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推进固废综合利用 实现行业绿色发展

2020/01/16 15:49 来源:中国建材报

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工业固废年产量约33亿吨,历史累计堆存量超600亿吨,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带来严重的环境和安全隐患。国家提出力争到2020年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73%,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达到3.5亿吨的目标,打开了市场空间,推动了固废行业迈入发展新阶段。......

“十三五”是我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开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时期。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在此背景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有力地推动了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工业固废年产量约33亿吨,历史累计堆存量超600亿吨,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带来严重的环境和安全隐患。国家提出力争到2020年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73%,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达到3.5亿吨的目标,打开了市场空间,推动了固废行业迈入发展新阶段。

推动固废资源化利用,对于推动我国工业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此,1月5日,围绕“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共建固废新时代”为主题的2019工业固废应用技术专委会年会暨第三届固废领域负责人联席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指导,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联盟主办。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室原副主任蒋明麟,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建材处赵辉,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原副巡视员、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联盟工业固废专委会(以下简称工业固废专委会)理事长黄建忠,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会长曾令荣,《中国建材报》社副总编辑、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联盟秘书长刘彦广,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固废利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工业固废专委会秘书长秦文臻等,以及行业内相关专家、企业代表等200余人出席会议。

权威政策引领行业新方向

如今,我国正处于固废行业“新时代”。新生活、新技术和新政策正在引领行业不断打破常规,寻找新突破口,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新动力。蒋明麟在《“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开展中思考固废行业如何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中指出,固废资源化利用关系着生存环境的改善,关系着资源的综合处理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是具有社会性、公益性的工作。在“无废城市”建设中,要实现固废行业高质量发展需从三方面开展工作。第一,要因地制宜、问题导向、突出重点、做好规划。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情况不同,产业结构不同,产生的固废种类和量也不相同,所以地方政府要做好总体规划。第二,加大投入、鼓励创新、重视研发、分类施策,以创新为驱动力,建立政府引领、企业主导、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政产学研用金”的合作创新体制,针对各类固废的资源化应用需求,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开发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第三,依法治污、科学立法、严格执法、人人守法。政府首先做好立法工作,各级政府执法部门要严格执法,让相关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近年来,固废在建材领域的推广应用得到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高度重视。赵辉在致辞中强调,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从六方面开展推广绿色建材在市场中的应用工作。一是开展绿色建材制造,大力推广宣传绿色建材在行业中的使用,促进绿色建材发展;二是开展绿色建材认证,引导绿色建材消费;三是不断丰富绿色建材产品,强化绿色建材功能,推进绿色建材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鼓励协同创新;四是进一步梳理完善绿色建材评价标准,强化标准引领;五是统筹资源禀赋,环境容量,交通物流,市场需求等因素,因地制宜,培育区域特色建材产业基地;六是联合相关建材部门,选择典型城市和区域开展绿色建材试点示范工作,加快绿色建材应用推广。

固废领域迎来发展新机遇

当前固废利用新材料面临的最大机遇,首先是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带来的政策机遇;同时,还有绿色建筑装配化、绿色建材部品化、装饰装修一体化、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领域等带来的市场机遇。刘彦广提出,在这样的大好环境下,接下来应进一步推进大宗固废综合利用,让固废领域的更多新技术实施产业化落地,新产品能得到大力推广和使用;为产废企业提供工业固废解决应对方案,更有效地形成合作;促进企业规模化、高值化生产,产品市场形成多途径、多元化的转型升级。曾令荣表示,各类相关政策的引领和支持,行业相关人士的创新和奋进,必将力促固废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相关企业应共同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携手共建固废新时代。

目前,我国固废处理领域出现了诸多新趋势。垃圾分类向纵深发展,垃圾焚烧竞争继续加剧,污泥、危废、餐厨和建筑垃圾处理受到重视,老旧垃圾填埋场治理需求增多,水泥窑协同扩大应用,城乡一体化模式全面推进,村镇垃圾治理初见成效,企业并购吸引眼球,垃圾热解气化和生化处理技术渐成热点,新常态下我国固废处理领域正面临一个全新的重要发展机遇期。曾令荣表示,各类相关政策的引领和支持,行业相关人士的创新和奋进,必将力促固废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相关企业应共同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携手共建固废新时代。

