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宋志平:得心应手跨界掌管两家央企

2012/03/27 00:00 来源:经济观察报 刘伟勋 邹卫国

“我过去几年同时领导这两家央企,倒也没有顾此失彼的感觉,反而越来越得心应手,感觉渐入佳境。中国建材集团进入了世界五百强,营业收入从10年前的20多亿提高到2011年的近2000亿元;国药集团则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从400多亿元增加到1250亿元。这两家企业都成为央企市场化成长的典范,受到国资委的肯定”,近日,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外部董事、董事长宋志平表示。 ......

  宋志平,1956年10月出生,1979年毕业于河北大学化学系,1995年获得武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2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工程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外部董事、董事长。

  在这两家公司中,我主要的职责是把握方向,进行重大战略决策,以及布道企业文化和经营思想!前段时间,富士康总裁郭台铭来找我,见面后他开玩笑说,一个人怎么能做两个完全不相关行业的企业?你要么是个奇人,要么是个精神分裂者。

  我目前担任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两家央企的董事长,这两家企业一家在建材行业,一家在医药行业,业务上的差异较大。很多人和郭台铭一样,见了我都要问,这两家企业差别这么大,你怎样做两个企业的董事长?

  我差不多每天都要回答这个问题。

  双重角色

  其实在西方,同时做两个大企业的董事局主席的人,并不少见。因为大企业在决策形成、战略制定等方面很相近,而且企业规模越大就越相近。西方大的猎头公司,有的时候也是从不同行业里寻找CEO。

  但在我国大型企业尤其是央企里,一人出任两个董事长,确实是个制度创新。

  我过去几年同时领导这两家央企,倒也没有顾此失彼的感觉,反而越来越得心应手,感觉渐入佳境。中国建材集团进入了世界五百强,营业收入从10年前的20多亿提高到2011年的近2000亿元;国药集团则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从400多亿元增加到1250亿元。这两家企业都成为央企市场化成长的典范,受到国资委的肯定。

  在这两家公司中,我主要的职责是把握方向,进行重大战略决策,以及布道企业文化和经营思想。我有两个角色,一个是董事长的角色,任务是开好董事会,借助各位董事及整个企业的治理资源,做出最好的决定;二是老师的角色,不停地把企业文化、观念传递给大家,在这方面,我的角色类似于传教士。

  每年到了岁末年初,各个子公司都要开工作会议。大家都希望我能参加,与董事长面对面沟通。我只要有时间一定会去,通常会讲一小时的话。我讲的内容,既有国家形势、行业走势,也有企业文化、团队建设、对干部的要求等等。

  我以前考研究生时,英语试卷中的一篇文章提到,小企业成长靠个人的行为影响,大企业则是靠文化和政策影响。现在中国建材集团有13万名员工,国药集团有6万名员工,怎么让大家都知道我的想法?这就要靠建立一套文化和政策,使大家都感受到文化的氛围,都享受到政策的优越,这是董事长核心的任务。

  在中国建材集团,每一名员工都很鲜明地知道集团的发展思路,自己在企业里有什么归属感和自豪感,企业成长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国药集团的员工也一样。

  在时间分配上,我是中国建材集团的法人代表和党委书记,在中国建材集团的时间基本占2/3,国药集团占1/3。3年来,我基本没有礼拜天,只记得每月每天满满当当的工作安排,而不关心是星期几。

  做两个企业的董事长,主持两个不同的董事会,我要经常更换思考的频道,确实也有些挑战。不过这几年做下来,两边协调得还算不错。

  大企业时代

  2011年,中国大陆(不包括台湾)共有61家企业进入了《财富》世界500强,未来每年还会有几家中国企业上榜。这不是简单的数字问题,中国到了大企业时代,到了大企业生成、大企业引领行业、大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时代。

