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产能过剩15年后或有根本改变

2014/06/18 13:37 来源:中国工业报 杨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强调,化解产能过剩需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工作要推进。一是从政府职能转变方面加紧,创新政府管理方式。二是从市场的角度出发,整顿规范市场秩序,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据初步预测,到2030年我国才有可能实现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转变。在工业强国的情况下,至少可以认为这种产能过剩不再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化解产能过剩任重而道远。

  国务院新闻办日前举行新闻吹风会,就近期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化解产业矛盾等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做出详细介绍。

 新一轮产能过剩特征明显

  黄群慧表示,当前新一轮的产能过剩与以往相比有一定差别,特点明显。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开始重新重视制造业,慢慢地不再把制造业产业转到中国,使得产业方向开始变得模糊。在这种情况下,倒逼我国要加快产业升级,加快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加快去赶上新工业化革命的趋势,尤其是在制造业数字化和智能化领域。

  另一方面是,以往我国每轮产能过剩,接下来总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在新的发展当中,虽然暂时有一部分的产能过剩,但通过下一拨发展,总能把过剩的产能吸收掉。但是现在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已经下降,对很多产业来说,它的需求高峰已经过去了,不能指望将来还有高速增长把过剩的产能吸收。

  黄群慧强调,化解产能过剩需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工作要推进。一是从政府职能转变方面加紧,创新政府管理方式。现在政府部门一直在推进简政放权、深化政府投资体制改革,包括落实企业的投资自主权。在完善行业管理方面,行业管理现在要发挥规划、政策和标准对产业的引导,不直接干预。二是从市场的角度出发,整顿规范市场秩序,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强化市场的准入标准,尤其是节能、节地、节水等安全方面的标准。

  部分企业不再适应竞争市场

  张立群认为,国家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出现直接来看是两个产业发展或者经济发展条件的变化。一是市场,市场由过去普遍的供不应求转变为供大于求。二是要素成本条件现在也发生了改变,如工资水平、土地的价格、污染排放收费的标准等都在明显地提高。因此,对于不同的产能来说,过去能够赚钱的产能现在可能不能赚钱了。目前有一些企业或者一些产能,不能再适应现在的竞争市场,也不能适应现在成本提高的压力。

  针对这种情况,我国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在推进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在这个推进过程中,首先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另外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作用。其次,是政府的服务工作。应尽量在推进当中减少损失、减少在经济增长方面可能出现的波动,为新一轮更高水平、更小代价、更可持续的发展打好基础。

  张立群认为,随着过剩产能的化解,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单位GDP的含金量都会显著提高,前景让人充满信心。

编辑:武文博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关停全部2500t/d熟料线或是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一步!

即便明面上所谓关停所有的2500t/d及以下生产线,而事实上产能将依旧严重过剩,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先进产能”之间的“火拼”。

警示:熟料生产线超产10%及以上属重大变动,需重新环评!

简而言之,熟料超产10%及以上的生产线在规模上已属重大变动,都要重新报批环评文件!以上这些超产生产线都该扪心自问,自己的超产行为是否违法违规?

水泥行业要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时不我待,水泥行业必须赶紧醒悟,丢掉不切实际有悖于市场发展规律的幻想,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应对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的现实。

两广若继续“斗” 海南如何独善其身?

上述销售负责人呼吁,区域大企要理性竞争,以合理的价格策略和健康的竞争手段共同维护区域市场的稳定,防止价格战进一步蔓延和加剧,从而保障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浙江颓势依旧 长三角水泥价格何以支撑?

进入2024年,若浙江水泥价格都难以企稳,整个长三角乃至华东地区,水泥价格又何以支撑?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4-3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1.44
2024-04-30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4-30

青海省

¥ 416.22
2024-04-30

甘肃省

¥ 382.91
2024-04-30

陕西省

¥ 327.04
2024-04-30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4-30

云南省

¥ 312.39
2024-04-30

贵州省

¥ 312.57
2024-04-30

四川省

¥ 352.34
2024-04-30

重庆

¥ 331.21
2024-04-30

海南省

¥ 432.19
2024-04-30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8.07
2024-04-30

广东省

¥ 324.44
2024-04-30

湖南省

¥ 316.08
2024-04-30

湖北省

¥ 319.39
2024-04-30

河南省

¥ 282.33
2024-04-30

山东省

¥ 321.62
2024-04-30

江西省

¥ 317.07
2024-04-30

福建省

¥ 303.10
2024-04-30

安徽省

¥ 313.99
2024-04-30

浙江省

¥ 332.74
2024-04-30

江苏省

¥ 309.21
2024-04-30

上海

¥ 332.73
2024-04-30

黑龙江省

¥ 412.70
2024-04-30

吉林省

¥ 358.29
2024-04-30

辽宁省

¥ 324.97
2024-04-30

内蒙古自治区

¥ 337.13
2024-04-30

山西省

¥ 315.65
2024-04-30

河北省

¥ 342.12
2024-04-30

天津

¥ 368.21
2024-04-30

北京

¥ 339.43
2024-05-03 16: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