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让政府退出市场 竞争促进淘汰落后产能

2013/05/12 09:5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当前,中国产能陷入严重过剩,本来是一次通过市场竞争淘汰落后产能的好机会,让有效率的企业发展壮大。但是,越是在产能过剩环境下,部分地方政府保护本地企业的动力越强大,如果中国不能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部分政府主导的地方间竞争,会继续阻碍市场竞争与经济转型,成为结构改革的最大障碍。而根除地方主义,首先要取消以GDP考核政绩的做法,让政府退出市场,成为服务型政府。......

  据媒体统计和报道,目前包括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中西部,正在大规模投资产能过剩的行业,相关招商计划如火如荼。这种趋势让西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远远高于东部,并将会加剧中国的产能过剩与信贷风险可能。
  依赖投资与出口推动的中国经济,由于外需疲软,人民币升值,出口遭受寒流,而导致制造业产能过剩;固定资产投资也因债务风险与需求饱和而放缓,与之相配的工业产能也陷入过剩,比如钢铁、水泥等行业。基于市场理性,投资过剩行业无疑具有很大的风险。
  目前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比如目前部分西部地区,完全可以用行政的或其他手段形成市场壁垒,让本地产品垄断市场。再加上这些招商而来的企业,可能得到了政府承诺的种种优惠,比如更加便宜的土地、税收优惠等。因此,企业投资产能过剩行业,完全有可能在这种受到保护的市场中暂时获利,这也是尽管产能过剩但仍会继续投资的逻辑。
  如果是制造业,为了应对东部地区日益上涨的成本而向西部迁移,本无可厚非。但目前来看,西部正在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引进的更多是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的产业,比如工业类材料工业、化工、新能源、装备制造等过剩行业。其实,这是重复东部地区的老路,即固定资产投资驱动模式,并附带进行与之相关的地方性工业投资,肥水不流外人田。
  过剩产能的累积,主要是中国内部市场缺乏竞争的结果。中国市场的竞争,更像是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即通过地方政府掌握的土地、税收等政策资源,进行竞争性的招商引资,并常常通过行政手段排挤区域外的产品进入市场。同时,官员晋升是依靠政绩比赛,这必然会让政府和官员更关注本地区的经济增长与就业,是地方保护主义的源头。
  这显然不利于经济结构改革,为产业升级与转型设置了重重障碍。保护主义意味着地方垄断与缺乏竞争,很难通过市场淘汰落后产能,这也是部分地方政府频频以技术或环保标准来强制一些企业退出市场的原因。如果各地是分割的市场,中国企业就很难形成规模效应提高效率,并有充足的财力进行技术升级。
  当前,中国产能陷入严重过剩,本来是一次通过市场竞争淘汰落后产能的好机会,让有效率的企业发展壮大。但是,越是在产能过剩环境下,部分地方政府保护本地企业的动力越强大,因为他们害怕失业,所以,反而可能通过各种补贴维持垂死挣扎的企业。这样的结果就是,东部过剩产能垂死挣扎,而西部还在大干快上,重复投资,继续累积低水平的产能。
  这是一个将信贷资源不断流入低效的市场领域的过程,不仅意味着浪费,还会推高当前政府与企业已经过高的债务水平,增加金融体系的风险。我们认为,地方主义对中国经济转型和健康发展非常不利,如果中国不能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部分政府主导的地方间竞争,会继续阻碍市场竞争与经济转型,成为结构改革的最大障碍。而根除地方主义,首先要取消以GDP考核政绩的做法,让政府退出市场,成为服务型政府。

 

编辑:周利群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评论]水泥企业应谨慎考虑在建拟建熟料项目建设!

水泥企业应从全行业利益出发,谨慎考虑新增熟料项目建设。

关停全部2500t/d熟料线或是化解产能过剩的关键一步!

即便明面上所谓关停所有的2500t/d及以下生产线,而事实上产能将依旧严重过剩,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先进产能”之间的“火拼”。

警示:熟料生产线超产10%及以上属重大变动,需重新环评!

简而言之,熟料超产10%及以上的生产线在规模上已属重大变动,都要重新报批环评文件!以上这些超产生产线都该扪心自问,自己的超产行为是否违法违规?

水泥行业要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时不我待,水泥行业必须赶紧醒悟,丢掉不切实际有悖于市场发展规律的幻想,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应对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的现实。

两广若继续“斗” 海南如何独善其身?

上述销售负责人呼吁,区域大企要理性竞争,以合理的价格策略和健康的竞争手段共同维护区域市场的稳定,防止价格战进一步蔓延和加剧,从而保障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1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5-15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15

青海省

¥ 416.22
2024-05-15

甘肃省

¥ 382.91
2024-05-15

陕西省

¥ 327.04
2024-05-15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15

云南省

¥ 310.87
2024-05-15

贵州省

¥ 312.57
2024-05-15

四川省

¥ 346.56
2024-05-15

重庆

¥ 331.21
2024-05-15

海南省

¥ 432.19
2024-05-15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8.07
2024-05-15

广东省

¥ 312.75
2024-05-15

湖南省

¥ 316.12
2024-05-15

湖北省

¥ 309.91
2024-05-15

河南省

¥ 324.60
2024-05-15

山东省

¥ 319.18
2024-05-15

江西省

¥ 313.39
2024-05-15

福建省

¥ 303.10
2024-05-15

安徽省

¥ 314.72
2024-05-15

浙江省

¥ 328.4
2024-05-15

江苏省

¥ 298.89
2024-05-15

上海

¥ 317.73
2024-05-15

黑龙江省

¥ 412.70
2024-05-15

吉林省

¥ 358.29
2024-05-15

辽宁省

¥ 338.19
2024-05-15

内蒙古自治区

¥ 353.34
2024-05-15

山西省

¥ 314.58
2024-05-15

河北省

¥ 352.52
2024-05-15

天津

¥ 368.21
2024-05-15

北京

¥ 339.43
2024-05-16 08: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