  在中国,央企充当了大企业的先锋。究其原因,一是央企有属性优势。央企的领导者在考虑战略区域时,会在全国范围内通盘考虑,而地方国企往往主要只考虑其所在的省。二是央企有人才、技术等资源优势,原来工业部下属的研究院所,目前基本都在央企。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央企可以代表国家队出去竞争。

  近年来,央企的运行机制在加速市场化,股权结构也在改变。将来在国有资本经营的理念下,操作企业资本的进退,用国有资本指导和影响行业的发展。长期来看,应该逐渐走到这条道路上去,用资本说话,逐渐淡化行政色彩。大企业还承担着实现国家振兴、民族复兴的使命。归根结底,现在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竞争,是大企业之间的竞争。

  在大企业成长的过程中,企业家十分重要。真正的企业家把经营企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充满职业精神。社会应把真正的企业家视作英雄,给他们足够的尊重和地位,也给予一定的宽容,有企业英雄才会有英雄的企业。每年《财富》大会召开时,外国的大企业家都成了主角,几乎全是演讲家,在台上侃侃而谈。外国企业家地位很高,总统会主动和企业家交谈。

  对中国企业家来讲,我们要提高素质,要有国际视野和崇高的责任感。中国需要培养世界顶级的企业家,培养大企业的领军人才,带领着企业到国际上冲锋陷阵。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水泥网无关,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zxy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刘燕走访浙江水泥企业,调研绿色低碳与智能制造进展

刘燕对中国建材股份旗下浙江水泥的生产经营和未来规划给予高度评价,强调要依据产业政策预谋产能规模,优化智能制造,融合天山材料管理体系,适应水泥行业新政策,抓住行业变革机遇,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绿色发展能力。

智慧建材业: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催生新模式新业态

智慧建材业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同时推动绿色发展和安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能工厂、检验检测和物流中发挥重要作用,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政策鼓励大企业引领行业转型,目标是提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全面数字化比例。通过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改造,企业经营管理效能提升,产业链协同增强,预计将创造更多新模式和新业态。

2024-06-07 中国建材集团

【科技视点】中建材玻璃新材料团队:创新引领,从追赶走向超越(走近优秀创新团队)

中国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团队成功研发一系列世界领先玻璃新材料,实现了全球高端玻璃技术工程与高端玻璃装备市场占有率超65%。通过创新链、工程链、产业链“三链融合”模式,该团队推动中国建材集团从传统企业转变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原创技术策源地,助力中国玻璃技术从追赶走向超越。

2024-06-07 中国建材 彭寿

周育先出席“六零绿色建材日”活动,倡导建材行业绿色发展,助推“双碳”战略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周育先在2024年“六零绿色建材日”活动上表示,集团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绿色科技、制造、产业和服务,致力于催生新质生产力,落实“双碳”战略,为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浙江水泥践行三精管理:十大工具赋能,全面提升竞争力

浙江水泥通过实施“三精管理”,运用全面预算管理、业绩提升计划、卓越降本活动等十大管理工具,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这些工具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强化安全管理,促进技术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未来,浙江水泥将继续深化三精管理,以推动更大经营业绩。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7.92
2024-06-06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14.51
2024-06-06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6

甘肃省

¥ 385.42
2024-06-06

陕西省

¥ 343.66
2024-06-06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6

云南省

¥ 342.83
2024-06-06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6

四川省

¥ 381.32
2024-06-06

重庆

¥ 337.56
2024-06-06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6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38.47
2024-06-06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6

湖南省

¥ 323.49
2024-06-06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6

河南省

¥ 334.60
2024-06-06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6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6

福建省

¥ 315.05
2024-06-06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6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6

江苏省

¥ 330.09
2024-06-06

上海

¥ 347.73
2024-06-06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06

吉林省

¥ 455.81
2024-06-06

辽宁省

¥ 435.38
2024-06-06

内蒙古自治区

¥ 378.18
2024-06-06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6

河北省

¥ 379.49
2024-06-06

天津

¥ 408.21
2024-06-06

北京

¥ 389.43
2024-06-07 17: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