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河南网友热议:城市“吞吐自如”拒绝“看海”

2016/07/07 09:34 来源:大河网

7月5日上午,记者从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转变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减少城市内涝,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河南省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7月5日上午,记者从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转变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减少城市内涝,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河南省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郭风春表示,经过资格审核和竞争性评审,已确定许昌、濮阳、焦作、郑州、洛阳、平顶山、商丘、安阳等8个城市为省级海绵城市试点。此事引发众多网友热议,大河网网友“振给力”表示:“水是城市的血液,也是城市的命脉,如今咱大河南也按下海绵城市建设的快进键,希望能早日打通城市地下动脉,共建美丽河南,为海绵城市点赞!”

  今后拒绝“看海”

  大河网网友“葵葵葵”:地下排水系统的完善,不仅能让我们的城市更体面,也能及时应对夏季突发的暴雨灾害,这个项目来得很及时,今后拒绝“看海”。

  @蓬莱樵夫:一下雨就积水,不少城市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很让人很无奈,“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维护”着实不可行,期待海绵城市可以全面改善排水系统和蓄水系统。

 既能“洗肺”又能防涝

  @七日雨霁:既能治理自然灾害,又能对雨水多加利用,城市内涝的“顽疾”有望治愈,干旱时缺水情况也能有效缓解,海绵城市的理念很好,希望成效和理念一样好!

  @稳稳的幸福:想象下整个城市像个大海绵一样有“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干旱时放水、释水,既能防患于未然,又能造福千万家,对这个“海绵宝宝”真是很期待!

  点赞,期待早日建成

  大河网网友“寻一座城木易”:虽没有亲身经历,但看到新闻报道的湖北暴雨灾害情况,感到很后怕,支持政府建设海绵城市,希望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可以少一些痛心,多一些安慰。

  大河网网友“yeah杨鑫阳”:点赞,城市每逢大雨就有内涝的问题终于能得到有效解决了,惠民利民的工程,期待海绵城市早日建成!

 减少热岛效应城市更宜居

  7月6日,大河网记者采访了许昌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罗建刚,他表示,许昌市委、市政府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下设了专门的办公室,负责海绵城市日常工作。加入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后,许昌市按照要求,组织相关单位人员对许昌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进行了完善,制订了项目3年实施计划,拟实施的海绵城市项目3年建设计划共计271个,目前,正等待专家评审后全面进入实施阶段。

  对于海绵城市建成后,对市民生活的影响,罗建刚表示,这就好比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对于城市居民而言,海绵城市通过城市植被、湿地、坑塘、溪流的保存与修复,可以明显增加城市绿地,减少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城市小气候,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让城市更宜居。

  缓解冬春季节干旱缺水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教授刘静玉告诉大河网记者,建设海绵城市的意义在于,充分利用雨水,河南省属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降水变率较大。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借助吸水、蓄水等环节,将有约70%的降水被有效存储,这些雨水可在植被干旱缺水时提供补给,甚至可以有效缓解冬春季节的干旱缺水问题。

  刘静玉说,减缓城市内涝,如果城市特有的“雨岛效应”和汛期、暴雨结合,极易造成城市内涝,甚至可能引发洪涝灾害。海绵城市借助可渗透路面、下凹式绿地,加快降水的下渗速度,使降水尽快进入城市“蓄水体”,可延长城市地表径流聚集时间,减缓城市径流汇集速度,大大降低城市内涝形成的概率。同时,建设海绵城市,将为城市居民提供“花园城市”般的享受。


编辑:鞠丽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6-05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14.51
2024-06-05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5

甘肃省

¥ 385.42
2024-06-05

陕西省

¥ 343.66
2024-06-05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5

云南省

¥ 342.49
2024-06-05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5

四川省

¥ 374.33
2024-06-05

重庆

¥ 337.56
2024-06-05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5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6-05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5

湖南省

¥ 326.56
2024-06-05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5

河南省

¥ 334.60
2024-06-05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5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5

福建省

¥ 315.05
2024-06-05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5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5

江苏省

¥ 342.34
2024-06-05

上海

¥ 347.73
2024-06-05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05

吉林省

¥ 452.78
2024-06-05

辽宁省

¥ 435.38
2024-06-05

内蒙古自治区

¥ 378.18
2024-06-05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5

河北省

¥ 373.32
2024-06-05

天津

¥ 408.21
2024-06-05

北京

¥ 389.43
2024-06-05 22: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