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40万亿!全国31省份推出基建项目投资蓝图(附表)

2020/03/06 10:43 来源:澎湃新闻、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年开年,面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的紧迫压力,为完成经济增长既定目标,各地方政府均出台了相比往年更为庞大的投资计划。这些投资计划中,传统交通、能源等大基建项目仍占据主要位置,同时不少省份强调了5G基础设施等“新基建”投资,还有省份针对疫情提出加大公共卫生方面投资。不过,这并不是2020年一年内的投资金额,而是地方政府开出的多年投资计划清单,并不一定100%都会完成。......

2020年开年,面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的紧迫压力,为完成经济增长既定目标,各地方政府均出台了相比往年更为庞大的投资计划。这些投资计划中,传统交通、能源等大基建项目仍占据主要位置,同时不少省份强调了5G基础设施等“新基建”投资,还有省份针对疫情提出加大公共卫生方面投资。不过,这并不是2020年一年内的投资金额,而是地方政府开出的多年投资计划清单,并不一定100%都会完成。

近期,与传统基建密切相关的水泥行业被业内看好。中金公司宏观组就发布报告,预期在需求端受逆周期调节加高节奏赶工支撑的背景下,水泥板块估值亦有望受到明显提振,全年需求有望增5%,水泥龙头业绩有望全面超出市场此前预期。

31省份开出超40万亿投资“大单”

当前,多数地方政府已公布今年的投资计划,在疫情的重压下,各地方纷纷提高基建投资力度提振经济。据我们不完全统计,除天津、内蒙古、新疆、海南、辽宁、青海等地尚未公布整体投资计划外,全国其余省份所公布投资总额已经超过40万亿元。

在今年的特殊背景下,近期发布投资计划的几个省份的共同特点则是为应对疫情加大了公共卫生方面的投资。如黑龙江就强调要把公共卫生防控能力、物资储备体系、公共环境卫生等补短板项目纳入“百大项目”。安徽提出准备推进一批应急医疗救治设施、传染病防治、疾控体系和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项目。

不过,湖北省由于收疫情影响较大,此前提出的2020年新开工项目299个总投资9570亿元能否如期完成尚存悬念。

资金来源方面,多个地方政府提出要积极发挥社会资金作用,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据财政部3月4日最新公布,截至2月底,2020年发行地方债券12230亿元,全部为新增债券,完成中央提前下达额度(18480亿元)的66.2%,其中一般债券、专项债券分别发行2732亿、9498亿元。

财政部同时明确,下一步将继续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全力保障地方债券平稳顺利发行,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新基建,新在哪?

梳理今年各地方政府所发布投资计划可以发现,“新基建”渐成日后投资新趋势。截至目前,已有25个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新型基建,其中21个地区表示推动5G建设与布局等相关工作。

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表示,从结构上来说,虽然传统基建仍占绝对比重,但从1至2月地方政府专项债比重看,新基建比例已经显著上升,预计广义上的新基建占基建比例可能将为15%左右。

如何定义“新基建”?主流观点认为新基建主要包括以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型基础设施建设。还有机构将新基建划分为七大领域:5G网络、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

2018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自此,“新基建”的概念开始逐步升温。

近期,“新基建”更被高层频繁点名。3月4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强调,要选好投资项目,加强用地、用能、资金等政策配套,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此前,1月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则要求,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更好发挥民营和中小企业在制造业投资中的作用,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升级传统产业,推动重大创新技术和产品应用、工业基础能力提升、新动能成长,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对于传统铁路、公路、机场、能源等所谓“大基建”概念,新基建更为强调增长与创新的相互促进,不少新兴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新型基础设施的完善。

恒大研究院任泽平认为,对冲疫情和经济下行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还是基建,“新基建”有助于稳增长、稳就业,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提升长期竞争力。他认为,启动“新”一轮基建,关键在“新”,要用改革创新的方式推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是简单重走老路,导致过剩浪费和“鬼城”现象。未来“新”一轮基建主要应有四“新”:即新的地区、新的主体、新的方式和新的领域。

