事实上,中国建材自上市以来一直深受基金及投资者爱戴,除了每年盈利能保持高速增长,股价亦屡创新高。

  身兼两职展并购本色

  被市场看高一线,与这企业掌舵不无关系,皆因在“兼并能手”宋志平的带领下,中国建材靠其“央企市营”(见knowledge)的联合重组模式,在水泥事业上闯出了一条新血路,过去10年他将公司销售额由仅20亿元发展到今天接近2,000亿元,去年更成功打入《财富》世界500强;同时亦凭着其出色的并购绝技,令中国建材成功经验被列入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成为课程教材。

  贵为央企一把手,宋志平身份比较特殊,因他同时是国药控股母公司中国医药集团的董事长,是目前唯一身兼两家央企董事长的企业舵手。他于2006年及2009年先后带领中国建材及国药控股来港上市,在出任国药董事长的3年间,再次发挥其兼并本领,令公司收入由3年前的400亿元急升至1,200亿元。到底宋志平有何看家本领,能统率这两家风马牛不相及的企业取得如此佳绩?今天,先听听他细说打造这个水泥王国的故事。

  修读化学出身的宋志平,毕业后被分配到北新建材工作,由一名技术员开始,在建材行业打滚逾30年,对于今天成为全球最大水泥企业的掌舵人,他笑言10年前根本没想过会与水泥结缘。

  今天,细味着中国建材发展过程走过的路,他百般滋味在心头,尤以当年重组徐州海螺一役,被外界称为“蛇吞象”,或是在组建南方水泥期间,一度被指是否疯了而印象难忘。尽管在发展过程中遇过多少难题或批评,在过去10年凭着其坚定信念,带领公司业绩屡创高峰。

  中国建材于2006年上市之初,旗下水泥业务却不怎么引人注目。“还记得上市时,公司规模很小,利润只有3亿多元,水泥资产也没多少,但上市后,每次投资者关心的都是水泥,所以我们就决定好好的发展水泥事业。现在回头看,证明当初的决定非常正确。”宋志平洋洋得意的说道。

  去年公司交出了亮丽的成绩表,无疑为他打下一支强心针,扬言今年将胜旧年,水泥销量可望增长40%,达2.58亿吨;纯利亦可望突破100亿元。然而,随着公司继续加快推进西南地区的联合重组,计划于年内增持西南水泥及北方水泥权益,至75%及70%。

  2011年是中国建材快速发展的关键之年,因其迅速扩张已完成“十二五”规划预定的3亿吨产能目标,并力争期内达至5亿吨,占中国水泥市场20%至25%份额。此外,目前亦按照大水泥区域化战略,成功巩固淮海、东南、北方3个区域,并开始落户西南作新战略区域。

  说到公司发展,宋志平心中早已定出一幅蓝图,“除了进一步增加北方水泥和西南水泥的持股比例,同时继续优化结构,以及延伸下游产业链。其中商品混凝土业务布局已逐步展开,今年计划出售5,500万立方米的商品混凝土,料可带来约20亿元的净利润。假设我们在未来5年整合好5亿吨水泥,加上整合5亿立方米以上的商品混凝土和骨料等,就可将销售收入提升至3,000亿元。”他说得兴致勃勃。

  现金足应付未来发展

  联合重组虽加快公司做大做强,不过高负债同样令市场关注,他解释,水泥行业的负债向来都较高,因为这是一个重资产的投资行业,但另方面亦与公司的成长模式有关,因为过去几年致力并购重组,都是透过负债来进行的。

  “我们也知道负债低一点较好,但总不能等收到钱才去收购,这样机会就没有了。外间可能有怀疑,但在公司的盈利模式上,去年净现金流达120亿元,其实银行在公司如此高负债之下仍愿意借贷,就是看到我们的负债是可承受的。或者这样说,我们每一次增加负债都是为更大盈利而做的,所以银行也非常支持,目前可动用资金达500亿元以上,足够未来发展,加上今年的利润以及在年底A股发行以后,都可降低负债。”

  内地水泥需求将续升

  去年水泥业保持快速增长,全国水泥产量同比上升11.7%至20.82亿吨,推动整个水泥业发展。尽管中央今年将GDP增长目标调低至7.5%,且明言进一步遏抑楼市,令市场忧虑水泥需求或将放缓。不过他仍然信心十足,预期今年经济增长可达8.5%,固定资产投资升20%,基建投资金额或升15%,虽然商品房市场不景气,但发展重点在于铁路、公路、农村水利等基础建设等各方面,都能推动水泥需求上升。

  另一方面,面对水泥行业在首季放缓,宋志平亦大派定心丸:“按照传统,每年首季都是水泥行业的淡季,加上有春节长假期及天气影响,令需求减低。但踏入第二季,水泥需求将连带价格逐渐回升,预期全年水泥需求将稳中有升,按年增长5%至6%。”

