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水泥发展助推河北鹿泉变得风清天蓝

2011/10/09 00:00 来源:燕赵晚报

鹿泉,曾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这里原来遍布着166家水泥企业,75座水泥机立窑,靠着这项支柱产业,鹿泉经济繁荣一时,却也让环境无法承受。如今的鹿泉,已开创了水泥一业独大到4个产业同为支柱的良好局面,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就完成9.9亿元,增长30.8%,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鹿泉,曾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这里原来遍布着166家水泥企业,75座水泥机立窑,靠着这项支柱产业,鹿泉经济繁荣一时,却也让环境无法承受。如今的鹿泉,已开创了水泥一业独大到4个产业同为支柱的良好局面,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就完成9.9亿元,增长30.8%,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壮士断腕,水泥企业由166家减至2家

  据统计,鹿泉市石灰岩累计探明储量6.5亿吨,上世纪60年代初,这里就建起了第一家水泥厂,并逐步发展壮大。水泥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污染严重”问题,“2005年,鹿泉市建成区全年的优良天数只有128天;区域经济结构单一,发展活力不足,到了必须整治的时候。”鹿泉市委书记郝竹山如是说。2007年7月,鹿泉市第3次水泥产业调整开始了,到2009年3月份,提前21个月结束了鹿泉40多年的机立窑发展史。这也带来了鹿泉市环境的改善,到去年鹿泉优良天数已达到331天,今年截至9月30日,优良天数已达到255天。

  “现在,鹿泉市的水泥企业已从166家减少至两家。”郝竹山表示,水泥产业的整顿,不是简单将一些小水泥企业关停,重要的是对企业进行转型升级。鹿泉市集中建设了燕赵、曲寨、鼎鑫3条日产4000吨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熟料生产线,于2009年4月全部顺利投产。去年2月,金隅股份(即鼎鑫水泥)又收购燕赵水泥,使鹿泉水泥企业仅剩两家。按测算,现在水泥行业年熟料生产能力940万吨,比调整前减少近300万吨,但上缴税收(含退税)却能净增7000万元。

  经济转型升级,由独轮车到“四轮驱动”

  事实证明,水泥产业的整顿,不仅没有阻断鹿泉经济的发展,还促生了鹿泉市经济的转型升级,并逐步实现跨越赶超。

  郝竹山说,近年来,我们在下大力气搞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同时,积极发展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和旅游服务业,实现了水泥一业独大到4个产业同为支柱的良好局面。电子信息业,石家庄·中国半导体光谷建设全面启动。休闲服务业,引进建设了总投资607亿元的恒大金碧天下等252个项目,为休闲新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轻工食品业,洛杉奇等14家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君乐宝乳业与蒙牛集团成功合作。2010年四大主导产业提供税收占全市的比重达到54.5%,五年提高17.7个百分点,传统产业调优、新兴产业崛起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2010年财政收入完成13.6亿元,年均增长16.1%,是2005年的2.1倍。 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完成9.9亿元,增长30.8%,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中东西三大区域协调互动发展

  鹿泉所走的“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的经济发展之路,只是石家庄市实施中东西三大区域经济协调互动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石家庄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全市经济发展的新跨越。强力推动中东西三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实施,实现中部率先隆起、东部加速突破、西部加快发展。目前,全市正在进一步落实这一战略。

  中部主城区和组团县(市)是河北省会率先发展的龙头,按照规划,在以中心城区和鹿泉、藁城、栾城等组团共同构成的中部,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打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带动区和城乡现代化建设的标志区;在西部发展中,西部的山区县,原有工业多为水泥、煤矿等,着眼今后发展,这些山区县未来将重点发展绿色工业、生态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旅游业,突出生态屏障建设,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富民强县步伐;而在东部区域,将以大上工业、上大工业为主攻方向,以产业集聚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加快实现东部发展的新跨越。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wangyang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5-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5-11

宁夏回族自治区

¥ 297.87
2024-05-11

青海省

¥ 416.22
2024-05-11

甘肃省

¥ 382.91
2024-05-11

陕西省

¥ 327.04
2024-05-11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5-11

云南省

¥ 310.87
2024-05-11

贵州省

¥ 312.57
2024-05-11

四川省

¥ 351.02
2024-05-11

重庆

¥ 331.21
2024-05-11

海南省

¥ 432.19
2024-05-1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8.07
2024-05-11

广东省

¥ 312.75
2024-05-11

湖南省

¥ 316.12
2024-05-11

湖北省

¥ 309.91
2024-05-11

河南省

¥ 274.59
2024-05-11

山东省

¥ 319.18
2024-05-11

江西省

¥ 313.39
2024-05-11

福建省

¥ 303.10
2024-05-11

安徽省

¥ 314.72
2024-05-11

浙江省

¥ 332.74
2024-05-11

江苏省

¥ 299.83
2024-05-11

上海

¥ 317.73
2024-05-11

黑龙江省

¥ 412.70
2024-05-11

吉林省

¥ 358.29
2024-05-11

辽宁省

¥ 338.19
2024-05-11

内蒙古自治区

¥ 349.14
2024-05-11

山西省

¥ 314.58
2024-05-11

河北省

¥ 345.41
2024-05-11

天津

¥ 368.21
2024-05-11

北京

¥ 339.43
2024-05-12 02:3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