任泽平强调,新基建应聚焦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城市群都市圈,推进轨道交通、城际铁路、教育、医疗、5G等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放开基建领域的市场准入,扩大投资主体,尤其是有一定收益的项目要对民间资本一视同仁。基建投资方式上要规范并推动PPP,避免明股实债等,引进私人资本提高效率,拓宽融资来源。

国家部委层面,新基建已经提上日程。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丛亮近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疫情暴露出我们在社会治理、公共卫生设施、应急能力建设、物资储备体系等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短板就是下一步投资增长潜力所在,就是发展空间所在。我们将以更大力度、更加精准地补短板、强弱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工信部2月22日召开电话会议强调,基础电信企业要及时评估疫情影响,制定和优化5G网络建设计划,加快5G特别是独立组网建设步伐,切实发挥5G建设对“稳投资”、带动产业链发展的积极作用。

万亿投资钱从哪里来?

项目投资清单已定,接下来就是与疫情赛跑,如何把损失“抢”回来?

为确保疫情过后一批重点项目立即开工复工,各地可谓开足了马力。河北省要求各市领导包联536项省重点项目,务必要在6月底前全部实现项目开工建设。黑龙江实行“百大项目”即报即审即批,几天时间利用9条政策容缺审批了18个重点项目。

不过,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都提到同一个问题:万亿投资,钱从哪里来?

从已披露的信息看,不少地方的项目投资额较往年有所上浮。与2019年相比,重庆2020年重大建设项目个数、总投资均提高30%以上,特别是新开工项目个数、总投资分别提高近70%和40%。江苏年度计划投资5410亿元,比上年增加80亿元。

联讯证券宏观及固定收益高级分析师杨为敩告诉记者,地方政府获取项目资金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财政拨付;二是通过多种渠道筹措,目前大概占到45-50%的比重。其中后者主要包括一般债、专项债,平台债、平台贷,PPP等。

“但现在财政收入和基金收入下降,地方政府财力本就吃紧,预计财政资金空间有限。”杨为敩说,接下来就看融资渠道的空间有多大。

2月24日,财政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欧文汉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财政部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指导地方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准备工作,尽快形成有效的投资。

不过,地方债空间也有限。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介绍,经过2008年底四万亿经济刺激,我国的宏观杠杆率从142%增加到2017年的256%。当时形成的部分地方债,到现在还在化解。

预计地方专项债将升至3万亿元

在新基建成为关注焦点的同时,也有经济学家提出应谨慎看待需求端刺激。国内市场对此轮基建投资看法不一:

中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对记者表示,疫情过后基建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稳定器。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任泽平也呼吁应当启动“新”一轮基建;

另一方面,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刊文称,疫情对中国的冲击主要在供给方面,当下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复工复产过慢,而非需求不足。用刺激需求来解决复产不够供给不足的问题,无疑是缘木求鱼,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导致通胀高企,杠杆上升,投资效率低下,金融风险上升等种种问题,应谨慎面对。他认为,上一轮刺激政策直到2018年才逐渐退出,现在离上一轮刺激的时间较短,开启新一轮刺激的边际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不过陆挺建议,这次疫情暴露出中国不少大城市缺少基本的防疫设施和能力,疫情之后可在一定规模以上城市新建永久的而非临时的防疫中心兼传染病医院。从而做到既拉动内需,又做到防患于未然;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团队则认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候,基建肯定会发力,但融资端依然有很多约束,再加上疫情对开复工的节奏构成较大影响,对今年基建总量增长不应有太高预期。专项债可能是今年基建发力的主要来源。今年专项债投向基建的比例会有所提升,2019年专项债中有26.16%投向基建领域,预计今年该比例会抬升至40%,那么专项债投向基建的资金规模将会达到1.2万亿,相比去年增加一倍以上。

