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一氧化碳中毒如何救?如何防?

2017/08/22 14:14 来源:中国建材报

在生产过程中,水泥厂煤粉制备、原料煅烧等工艺环节会产生大量烟尘、粉尘。同时,由于碳的不完全燃烧还会生成少量一氧化碳(CO)等有毒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会在原料磨、收尘器、煤粉库以及窑尾、窑头等密闭空间内积聚,检修过程中极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在生产过程中,水泥厂煤粉制备、原料煅烧等工艺环节会产生大量烟尘、粉尘。同时,由于碳的不完全燃烧还会生成少量一氧化碳(CO)等有毒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会在原料磨、收尘器、煤粉库以及窑尾、窑头等密闭空间内积聚,检修过程中极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一氧化碳由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产生,经呼吸道吸入人体而引起中毒。中毒机理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倍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并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此外,当人体意识到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往往为时已晚。因为支配人体运动的大脑皮质最先受到麻痹损害,使人无法实现有目的的自主运动,手脚已不听使唤。所以,一氧化碳中毒者在意识到自身中毒时往往已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救。

  如何救?

  首先,救援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应迅速疏散事故区域内闲杂人员,设置警戒带,对受限空间内气体进行必要检测。救援队伍应组织人员佩戴空气呼吸器进入受限空间内进行强制通风,并对空气置换过程进行监测。作业过程中应避免明火,防止一氧化碳气体燃烧和爆炸。

  在通风并确保受限空间气体检测合格条件下,救援小组应安排人员佩戴呼吸器进入,对无明显内外伤的被困人员可实施人背救护出舱。

  其次,将中毒者转移出受限空间后,应迅速将其转移到通风保暖处平卧,解开衣领及腰带以利其呼吸顺畅。同时呼叫救护车,随时准备送往有高压氧仓的医院抢救。而在等待运送车辆的过程中,对于昏迷不醒的人员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入肺内导致窒息。为促其清醒可用针刺或指甲掐其人中穴,若其仍无呼吸则需立即开始进行人工呼吸。必须注意,对一氧化碳中毒的人员进行人工呼吸的效果远不如医院高压氧仓的治疗,因而对昏迷较深的人员不应立足于就地抢救,而应尽快送往医院。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人工呼吸不可停止,以保证被救人员大脑的供氧,防止因缺氧造成脑神经坏死。

  如何防?

  1.制定完善的受限空间作业制度,并落实作业证审批制度。要确保受限空间和与其相连的管线、能量源彻底的隔离;要将受限空间清洗或置换;作业前应进行气体监测;配备个体防护措施;内部空间用电安全;设置专门监护人员;落实好安全作业证要求。

  2.开展受限空间作业安全宣传和教育。受限空间作业涉及众多行业、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加强全民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宣传教育,是防范受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

  3.认真做好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企业要把受限空间的安全作业作为新员工入厂培训和教育的重要内容。

编辑:俞美玲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1.9万余张操作证造假!安全生产如何杜绝“暗箱操作”?

什么是安全生产资格证书?为什么会发生证书造假现象?哪些行业领域证书造假高发多发?持假证上岗会造成什么危害?

“浙江省水泥行业质量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水泥行业的质量控制工作至关重要,它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所系,更深远地影响着整个行业的持续性和未来前景。

越南一水泥厂发生安全事故致7死3伤

事故发生在该县一个水泥厂,工人当天下午在检修磨石设备(或为磨机)时,设备突然启动,造成人员伤亡。

6家水泥企业被评为“2023年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

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在2023年评选出了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共有六家水泥企业入选。这些企业分别是唐县冀东水泥有限公司、莒县中联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泉头集团枣庄金桥旋窑水泥有限公司、湖南益阳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双峰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和冀东海德堡(扶风)水泥有限公司。这些企业的入选展现了它们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的卓越表现和行业领先地位,标志着它们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努力和成就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推崇。

国家矿山安监局重庆局约谈重庆海螺水泥

约谈会通报了核查检查发现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重庆海螺水泥、海螺水泥集团川渝区域管委会、海螺水泥集团分别作了检讨发言。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5-31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31

青海省

¥ 441.41
2024-05-31

甘肃省

¥ 382.91
2024-05-31

陕西省

¥ 327.04
2024-05-31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31

云南省

¥ 338.22
2024-05-31

贵州省

¥ 342.57
2024-05-31

四川省

¥ 373.66
2024-05-31

重庆

¥ 337.56
2024-05-31

海南省

¥ 432.19
2024-05-3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5-31

广东省

¥ 298.36
2024-05-31

湖南省

¥ 326.72
2024-05-31

湖北省

¥ 324.09
2024-05-31

河南省

¥ 334.60
2024-05-31

山东省

¥ 347.69
2024-05-31

江西省

¥ 308.39
2024-05-31

福建省

¥ 295.05
2024-05-31

安徽省

¥ 333.30
2024-05-31

浙江省

¥ 360.66
2024-05-31

江苏省

¥ 342.34
2024-05-31

上海

¥ 367.73
2024-05-31

黑龙江省

¥ 478.23
2024-05-31

吉林省

¥ 382.09
2024-05-31

辽宁省

¥ 385.38
2024-05-31

内蒙古自治区

¥ 363.97
2024-05-31

山西省

¥ 330.05
2024-05-31

河北省

¥ 352.52
2024-05-31

天津

¥ 358.21
2024-05-31

北京

¥ 339.43
2024-06-01 22:5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