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僵尸企业:过剩产能的“核心”

2016/02/20 15:09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杨泥娃

僵尸企业与过剩产能之间也并非可以划为等号。对于那些丧失了生命力的僵尸企业来说,即使是在产能供给紧缺之时,也会因为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而不断沦为靠“吸血”度日的“僵尸”。......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该如何走下去,此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答案——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调结构、补短板。

  其中,“去产能”无疑成为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确定的2016年五大结构性改革任务之首,就在伴随着“去产能”的口号声中,清理“僵尸企业”的呼声也不绝于耳。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化解过剩产能和清理“僵尸企业”成为侧供给改革中两个重点。

  亟待清理的僵尸企业大多“埋葬”在饱受去产能压力的传统重化工领域,而面对这些大型的传统行业,政府也不得不坚持“输血”给僵尸企业以维持企业的生存。

  但实际上,僵尸企业与过剩产能之间也并非可以划为等号。对于那些丧失了生命力的僵尸企业来说,即使是在产能供给紧缺之时,也会因为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而不断沦为靠“吸血”度日的“僵尸”。

  那么,僵尸企业与产能过剩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僵尸企业与产能过剩领域之间又是否存在共性,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历史与现实原因?去僵尸企业与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又将如何相辅相成?

  僵尸企业是“牛鼻子”

  在2015年12月22日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曾说:“清理处置“僵尸企业”被看做是“去产能”的“牛鼻子”。

  何谓“牛鼻子”?即比喻事物的主要矛盾或影响全局的关键,而这也意味着,在去产能的过程中,清理僵尸企业无疑成为了其中的主要矛盾和关键。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经济研究处博士冯立果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清理僵尸企业意味着淘汰掉过剩产能中最没有“活力”的一部分。“过剩产能是由市场决定的,产能的供大于求才会造成过剩产能的出现,所以在过剩产能里面就会有好的产能与不好的产能的分化,而就在这不好的部分里面就会有僵尸企业存在。”

  “去产能”意味着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而清理僵尸企业也正是在对企业进行升级调整,以满足市场的需要。

  卓创咨询钢铁分析师毕红兵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僵尸企业更多的是指一些创新能力比较低的企业,同时其中一部分也以国营企业为主,尤其在中国的企业体制中来说,最先诞生的是国有企业,改革开放之后才兴起了民营企业以及股份制企业。但在民营企业发展后几年,工业品产生激增,引起了产能过剩的矛盾。所以僵尸企业需要进行后期改造,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升级,或者通过市场化手段调整,来实现去产能。”

  “虽然现在有很多煤炭、钢铁等行业的企业是由于行业性或经济全局性问题而导致全行业出现问题,但这其中的企业有多少是完全僵尸性还是依然存有活力,其实不是很好区分。但要注意到很多僵尸企业实际上是由于经营机制决定的,对于这种企业是完全倒逼还是改变体制机制,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冯立果说。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民良看来,僵尸企业实际上不论是产能旺盛还是产能过剩的时候都并不能在市场上表现活跃的企业。“僵尸企业是在产能并不过剩的时候经营状况也不好,产能平衡的时候它也不是特别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企业。同时,僵尸企业是在较长时间内占着较多政策资源的企业,对这类企业应该采取积极措施让其淘汰出去,并要坚持市场化办法来处理掉。”周民良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

  传统行业成“重灾区”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僵尸企业的“重灾区”大多分布在传统的重化工业领域,几乎与产能过剩的领域相“吻合”。

  冯立果同时表示,在一些重化工业领域之外,房地产行业也积压着许多僵尸企业。

  资料显示,钢铁、煤炭、平板玻璃、水泥、电解铝、船舶、石化、光伏、风电等是我国著名的9大过剩行业,这也与“A股僵尸”所分布的行业契合度很高。266家“僵尸”上市公司中,从行业分布看,主要是以钢铁、有色、造纸、纺织、船舶、石化、化工、机械、水泥、煤炭等为代表的197家传统制造业公司,另外还有18家批发零售企业、10家房地产企业、5家建筑企业等。

  截至2015年12月初,几大面临过剩产能问题行业的生产价格指数(PPI)已连续40多个月呈负增长状态,这几大行业对整个工业PPI下降的贡献占70%—80%,亏损面达80%,利薄如纸,在这些行业中的国企无疑面临着艰巨的“去产能”任务,其中很多“僵尸企业”也亟待退出市场。

  毕红兵认为,过剩产能与僵尸企业大多聚集在钢铁煤炭、水泥、建材、有色金属和化工等传统领域,僵尸企业已成为过剩产能领域里的“一份子”。

  而造成僵尸企业深陷在此领域也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冯立果表示:“第一,这些年由于以房地产为龙头的产业发展带动了这些支柱产业的发展,房地产现在出现了发展的结构问题以及泡沫问题,使得二三线城市都面临着去库存问题,从而直接影响了重化工领域的发展;第二,我国整体上经济增速下降,很多行业受到环境影响,很多行业内的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不灵活,对市场不灵敏,对于价格问题不敏感,也是造成现在困境的很重要原因。”