徐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过后基建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稳定器,基建投资增速如果能够显著回升,对经济有正面带动作用,效果会比较明显。他分析称,2013年至2017年间,中国基建投资增速曾一直维持20%高位,2018年后开始迅速降低,现在看,今年基建投资增速肯定要回升了,如果能回到20%高位,对经济将有非常明显的带动作用。针对资金来源问题,他认为,基建融资仍以发债为主,第一是地方政府专项债,2020年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有望达3万亿元;第二是银行、融资平台城投债等其他融资方式。当然,发债必然会带来债务的上升,但是我们要看到,中国还是个储蓄过剩的国家,债务的上升有其合理性。而且,基建投资对于提升地方的长期竞争力有很明显作用,所以只是回报期限比较长,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债务的负担是不算重的。所以我觉得不应该把债务视为基建投资的瓶颈。徐高认为,此前针对地方政府的去杠杆政策有需要调整的部分。“地方政府发债有其合理性,盲目去杠杆是不恰当的。现在经济面临疫情的冲击,接下来我相信政策会做出相应的调整,保证基建投资合理的融资需求得到满足。”

编辑:俞垚伊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广东珠海一季度GDP增速领跑,工业发力冲“万亿”目标

广东珠海一季度GDP增长6.7%,工业成增长核心引擎,尤其是智能家电、集成电路等产业。珠海设定目标,到2025年工业总产值破万亿,强化产业发展。此外,全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维持高位,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良好,8省份实现风电和光伏发电利用率100%。

2023年A股业绩50强:五大行业强势增长,汽车龙头爆发,旅游股翻倍崛起!

2023年A股业绩稳中向好,5个行业(建筑装饰、汽车、公用事业、电力设备、通信)营收增长超千亿。建筑装饰受基建投资驱动,社会服务行业因旅游复苏扭亏为盈。比亚迪营收增长最快,锂电板块业绩分化,净利润前50强中比亚迪、宁德时代增速领先。旅游出行股表现突出,多家航空公司营收恢复。净利润翻倍公司集中在社会服务和交通运输行业,煤电企业受益于电力需求增长。

天山股份一季度持续降本彰显发展韧性 每股收益增厚或迎价值重估

实际上,作为国内规模最大、产业链完整、全国性布局的水泥巨头,天山股份的未来发展也被市场寄予厚望。季节性影响因素逐步出清后,公司降本控费成效将进一步转化为盈利动能,结合所获业绩承诺补偿落地,公司或迎来市场价值重估。随着公司内部加速推进优化质量效益和数智转型,叠加海外布局和骨料业务驱动盈利预期的释放,天山股份的成长空间值得市场期待。

龙泉股份:关于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的公告

龙泉股份计划在广东中山设立全资子公司中山泽泉管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旨在拓展广东及周边市场。该投资已获董事会批准,但可能面临审批和经营风险,对2024年损益影响不确定。

2024-04-30 投资设立公司

上峰水泥一季度净利润1459.69万元,同比下降91.54%

公告显示,受行业总体形势及西北区域基地一季度全部处于冬歇期影响,公司水泥产品销量下降、售价下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4.6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59.69万元,同比下降91.54%。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4-3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1.44
2024-04-30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4-30

青海省

¥ 416.22
2024-04-30

甘肃省

¥ 382.91
2024-04-30

陕西省

¥ 327.04
2024-04-30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4-30

云南省

¥ 312.39
2024-04-30

贵州省

¥ 312.57
2024-04-30

四川省

¥ 352.34
2024-04-30

重庆

¥ 331.21
2024-04-30

海南省

¥ 432.19
2024-04-30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8.07
2024-04-30

广东省

¥ 324.44
2024-04-30

湖南省

¥ 316.08
2024-04-30

湖北省

¥ 319.39
2024-04-30

河南省

¥ 282.33
2024-04-30

山东省

¥ 321.62
2024-04-30

江西省

¥ 317.07
2024-04-30

福建省

¥ 303.10
2024-04-30

安徽省

¥ 313.99
2024-04-30

浙江省

¥ 332.74
2024-04-30

江苏省

¥ 309.21
2024-04-30

上海

¥ 332.73
2024-04-30

黑龙江省

¥ 412.70
2024-04-30

吉林省

¥ 358.29
2024-04-30

辽宁省

¥ 324.97
2024-04-30

内蒙古自治区

¥ 337.13
2024-04-30

山西省

¥ 315.65
2024-04-30

河北省

¥ 342.12
2024-04-30

天津

¥ 368.21
2024-04-30

北京

¥ 339.43
2024-05-03 09: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