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独家]中国水泥走向优质制造需要职业技能人才支撑

2014/06/24 13:08 来源:中国水泥网特约评论员 冉冉

综观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成为国家战略、高级蓝领受人尊敬的情况十分普遍,我国在社会配套机制和观念上还相对滞后。在现实中,在人们观念中,确有职业技能人才似短人一截的观念作祟,在“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方面需努力推进。......

  国务院近日以国发〔2014〕19号下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政府网》昨天发表题为“李克强:让‘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的新闻,报道了23日,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参加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代表。李总理说,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李总理在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换档升级的中高速增长时期,要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必须推动中国经济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升级”后深入指出,“这种升级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让我们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从‘合格制造’变成‘优质制造’、‘精品制造’,而且还要补上服务业的短板。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批的技能人才作支撑。”

  办职业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也是企业的事。《决定》明确,规模以上企业要有机构或人员组织实施职工教育培训、对接职业院校,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多种形式支持企业建设兼具生产与教学功能的公共实训基地。对举办职业院校的企业,其办学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要求的,各地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支持。支持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培训人才,不断提升企业价值。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决定》从政策上对企业办职业教育给予支持。《决定》明确,企业要依法履行职工教育培训和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的责任,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能要求高、实训耗材多、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其中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培训的比例不低于60%。

  中国水泥制造现在也跨入了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在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上,正如李总理指出的,“很大程度就表现在产品服务的质量和精细程度方面。中国要向中等发达国家迈进,必须要跨越这个‘坎’!”中国水泥制造要达到“优质制造”,必须要有一大批职业技能人才的支撑。光有科研人员、设计人员、企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要达到“优质制造”、“精品制造”的高端境界是不可能的,也必须跨越产品服务的质量和精细程度这个“坎”。要跨越这个“坎”,需要培养一大批有敬业精神加职业精神的人才高素质、全面发展的职业技能人才。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在解读《决定》时说,职业教育再不是传统观念中的“断头教育”、“次品教育”。 综观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成为国家战略、高级蓝领受人尊敬的情况十分普遍,我国在社会配套机制和观念上还相对滞后。在现实中,在人们观念中,确有职业技能人才似短人一截的观念作祟,在“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方面需努力推进。不少水泥企业(集团)普遍较为重视技能人才的岗位技能培养和再教育,这还远达不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人才高度要求。《决定》明确了“健全企业参与制度”的要求,也有相应的政策措施。水泥企业应该在国家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机遇中,积极参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国水泥制造要迈向更高的台阶,需要水泥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需要水泥行业内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业内氛围;需要提高职业教育在业内影响力和吸引力;需要一大批具有“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职业技能人才。

编辑:张晓烨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4-2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7.74
2024-04-23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4-23

青海省

¥ 416.22
2024-04-23

甘肃省

¥ 372.95
2024-04-23

陕西省

¥ 306.73
2024-04-23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4-23

云南省

¥ 325.31
2024-04-23

贵州省

¥ 312.57
2024-04-23

四川省

¥ 352.34
2024-04-23

重庆

¥ 328.95
2024-04-23

海南省

¥ 402.19
2024-04-23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05.45
2024-04-23

广东省

¥ 325.79
2024-04-23

湖南省

¥ 314.79
2024-04-23

湖北省

¥ 319.35
2024-04-23

河南省

¥ 297.33
2024-04-23

山东省

¥ 321.62
2024-04-23

江西省

¥ 317.07
2024-04-23

福建省

¥ 307.55
2024-04-23

安徽省

¥ 313.25
2024-04-23

浙江省

¥ 342.2
2024-04-23

江苏省

¥ 309.21
2024-04-23

上海

¥ 332.73
2024-04-23

黑龙江省

¥ 390.49
2024-04-23

吉林省

¥ 331.13
2024-04-23

辽宁省

¥ 302.53
2024-04-23

内蒙古自治区

¥ 337.13
2024-04-23

山西省

¥ 315.06
2024-04-23

河北省

¥ 342.12
2024-04-23

天津

¥ 338.21
2024-04-23

北京

¥ 349.43
2024-04-24 14: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