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煤炭:去产能是重中之重

2016/03/16 09:35 来源:能源评论 张宏

在我国宏观经济“三期叠加”的形势下,煤炭行业步入了“需求增速放缓、过剩产能与库存消化、环境制约强化和结构调整攻坚”的“四期并存”发展阶段,为实现行业脱困和可持续发展,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成为必须攻坚的难题。其中,去产能的任务是重中之重。......

  煤炭行业步入了“需求增速放缓、过剩产能与库存消化、环境制约强化和结构调整攻坚”的“四期并存”发展阶段,为实现行业脱困和可持续发展,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成为必须攻坚的难题。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煤炭行业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在我国宏观经济“三期叠加”的形势下,煤炭行业步入了“需求增速放缓、过剩产能与库存消化、环境制约强化和结构调整攻坚”的“四期并存”发展阶段,为实现行业脱困和可持续发展,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成为必须攻坚的难题。其中,去产能的任务是重中之重。

  2012年以来,我国煤炭行业产能过剩态势越来越严重。目前,全国现有煤矿生产能力40亿吨左右,在建煤矿总规模约11亿吨,在消费需求放缓,特别是近两年出现负增长的形势下,煤炭行业实现脱困升级的关键在于控制煤炭资源的开发节奏,控制煤炭产能无序增长,实现煤炭市场供需平衡。

  针对我国煤炭行业资源开发与生产布局的实际情况,煤炭去产能不仅要在量上做减法,还要在调结构上下功夫,淘汰落后产能,淘汰不安全产能,淘汰产品不符合市场需要的产能,更加注重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短期:控制产能无序增长

  压缩煤炭行业严重过剩的产能,从短期来看,主要任务是依法依规控制煤炭产能的无序增长,具体来说可以从三方面着手。

  第一,进一步治理违法违规煤矿的建设和生产。在此前高煤价刺激之下,一些煤炭企业未经审批建设煤矿;一些煤矿批小建大,不顾资源约束盲目扩大生产能力,种种类似行为扰乱了煤炭市场的正常运行。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违法违规建设煤矿的产能规模在7亿吨左右。2015年,政府相关部门加大了针对这类未办理核准审批手续的新建、改扩建煤矿的排查清理力度,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这项工作在2016年要继续坚持做下去。

  第二,严格控制煤矿超能力生产。最近十多年来,我国煤炭行业在煤田勘探技术、建井技术、采煤装备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技术进步,促成了一大批大型现代化煤矿,这些煤矿绝大多数分布在煤炭资源条件较好的晋陕蒙宁地区。现代化的技术、现代化的装备,再加上优良的资源禀赋,使得这些煤矿超能力生产成为一件很容易的事。在供过于求的格局之下,应该严格限制此类现象,强制煤矿按照设计井型或者国家相关部门核定的生产能力来组织生产。

  第三,以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两条红线限制落后产能出力。煤矿安全保障条件是煤炭安全生产的前提,2015年12月份,国家安监总局正式公布了《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煤炭企业应该根据新标准进行我自约束,不满足安全条件的不能继续生产。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讲,劣质煤的不当生产与使用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大威胁。在环保、治霾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下,应该加大对劣质煤生产、销售、使用的监督与检查力度,减少劣质煤产量;同时,要继续加大控制劣质煤进口管理。

  长期:实现产能结构优化

  短期内限制煤炭产能的无序增长可以立竿见影地降低煤炭产量,缓解“燃眉之急”。但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以煤炭行业中长期规划为抓手,将化解过剩、淘汰落后产能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相结合起来。