  同时,毕红兵指出,僵尸企业的形成也有着其历史原因,按照常规的市场化逻辑来说,企业的产销盈利方面和市场若不能达成平衡,那么很多企业的盈亏都需要靠政府补贴来维持。“某个企业,可能年底结算实际亏损1-2个亿,但对当地政府来说这个企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保障,很难将其淘汰。同时这些企业对于政府来说,表面上也可认为是纳税大户,所以当地政府则考虑以补贴的形式,暂时性的缓解或拯救一下,从而使得僵尸企业大量存留下来。”

  利用僵尸企业做“排头兵”

  无论是产能过剩催生了僵尸企业,还是僵尸企业拖垮了市场活力,如何协调好去产能与僵尸企业退出的关系,在新一轮去产能中,清理僵尸企业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毕红兵指出,“现在化解产能过剩有很多途径,但国家现阶段从供应面进一步挖掘的话就会发现其中存在很多僵尸企业,因此清理僵尸企业将成为目前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排头兵",在行业调整中起到带头作用。”

  同时,在侧供给改革中,清理僵尸企业也将成为重要环节。

  冯立果指出,产能过剩的问题实际上需要靠侧供给改革来解决。“界定一个行业是否是产能过剩行业并不客观,即使现阶段我国煤炭行业总体上供大于求,但我们却仍然对国外低价格优质煤炭有需求,这正是由于我们煤炭和钢铁供给侧的价格和质量所造成的,因而我们需要供给侧改革来改善供需之间的矛盾。”

  “侧供给改革需要企业内部的经营机制活起来,而僵尸企业和行业的问题就涉及到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问题,因此清理僵尸企业意味着解决企业内部经营与管理机制,将有力的推动侧供给改革的进行。”冯立果说。

  “去产能是需要逐渐进行的,原有的这些企业占有较多公共资源,不利于行业内的优胜劣汰,而去产能意味着需要更高的标准要求企业,在高标准中则能够筛选出一些僵尸企业并将其淘汰。”周民良说。

  同时,周民良表示:“清理僵尸企业需要树立起统一的规范标准,加强与优化金融方面的约束。如果各地标准不一样,僵尸企业得到市场之外的保护,僵尸企业就很难显现出来。”

  如何协调好过剩产能与僵尸企业退出之间的关系?工业与信息化部副部长冯飞认为,“在当前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应当采取措施,支持"僵尸企业"及其产能退出市场,缓解产能过剩矛盾。从长期来看,应建立和完善企业退出机制,使"僵尸企业"能够及时退出,从根本上解决落后产能和产能过剩问题。”

  冯立果认为,让僵尸企业退出与清理过剩产能之间相辅相成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为:“既要发挥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对于过剩产能的处理还是要让市场说了算,政府发挥的作用可以更多的体现在处理环保问题、劳动就业等问题上。一方面,加强环保法,加强环保督查;另一方面,去除僵尸企业将涉及到工人再就业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就业的扶持,特别是利用"双创",加大对于下岗工人和再就业的扶持力度培训,政府都是有很大空间可以做的。”冯立果说。

编辑:张敏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2024年1~3月固定资产及房地产投资相关数据统计

2024年1~3月固定资产及房地产投资相关数据统计

2024年1~3月进口熟料来源统计(按国别)

2024年1~3月进口熟料来源统计(按国别)

关停全部2500t/d熟料线或是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一步!

即便明面上所谓关停所有的2500t/d及以下生产线,而事实上产能将依旧严重过剩,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先进产能”之间的“火拼”。

2024-04-19 全国及六大区域水泥、熟料库存情况统计

2024-04-19 全国及六大区域水泥、熟料库存情况统计

2024-04-22 行业数据 原创

水泥&建筑钢材市场监测周报-2024年第14期

水泥&建筑钢材市场监测周报-2024年第14期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4-2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1.44
2024-04-26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4-26

青海省

¥ 416.22
2024-04-26

甘肃省

¥ 372.95
2024-04-26

陕西省

¥ 306.73
2024-04-26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4-26

云南省

¥ 323.02
2024-04-26

贵州省

¥ 312.57
2024-04-26

四川省

¥ 352.34
2024-04-26

重庆

¥ 328.95
2024-04-26

海南省

¥ 432.19
2024-04-26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05.45
2024-04-26

广东省

¥ 326.04
2024-04-26

湖南省

¥ 315.99
2024-04-26

湖北省

¥ 319.35
2024-04-26

河南省

¥ 282.33
2024-04-26

山东省

¥ 321.62
2024-04-26

江西省

¥ 317.07
2024-04-26

福建省

¥ 303.10
2024-04-26

安徽省

¥ 313.25
2024-04-26

浙江省

¥ 342.2
2024-04-26

江苏省

¥ 309.21
2024-04-26

上海

¥ 332.73
2024-04-26

黑龙江省

¥ 412.70
2024-04-26

吉林省

¥ 336.82
2024-04-26

辽宁省

¥ 310.53
2024-04-26

内蒙古自治区

¥ 337.13
2024-04-26

山西省

¥ 315.06
2024-04-26

河北省

¥ 342.12
2024-04-26

天津

¥ 338.21
2024-04-26

北京

¥ 349.43
2024-04-27 06: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