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内忧外患 山水欲与亚洲水泥、中国建材合作?

2015/05/08 09:33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面临内忧外患,山水集团将如何解决内部问题,同时保卫自己的控制权。山水集团党委书记陈学师告诉记者,必要时,山水集团将与亚洲水泥、中国建材进行股权方面的战略合作,争取他们对公司最大的支持(包括融资方面的支持)。......

  对于山水水泥(00691.HK)来说,目前的处境,用内忧外患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从内部来看,国企改制遗留问题,正在发酵和蔓延,引发多种问题;从外部来看,天瑞水泥悄然在资本市场进行股权收购,成为第一大股东。

  面临内忧外患,山水集团将如何解决内部问题,同时保卫自己的控制权。山水集团党委书记陈学师告诉记者,必要时,山水集团将与亚洲水泥、中国建材进行股权方面的战略合作,争取他们对公司最大的支持(包括融资方面的支持)。

  天瑞水泥悄然成为第一股东

  4月16日,山水水泥停牌。停牌的主要原因是,截至停牌前一日,山水水泥已发行股本的公众人士持股比例总额已经低于25%,违反了联交所《证券上市规则》第8.08条公众人士持股不低于25%的规定。

  什么事件导致公众持股比例如此低?这还得从天瑞集团的收购谈起。

  据了解,在此之前,2014年10月中国建材通过认购山水水泥配售股,欲持有16.67%股权;12月1日,亚洲水泥再度加码买进山水水泥股票,持股比例增至20.90%;而天瑞集团也通过受让股份,悄然买入山水,持有10.3%的股权。2015年3月31日,天瑞集团购买山水水泥3.55亿股,约占山水水泥已经发行股本的10.51%。此时,山水水泥的其他几名主要股东为:中国山水投资有限公司(25.09%)、亚洲水泥(20.9%)、中国建材(16.67%),公众人士持股比例约为26.83%,此时,公司的股本结构稳定,符合上市规则。接下来的2015年4月10日前后,在山水集团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天瑞集团迅速发起一连串增持至9.51亿股,占山水水泥已经发行股份的28.16%,一跃成为第一大股东。

  根据山水水泥披露的股权架构显示,至披露日,天瑞集团通过其关联方持有公司28.16%的股权,位居第一大股东地位;山水投资持有公司25.09%股权,位居公司第二大股东;亚洲水泥(00743.HK)持有公司20.90%股权,位居第三大股东;第四大股东为中国建材(03323.HK),持股比例为16.67%;公众持股比例仅为9.18%。

  随即,按照联交所上市规则之规定,以及公司申请和要求,山水水泥的股份及债券已于2015年4月16日起暂停买卖,同时发出了停牌公告。

  停牌给公司资金链带来显著压力

  水泥行业属于传统行业,严重依赖于资金等资源,此次停牌事件,给公司资金链带来显著压力。据集团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介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第一大股东的变更,造成境外早前已经发行的两笔分别于2016年、2017年到期的4亿美元债违约,需要提前溢价偿付。同时,新近发行的2020年到期的5亿美元债券也存在不可预知的变数。其次,由于停牌事件,公司正在准备发行的由兴业银行主承销的14亿元中期票据停止发行,且兴业银行总行明确表示,在事件没有结果前,停止与山水水泥的票据发行业务合作。最后,大量银行来电询问公司停牌原因及天瑞水泥增持公司股份的目的,关注公司的持续经营是否会招致破坏。如若金融机构均采取观望姿态,公司将无法取得新增贷款,资金链将无法长期支撑该等局面。

  事实上,标准普尔评级服务2015年4月16日宣布,将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山水集团)“B+”的长期企业信用评级和“cnBB”的大中华区信用评级体系长期评级列入负面信用观察名单。

  对于上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公司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境内外各种资源应对,以期妥善解决问题,维持山水集团健康发展。

  山水集团党委书记陈学师表示,“公司将与亚洲水泥和中国建材保持密切联系,持续维持与他们的良好战略合作关系,保持中国山水投资公司、亚洲水泥和中国建材的持股比例超过60%,防止出现恶意收购。”同时,与境内、外金融机构充分沟通,争取最大理解的同时,做好启动境外已违约美元债券偿还程序的准备。对于天瑞集团增持致山水水泥停牌,进而影响公司境内、外的融资活动,必要时诉诸法律。

编辑:武文博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7.92
2024-06-07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14.51
2024-06-07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7

甘肃省

¥ 387.09
2024-06-07

陕西省

¥ 347.35
2024-06-07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7

云南省

¥ 342.83
2024-06-07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7

四川省

¥ 381.32
2024-06-07

重庆

¥ 337.56
2024-06-07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7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38.47
2024-06-07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7

湖南省

¥ 323.49
2024-06-07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7

河南省

¥ 354.60
2024-06-07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7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7

福建省

¥ 315.05
2024-06-07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7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7

江苏省

¥ 330.09
2024-06-07

上海

¥ 347.73
2024-06-07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07

吉林省

¥ 462.45
2024-06-07

辽宁省

¥ 435.38
2024-06-07

内蒙古自治区

¥ 378.18
2024-06-07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7

河北省

¥ 379.49
2024-06-07

天津

¥ 408.21
2024-06-07

北京

¥ 389.43
2024-06-09 02: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