  建立和完善煤矿长效退出机制是关键。煤炭属于资源型产品,煤矿有自身特定的生命周期。随着开采量逐年增加,煤矿不可避免地要进入衰老报废期。在我国,煤炭行业在最初是以一大批小煤矿为支撑发展起来的,经过几十年的开采,这批煤矿目前基本上都接近资源枯竭,开采深度大,安全保障能力差,经济效益也比较差。然而,由于体制机制原因,这批煤矿有相当一部分目前仍然在运行。从中长期来看,实现煤炭行业有序发展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建立合理顺畅的煤矿退出机制,引导、支持甚至鼓励长期扭亏无望、资源枯竭型煤矿退出市场。这样可以达到两个目的,第一是减少了煤炭市场的供给量,第二是为煤炭结构调整提供了一条重要路径。我国煤炭结构调整之所以阻力重重,实际上和大量衰老煤矿无法退出有很大关系,通过机制设计让已经没有竞争能力的煤矿退出去,可以给行业结构调整带来很大便利。

  在资源开发布局方面,需要缓解煤炭生产区域过度集中的现状。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明显,东部资源少、消费多,中部和西部资源丰富但消费少,从而形成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调格局。尤其是最近几年,晋陕蒙宁四个省区煤炭产量快速增长,占全国总产量比重超过了65%。这种生产过度集中的局面在未来可能会导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问题,降低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按照“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的规划,引导煤炭资源梯级开发、梯级利用,增强行业有序性与可持续性。

  在产业布局方面,需要进一步推动煤炭行业与上下游产业的一体化发展。一直以来,我国煤炭行业和上下游产业的市场联动机制不完善,导致了周期性的供给过剩和供给不足。在中长期规划中,应致力于消除行业间壁垒,进一步推动煤炭行业与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无论是在资本方面互相参股控股、从产业发展角度互相对接,还是通过战略联盟实现统筹规划,都会对稳定煤炭商业价值、实现行业协调平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政策研究部主任)

编辑:张晓烨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2024-05-31 砂石价格周报:天然砂、机制砂、碎石

2024-05-31 砂石价格周报:天然砂、机制砂、碎石

2024-05-31 砂石价格

[水泥大数据研究院]水泥产业链指数运行周报(2024.05.31)

[水泥大数据研究院]水泥产业链指数运行周报(2024.05.31)

甘肃天水地区水泥价格通知上调

31日起甘肃天水地区主导企业通知上调水泥价格15元/吨

[周评]华北:京津冀地区水泥价格因成本上升及错峰停窑的原因通知上调水泥价格50-80元/吨(5.27-5.31)

据中国水泥网行情数据消息,京津冀地区水泥价格因成本上升及错峰停窑的原因通知上调水泥价格50-80元/吨,内蒙古东部地区、山西泛太原地区、晋东南地区因成本上升涨价趋势明显。

[周评]华东:新国标即将上线,周内各地企业都有推涨的预期(5.27-5.31)

据中国水泥网行情数据中心消息,新国标即将上线,周内各地企业都有推涨的预期。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3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5-30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30

青海省

¥ 441.41
2024-05-30

甘肃省

¥ 382.91
2024-05-30

陕西省

¥ 327.04
2024-05-30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30

云南省

¥ 338.22
2024-05-30

贵州省

¥ 321.00
2024-05-30

四川省

¥ 347.07
2024-05-30

重庆

¥ 337.56
2024-05-30

海南省

¥ 432.19
2024-05-30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5-30

广东省

¥ 298.58
2024-05-30

湖南省

¥ 326.42
2024-05-30

湖北省

¥ 323.92
2024-05-30

河南省

¥ 334.60
2024-05-30

山东省

¥ 347.69
2024-05-30

江西省

¥ 308.39
2024-05-30

福建省

¥ 295.05
2024-05-30

安徽省

¥ 333.30
2024-05-30

浙江省

¥ 360.66
2024-05-30

江苏省

¥ 342.34
2024-05-30

上海

¥ 367.73
2024-05-30

黑龙江省

¥ 469.58
2024-05-30

吉林省

¥ 382.09
2024-05-30

辽宁省

¥ 385.38
2024-05-30

内蒙古自治区

¥ 363.97
2024-05-30

山西省

¥ 319.88
2024-05-30

河北省

¥ 352.52
2024-05-30

天津

¥ 358.21
2024-05-30

北京

¥ 339.43
2024-05-31 19: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