利废新材打造发展新模式

在固废资源化利用推进工作中,应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核心原则,围绕源头减量—智能分类—高效转化—精深加工—精准管控全技术链,攻克整装成套的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形成固废问题系统性综合解决方案与推广模式,建立系列集成示范基地,全面引领提升我国固废资源化科技支撑与保障能力,促进壮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为大幅度提高我国资源利用效率,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保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切实推动固废资源化利用工作,大会上,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固废处置与利废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宣布成立;由工业固废专委会、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固废利用研究中心邀请相关“政产学研用”领域各界权威人士共同组建了“固废资源化智库”,并在会议上为智库增补成员颁发智库证书;工业固废专委会组建的固废技术推广平台“固废技术网”发布;会议同期举行了2019年年度利废新材料系列评选活动获奖企业、获奖人物与获奖品牌的颁奖仪式,利废新材料系列公益评选活动对固废资源化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与清华大学动力工程系就“赤泥综合利用”签署合作备忘录;工业固废委员会、利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与南京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就“炉渣、电石泥渣、尾矿”的处理和综合利用,签署合作备忘录,达成战略合作,促进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

秦文臻在《工业固废应用技术专委会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主题报告中表示,工业固废专委会作为固废综合利用方面的专委会,下一步工作将继续坚守初心,以服务固废行业为己任,集聚行业资源,组建固废行业多方实力,推进行业发展;一系列围绕固废领域工作的开展,标志着固废行业迎来新面貌;相关权威政策的发布、专业组织的成立,以及前瞻技术和专业装备的推广,都将进一步推动固废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编辑:周程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拆二合一!江西于都南方万年青水泥将建6800t/d熟料生产线

江西于都南方万年青水泥有限公司建一条68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

上峰水泥2023年度多维发力稳中有进 提高分红率

上峰系2013年重组形式上市,当时未向市场融资,而上市10年来公司在未向资本市场再融资的情况下,已累计向投资者分红31.24亿元;2023年度公司计划进一步提升分红率,拟现金分红3.82亿元,占当年归母净利润的51.38%,分红股息率约达5.5%。

2024-04-24 环保 固废 重组 上峰

[视频]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文 对全国水泥企业做出新指示

近日,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工信部批准《水泥生产企业节能技术指南》等多项建材行业标准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批准了包括《多关节机器人用伺服电动机技术规范》在内的454项行业标准,覆盖了化工、石化、冶金、有色金属、建材等多个领域。其中与水泥混凝土行业相关的标准有《混凝土用铁尾矿碎石》、《建材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导则》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大规模的设备更新,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实现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升级。方案提出了实施先进设备更新行动、数字化转型行动、绿色装备推广行动和本质安全水平提升行动四个重点任务。加大财税支持、强化标准引领、加强金融支持和要素保障作为保障措施。目标是到2027年实现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提高普及率及数字化改造覆盖率,提升环保和安全水平。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4-3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1.44
2024-04-30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4-30

青海省

¥ 416.22
2024-04-30

甘肃省

¥ 382.91
2024-04-30

陕西省

¥ 327.04
2024-04-30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4-30

云南省

¥ 312.39
2024-04-30

贵州省

¥ 312.57
2024-04-30

四川省

¥ 352.34
2024-04-30

重庆

¥ 331.21
2024-04-30

海南省

¥ 432.19
2024-04-30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8.07
2024-04-30

广东省

¥ 324.44
2024-04-30

湖南省

¥ 316.08
2024-04-30

湖北省

¥ 319.39
2024-04-30

河南省

¥ 282.33
2024-04-30

山东省

¥ 321.62
2024-04-30

江西省

¥ 317.07
2024-04-30

福建省

¥ 303.10
2024-04-30

安徽省

¥ 313.99
2024-04-30

浙江省

¥ 332.74
2024-04-30

江苏省

¥ 309.21
2024-04-30

上海

¥ 332.73
2024-04-30

黑龙江省

¥ 412.70
2024-04-30

吉林省

¥ 358.29
2024-04-30

辽宁省

¥ 324.97
2024-04-30

内蒙古自治区

¥ 337.13
2024-04-30

山西省

¥ 315.65
2024-04-30

河北省

¥ 342.12
2024-04-30

天津

¥ 368.21
2024-04-30

北京

¥ 339.43
2024-05-06 04: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