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经济日报:全面客观理性看改革

2017/09/28 09:09 来源:经济日报

改革关乎国家长治久安,改革牵涉群众切身利益。关注改革,历来都是社会热点话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于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道路上迈出的新步伐,取得的新成就,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很深,由衷拥护。这是当前舆情的主流。......

  改革关乎国家长治久安,改革牵涉群众切身利益。关注改革,历来都是社会热点话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于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道路上迈出的新步伐,取得的新成就,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很深,由衷拥护。这是当前舆情的主流。

  如何看待深化改革的新举措、新进展?不同思想认识和不同阶层的人,感受不同、看法不同,这是正常现象。但其中夹杂一些以极端情绪表达代替客观理性思考,甚至罔顾事实的负面杂音,就另当别论了。对此,需要保持高度警醒。

  前不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三十八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总结运用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改革新经验。这一重要讲话精神,为在错综复杂形势下客观理性认识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实践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全面客观评判我国深化改革新的实践,正确的态度是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大局的高度深入分析、理性研判,厘清改革热点与难点,用可靠的事实和数据说话。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深刻总结改革经验、查找差距,不断推进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持续深化,让改革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否则,就会陷入思维混乱的误区,对凝聚改革共识、汇聚改革合力造成干扰。

  全面理性看改革,首先要观立场、察大势。改革开放近40年的历史,已经作出了最好的诠释。改革为什么会受到社会热切关注,得到群众衷心拥护?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从一开始就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认真总结过去经验基础上特别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并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正是有了鲜明的改革立场,我们才能做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才能使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过去5年的改革发展成就,与同期世界上一些地区和国家不断出现乱局形成鲜明对照。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6年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已由5940美元提高到超过8000美元,接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在世界银行公布的217个国家和地区人均国民总收入排名中,我国从2012年到2015年前进了15位。与此同时,在2013年至2016年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以上,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为世界经济艰难复苏作出了重大贡献,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稳定之锚。事实清楚地表明,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改革就有了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全面理性看改革,还要抓导向、看成果。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广大群众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和公平意识日益增强,对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期待越来越强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抓紧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向纵深推进,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但尚未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却没有办成的大事。

  以精准扶贫为例,过去5年间,平均每年减贫近1400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5%,比2012年下降5.7个百分点,为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2015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在全球减贫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再看就业与城镇化进程,2013年至2016年,共帮扶22万户零就业家庭中的24.9万人就业,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特别是2014年城镇就业人员数量首次超过乡村,城乡就业格局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与此同时,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全面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快。上述重大变化,不仅为更多百姓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为中国经济由富变强提供了更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增进人民福祉,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不只体现在人的发展机会上,还体现在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等诸多方面。2016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比2012年下降2.9个百分点,接近联合国划分的20%至30%的富足标准。大量数据表明,伴随全面深化改革与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城乡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健康中国建设加快推进,居民受教育程度和生活质量稳步提高,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等等。经济社会与民生领域改革创新的累累硕果,为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精神生活持续改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古人说,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未来中国要飞得更高、发展得更好,最终还要靠全体中国人民凝聚共识、汇集众智,以更加强大的合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新的伟大实践,始终牢记改革永远在路上。

编辑:祝嫣然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2024年1~4月全国建材宏观数据统计

2024年1~4月全国建材宏观数据统计

2024年4月全国建材主要产品月度市场平均价格

2024年4月全国建材主要产品月度市场平均价格

2024年1~3月全国建材宏观数据统计

2024年1~3月全国建材宏观数据统计

新华社:中央企业要加快实施“AI+”专项行动

中央企业、地方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要加快实施“AI+”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应用场景多的优势,带头抢抓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的机遇,主动开放应用场景,积极合作打造可以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系统的行业大模型,力争“以应用带技术”加快实现技术迭代升级、增长动能转换。

李叶青:当前水泥行业在底部煎熬,行业核心目标应该是利润恢复

2024年,我们的目标很清晰,华新从来不以销量作为我们的考核和追求,我们将坚持“利润是目标,价格(收入)是基础”的理念,力争实现营业收入、EBITDA、经营性现金流保持正增长。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5-31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31

青海省

¥ 441.41
2024-05-31

甘肃省

¥ 382.91
2024-05-31

陕西省

¥ 327.04
2024-05-31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31

云南省

¥ 338.22
2024-05-31

贵州省

¥ 342.57
2024-05-31

四川省

¥ 373.66
2024-05-31

重庆

¥ 337.56
2024-05-31

海南省

¥ 432.19
2024-05-3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5-31

广东省

¥ 298.36
2024-05-31

湖南省

¥ 326.72
2024-05-31

湖北省

¥ 324.09
2024-05-31

河南省

¥ 334.60
2024-05-31

山东省

¥ 347.69
2024-05-31

江西省

¥ 308.39
2024-05-31

福建省

¥ 295.05
2024-05-31

安徽省

¥ 333.30
2024-05-31

浙江省

¥ 360.66
2024-05-31

江苏省

¥ 342.34
2024-05-31

上海

¥ 367.73
2024-05-31

黑龙江省

¥ 478.23
2024-05-31

吉林省

¥ 382.09
2024-05-31

辽宁省

¥ 385.38
2024-05-31

内蒙古自治区

¥ 363.97
2024-05-31

山西省

¥ 330.05
2024-05-31

河北省

¥ 352.52
2024-05-31

天津

¥ 358.21
2024-05-31

北京

¥ 339.43
2024-06-01 11:5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