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楼市“限外令”松绑 中国房产或进入全球估值体系

2015/09/02 09:34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日,住建部、商务部、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文,放宽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门槛,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在办理境内贷款、境外贷款、外汇借款结汇时,不再需要全部缴付注册资本金;只要是符合资格的境外机构以及在中国境内工作、学习的境外个人就可以购买符合实际需要的自用、自住商品房。......

  近日,住建部、商务部、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文,放宽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门槛,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在办理境内贷款、境外贷款、外汇借款结汇时,不再需要全部缴付注册资本金;只要是符合资格的境外机构以及在中国境内工作、学习的境外个人就可以购买符合实际需要的自用、自住商品房。在当前我国经济金融日益融入全球并发挥重要影响之时,楼市“限外令”在执行十年后的松绑,将促使我国房产进入全球资产估值体系。

  随着我国对全球经济金融运行影响力日益提升,国际金融市场投资者高度关注中国经济金融形势与政策调整,此次松绑已执行十年的楼市“限外令”也会如此。“限外令”松绑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便利外商日常起居与商务活动和促进国内住宅消费,更重要的是我国房产或从此时起进入国际投资投机者视野,从而被纳入全球资产估值体系,这意味着国内住宅不动产估值基准和估值范围将发生重大变化。

  长期以来,国内住宅不动产估值几乎没有基准,国际上通用的房价收入比和住房租售比这两大估值基准到国内均失去了校准方向。无论是按照房价收入比测算,还是按照住房租售比估值,合理房价均低于市场价格。虽然“限外令”松绑后境外个人购买住房规模不会马上增加很多,但国内住宅将因此成为全球资产配置重要标的,国际通用住宅估值基准和理念将被逐步引入,促使国内房价理性运行。

  国内住宅估值范围也将出现重大调整。过去,“限外令”在限制境外个人购房同时,也限制了国内住宅估值范围,住宅交易主要集中于境内个人。“限外令”松绑后,国内住宅估值范围面向全球投资者。当然,虽然市场需求主体可能会有所增加,境外个人的套利活动也无处不在,但目前较难推动热点一线城市房价出现爆发式增长。就国际比较而言,当前部分热点一线城市房价水平已经与热点国际都市比肩,投资价值相当有限。

  应该看到,在松绑“限外令”后,随着我国住宅不动产逐步进入全球资产估值体系,有可能推动国内住宅不动产整体估值抬升。即使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中枢下移,但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深化改革和经济转型也会进一步释放增长动能,都将逐步推动国内住宅成为全球资产配置重要标的,一定程度上抬升国内潜在国际都市住宅估值水平。

  综合来看,“限外令”松绑后,无论境外个人购买国内住宅,还是境内个人投资境外房产,已没有太多限制。这实际上已经打通了国内住宅进入全球资产估值的新通道。随着国内住宅市场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在推动本地城市国际化发展同时,也对现行与房地产市场有关的管理体制、管理能力、管理方式提出了新挑战。

编辑:L刘晓阳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湖北建筑业产值稳居中部第一,发力新质生产力,打造智能建造新高地

湖北建筑业2023年总产值2.135万亿,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四,将通过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包括智能建造、标准化与个性化结合、BIM技术应用和新型建筑工业化。住建部强调智能建造对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家居市场迎“以旧换新”热潮,行业景气度回升,企业积极布局

家居市场在“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下景气度回升,行业迎来复苏。政策助力消费升级,激发家居、家装市场万亿级换新需求,企业纷纷布局以旧换新市场,但供需两端仍面临旧家具处理和施工难点。未来需建立高效机制,推动以旧换新健康发展。

房地产融资“白名单”加速保交房:项目准入标准与实效分析

房地产融资“白名单”机制旨在精准支持合理融资需求,推动保交房。项目需满足在建、抵押物匹配、贷款监管等条件才能入选。目前,全国已审批通过9350亿元人民币的贷款金额,但部分房企反映实际落地效果有差距。专家建议应加快放款速度,保障金融机构权益,同时推进保交房工作。

[甘肃省建设投资]兰州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满万金调研甘肃建科院,推动科技合作与园区建设

兰州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满万金一行调研甘肃建科院,探讨合作事宜,涉及园区建设、科技奖补政策和科技创新。双方期望在新材料研发、技术咨询、成果转化等领域深化合作,以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兰州经开区将支持甘肃建科院的业务发展。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5-31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31

青海省

¥ 441.41
2024-05-31

甘肃省

¥ 382.91
2024-05-31

陕西省

¥ 327.04
2024-05-31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31

云南省

¥ 338.22
2024-05-31

贵州省

¥ 342.57
2024-05-31

四川省

¥ 373.66
2024-05-31

重庆

¥ 337.56
2024-05-31

海南省

¥ 432.19
2024-05-3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5-31

广东省

¥ 298.36
2024-05-31

湖南省

¥ 326.72
2024-05-31

湖北省

¥ 324.09
2024-05-31

河南省

¥ 334.60
2024-05-31

山东省

¥ 347.69
2024-05-31

江西省

¥ 308.39
2024-05-31

福建省

¥ 295.05
2024-05-31

安徽省

¥ 333.30
2024-05-31

浙江省

¥ 360.66
2024-05-31

江苏省

¥ 342.34
2024-05-31

上海

¥ 367.73
2024-05-31

黑龙江省

¥ 478.23
2024-05-31

吉林省

¥ 382.09
2024-05-31

辽宁省

¥ 385.38
2024-05-31

内蒙古自治区

¥ 363.97
2024-05-31

山西省

¥ 330.05
2024-05-31

河北省

¥ 352.52
2024-05-31

天津

¥ 358.21
2024-05-31

北京

¥ 339.43
2024-06-01 02: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