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官方释放通缩维稳信号 宽松政策有望继续加码

2015/02/18 09:46 来源:北京商报 王晔君

业内认为,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进入通缩,但是通缩风险不断加大已经成为各方共识,官方频频为通缩减压解围,主要出于降低通缩预期的考虑,未来宽松政策有望继续加码。......

  业内认为,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进入通缩,但是通缩风险不断加大已经成为各方共识,官方频频为通缩减压解围,主要出于降低通缩预期的考虑,未来宽松政策有望继续加码。

  官方释放通缩维稳信号

  随着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速创五年新低、生产价格指数(PPI)持续负增长,市场普遍担心中国经济会陷入通缩。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昨日在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从商务部监测的数据来看,现在还不至于产生市场所担心的通缩。此外,人民日报海外版同日发文指出,不要夸大风险,随便扣上通缩的帽子。业内认为,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进入通缩,但是通缩风险不断加大已经成为各方共识,官方频频为通缩减压解围,主要出于降低通缩预期的考虑,未来宽松政策有望继续加码。

  通缩风险山雨欲来

  所谓通缩,即随着流通货币减少,居民购买力下降,商品和服务价格持续下降,投资与再生产随之减少,从而导致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乏力甚至衰退。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月CPI同比仅增0.8%,五年来首度跌破1%,PPI同比下降4.3%,已连续第35个月为负值。

  “从CPI和PPI数据来看,我国已经进入到通缩通道周期。”首都经贸大学首都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表示,从货币、资本市场、政策以及全球市场基本面来看,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很难独善其身,加之此前过剩产能造成的压力,PPI仍将持续低迷,通缩可能还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并且有加速倾向。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虽然我国当前CPI依然为正,并没有达到定义中的“通缩”状态,但各种迹象表明,总量经济正在滑入全面通缩的状态。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指出,从过去30多年的经验来看,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3%-5%的CPI涨幅对于经济增长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而CPI低于1%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破坏,通缩带来的冲击已经不仅仅停留在风险层面。

  官方频频降温通缩预期

  “对于我国国内经济是否出现通缩态势还需继续关注,因为1月也有很多不可比因素,去年春节和今年春节的时间是不同的。大概经过两个月或者是一个季度以后整个经济发展态势,特别是消费发展的态势就比较清楚,那个时候再来做判断也不迟。”沈丹阳说。

  人民日报海外版文章也指出,未来在基建投资、内需消费和对海外投资驱动下,在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调控下,中国有足够办法化解通缩隐患。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王远鸿分析,物价是判断通缩的一个最重要指标,目前把CPI连续3个月以上下降视为进入通缩的标志。目前1月我国CPI降至0.8%,但仍在增长,由此来看,我国目前并还没有进入通缩。“1%被看做是通缩的预警指标,目前CPI涨幅低于1%,表明通缩的风险已经大大增加,需要政府足够的重视。”

  兰格经济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陈克新称,虽然从经济学上讲中国还没有进入通缩,但是通缩的预期正在形成。

  官方对化解通缩的表态,主要是出于降低通缩预期的考虑。一旦形成通缩预期,投资者投资更加谨慎,更多的是持观望态度,消费者也不愿意消费,会加剧经济的下行。

  宽松政策有望继续加码

  随着通缩风险不断加大,业内认为,未来宽松政策有望继续加码。

  “我国目前采取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利于应对通缩风险。但是从去年四季度到今年,财政支出增长并没有变化,财政结余那么高,很多支出效果不理想,年底税收增长还是很快,名义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实际上却是收缩的财政。这可能与财政体制正在改革过程中,不少财政支出发生变化有关,应该采取一些过渡性措施,使积极性的财政政策落实起来,做到名实相副。”刘元春说。

  陈克新认为,去年的降息和今年初的降准,除了刺激经济外,也有防范通缩的考虑,随着通缩风险逐渐上升,未来货币政策可能继续宽松,不排除有全面降息和降准的可能。目前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在20%左右,远高于国际水平,还有下调空间;而目前一年期贷款利率还在5%以上,与国际0-0.25%相比还很高,不利于刺激投资、激活经济,未来还可能进一步下降。

  在陈及看来,除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加码投资也是应对通缩的重要手段。去年底以来,国家发改委批复超万亿基建项目,这些项目今年开工后,将形成实际需求,有利于提振物价。考虑到目前经济下行和通缩风险,未来政府可能进一步加码投资,以刺激经济、化解通缩。


编辑:武文博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2024年5月全国建材主要产品月度市场平均价格

2024年5月全国建材主要产品月度市场平均价格

2024年1~4月全国建材宏观数据统计

2024年1~4月全国建材宏观数据统计

2024年4月全国建材主要产品月度市场平均价格

2024年4月全国建材主要产品月度市场平均价格

2024年1~3月全国建材宏观数据统计

2024年1~3月全国建材宏观数据统计

李叶青:当前水泥行业在底部煎熬,行业核心目标应该是利润恢复

2024年,我们的目标很清晰,华新从来不以销量作为我们的考核和追求,我们将坚持“利润是目标,价格(收入)是基础”的理念,力争实现营业收入、EBITDA、经营性现金流保持正增长。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6-05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14.51
2024-06-05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5

甘肃省

¥ 385.42
2024-06-05

陕西省

¥ 343.66
2024-06-05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5

云南省

¥ 342.49
2024-06-05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5

四川省

¥ 374.33
2024-06-05

重庆

¥ 337.56
2024-06-05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5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6-05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5

湖南省

¥ 326.56
2024-06-05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5

河南省

¥ 334.60
2024-06-05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5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5

福建省

¥ 315.05
2024-06-05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5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5

江苏省

¥ 342.34
2024-06-05

上海

¥ 347.73
2024-06-05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05

吉林省

¥ 452.78
2024-06-05

辽宁省

¥ 435.38
2024-06-05

内蒙古自治区

¥ 378.18
2024-06-05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5

河北省

¥ 373.32
2024-06-05

天津

¥ 408.21
2024-06-05

北京

¥ 389.43
2024-06-06 15: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