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四川省多管齐下保障建筑工程质量

2014/09/30 09:10 来源:四川日报

建筑工程面临的质量挑战,不止此一例。为此,四川省从严查转包挂靠等违法行为,加大监管力度,推动企业自查等多方面入手,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安全。 ......

  一查某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单位的财务账本,竟能“只进不出”——不但未支出一分钱采购建筑材料、机械等,还年年都能收到某劳务公司的汇款……“这很可能是大公司‘挂羊头卖狗肉’,将建筑工程违法转包给了‘小作坊’。”四川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建筑工程面临的质量挑战,不止此一例。为此,四川省从严查转包挂靠等违法行为,加大监管力度,推动企业自查等多方面入手,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安全。

 有法可依:明确31种违法情况

  为确保建设工程质量,承包建设工程的施工单位,需具备相应资质条件。但利益驱使下,一些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会以建设单位违法发包,施工单位违法转包、分包及挂靠的形式绕过资质“门槛”,“这在省内乃至全国,都普遍存在。”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相关规定不明晰,过去很难将违法行为定性。

  这种情况,将得到改变。根据住建部印发的《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试行)》,四川省从10月1日起,将31种情形明确定性为转包、分包等违法行为,处以罚款、停业整顿乃至吊销资格证书等行政处罚。“按图索骥,一抓一个准。”

  与此同时,四川省将按照《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明确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五方项目负责人的责任。要求建设单位在工程验收合格后,在建筑物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载明相关单位名称和项目负责人姓名,同时建立终身质量信息档案,“再不会因年深日久,搞不清该向谁问责。”

  加强监管:“有前科”企业为重点

  执行法规,还需政府强有力的监督配合。今年省住建厅继续实行建设领域企业动态核查,并首次将省外入川建设领域企业纳入了核查范围,截至目前,省住建厅共核查省内外企业542家,其中不合格129家,已责令其在3个月内改正。

  对“有前科”的建筑施工企业,四川省将实行重点监管。今年7月省住建厅印发《四川省建筑施工企业重点监督管理办法》,提出近两年内,在四川省从事建筑活动中,出现过企业资质管理、市场行为、工程质量与安全方面违规行为的建筑施工企业,将被列入重点监督管理,监督期间不得申请办理企业资质增项、升级和更名等事宜。

  为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四川省正根据住建部要求,制定“四川省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实施方案”。今年9月至2016年8月,由省内市、县住建主管部门,对辖区内在建的房屋和市政工程进行全面排查,重点关注保障房项目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

  推动自查:建立健全市场信用体系

  乐山市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云南昆钢龙旺润泽园公租房……自2012年起,中誉远发国际建设集团便对公司大型在建项目实施远程视频监控试点,将项目现场施工运行情况实时传输回总部。

  无独有偶,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亦探索出“项目考评+差异化管理”双重监管模式,对公司在建项目,尤其是技术难度高、施工危险点源多的项目进行分级管理,重点监控。

  建筑企业自发加大对质量的管控,和四川省建立健全市场信用体系密不可分。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省正在建立全省统一的建筑业企业、人员和项目管理信息平台,在加强信息公开力度的同时,实现全省相关信息互通、互认、互用。

  该负责人透露,四川省将探索把信用信息与招投标、资质审批、工程担保等挂钩,引导企业自我重视质量问题,实现良性竞争。

编辑:周梦莹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衢州虎山混凝土:跑出绿色转型“加速度”

下一步,衢州虎山将勇担“材料创造美好世界”使命,积极践行央企责任与担当,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使绿水青山产生更大效益,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浙江省水泥行业质量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水泥行业的质量控制工作至关重要,它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所系,更深远地影响着整个行业的持续性和未来前景。

居民楼坍塌!已致4人死亡

铜陵市郊区大通镇龙苑小区48栋一侧发生坍塌,5人失联。

水泥“品牌溢价”正在消失!市场竞争简单粗暴!

对于水泥行业品牌溢价消失的现象,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未来水泥发展仍然是“质量为先导,成本为效益根源”

面对未来更加严峻的市场态势,水泥企业们又该做出怎样的决策来应对呢?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3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5-30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30

青海省

¥ 441.41
2024-05-30

甘肃省

¥ 382.91
2024-05-30

陕西省

¥ 327.04
2024-05-30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30

云南省

¥ 338.22
2024-05-30

贵州省

¥ 321.00
2024-05-30

四川省

¥ 347.07
2024-05-30

重庆

¥ 337.56
2024-05-30

海南省

¥ 432.19
2024-05-30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5-30

广东省

¥ 298.58
2024-05-30

湖南省

¥ 326.42
2024-05-30

湖北省

¥ 323.92
2024-05-30

河南省

¥ 334.60
2024-05-30

山东省

¥ 347.69
2024-05-30

江西省

¥ 308.39
2024-05-30

福建省

¥ 295.05
2024-05-30

安徽省

¥ 333.30
2024-05-30

浙江省

¥ 360.66
2024-05-30

江苏省

¥ 342.34
2024-05-30

上海

¥ 367.73
2024-05-30

黑龙江省

¥ 469.58
2024-05-30

吉林省

¥ 382.09
2024-05-30

辽宁省

¥ 385.38
2024-05-30

内蒙古自治区

¥ 363.97
2024-05-30

山西省

¥ 319.88
2024-05-30

河北省

¥ 352.52
2024-05-30

天津

¥ 358.21
2024-05-30

北京

¥ 339.43
2024-05-31 18: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