  中国水泥业产能过剩和行业分散一直为市场诟病,但在国家继续严格控制新建产能之下,去年全国水泥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8.3%,近5年来首度实现负增长,可见限制新增的措施已起作用。然而,在限制产能下保持产量增长,就须靠并购,此举对主张并购来壮大产能的中国建材更为有利。

  向国际推广发展模式

  在国家推动下,不少国有企业都在部署走出去的战略,中国建材亦要迈向国际。宋志平表示,公司已明确走出去的决心,并以成为具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建材产业集团为目标。旗下的玻璃纤维业务已率先走出去,于埃及和美国建设新厂。至于水泥该如何打入国际市场,他相信仍会以并购的方式进行,目前正处于研究阶段,希望将中国的模式复制过去。“俄罗斯、东南亚、印度及非洲我们都感兴趣,但非洲较动荡,要比较小心。”

  在产业成功走出去之前,中国建材已率先凭着其联合重组与管理整合的商业实践走出去,成为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学案例。宋志平认为,这可提升公司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亦为公司未来走出去打好基础。“被列入哈佛案例对我们最大的肯定是作为一家央企融入市场的实践,也肯定了我们在实践中归纳升华的央企企业管理和经营思想。”

  一人分饰两角

  回忆起被国资委任命国药集团董事长一职,宋志平感觉是“比较突然”,因为医药对他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行业。但细想之下,当今医药和建材行业却有着过于分散的共通点,看上他,就是希望他将管理中国建材的理念套用到国药身上。

  事隔3年,国药在宋志平的管理下发生巨大变化。他再次将中国建材的管理概念复制过去,推动了整个医药行业的重组,并将国药推向香港资本市场,同时令公司收入由3年前的400亿元大幅急升至1,200亿元。

  虽然“一人分饰两角”,令本来已工作繁忙的宋志平添加压力,但他却笑言忙得有意义,每当提到如何带领中国建材和国药走过来,他总是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现在工作量真的很大,基本上我的时间有三分之二用在建材,三分之一在国药,自从兼任国药董事长后,都是一星期工作7天,3年来只休息过一个周末,亦只因生病了。”

  繁重的工作让宋志平忙不停,但他却很享受这个过程,并认为领导两家不同行业的企业也有优点,就是有很多互补之处,各自的关系、资源也能给对方使用,产生协同效应。但他笑言,主持两个不同企业的董事会,经常要更换频道,有时也担心会在建材时说错了国药的业务,幸好至今脑筋还很清醒未曾出错,且在管理上亦愈来愈得心应手。

  Knowledge:央企市营

  在宋志平的发展理念里,主张的是包容性成长,同时实现“央企市营”的动力机制,其核心之一是要央企的主导股权多元化,把市场机制真正引入到国企内部,实现共赢。他采取的“七三原则”,即只收购70%,保留30%给民企自身,并让他们继续出任经营者。“过去这些民企拥有100%的股权却不赚钱,现在持股30%却赚钱多了,所以他们都很愿意。”

  宋志平进一步指出,“过去大家都拼成本去竞争,不断新建生产线终导致产能过剩,如果我们仍沿用那种竞争,必然会把整个行业打得一塌糊涂,大家都是失败者。”所以他意识到,那个竞争模式已走到尽头,要生存就必须改变。“中国建材过去几年都是靠并购,没有新建过一条生产线,此举令过去两个竞争者,产生起协同效应,避免恶性竞争、实现合理价格,促进行业整体价值的提升。我觉得,中国的国企市场化和民企的成长过程中,只会愈来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更赞成中国目前是‘国民共进’。”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水泥网无关,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wwb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4-2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1.44
2024-04-28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4-28

青海省

¥ 416.22
2024-04-28

甘肃省

¥ 372.95
2024-04-28

陕西省

¥ 306.73
2024-04-28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4-28

云南省

¥ 312.85
2024-04-28

贵州省

¥ 312.57
2024-04-28

四川省

¥ 352.34
2024-04-28

重庆

¥ 328.95
2024-04-28

海南省

¥ 432.19
2024-04-28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05.45
2024-04-28

广东省

¥ 325.61
2024-04-28

湖南省

¥ 316.08
2024-04-28

湖北省

¥ 319.39
2024-04-28

河南省

¥ 282.33
2024-04-28

山东省

¥ 321.62
2024-04-28

江西省

¥ 317.07
2024-04-28

福建省

¥ 303.10
2024-04-28

安徽省

¥ 313.25
2024-04-28

浙江省

¥ 342.2
2024-04-28

江苏省

¥ 309.21
2024-04-28

上海

¥ 332.73
2024-04-28

黑龙江省

¥ 412.70
2024-04-28

吉林省

¥ 337.65
2024-04-28

辽宁省

¥ 324.97
2024-04-28

内蒙古自治区

¥ 337.13
2024-04-28

山西省

¥ 315.06
2024-04-28

河北省

¥ 342.12
2024-04-28

天津

¥ 338.21
2024-04-28

北京

¥ 339.43
2024-04-29 13:4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