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湖北:荆楚大地,矿产资源的绿色转型与创新发展

2024/05/24 14:12 来源:中国矿业报网

湖北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悠久的冶炼历史,是华夏文明和矿冶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从工业摇篮发展为国家原材料和重工业基地,同时也是新时代能源资源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湖北注重绿色矿山建设和生态环境修复,如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和武汉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实现了从废弃矿山到生态景区的转变。同时,湖北在三峡大坝的建设与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确保了国之重器的安全。未来,湖北将继续推动矿业的绿色转型,助力高质量发展。......

  ◎  本报记者 张丽华 刘晓慧

  湖北是一幅画,群山巍峨绚丽多姿。湖北是一首歌,大江大湖水韵灵动。

  地处长江中游,位居华中腹地,长江、汉江、清江如3条玉带镶嵌在荆楚大地上,755个湖泊星罗棋布、4231条河流纵横交错,三峡大坝高峡出平湖……湖北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境内发掘的多个新石器时代遗址均有出土采矿冶炼遗物等,也因此成为中华矿冶文明的肇始地之一。

  一路走来,有着3000多年冶炼史,100多年工业史的湖北,从华夏工业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到近代中华民族工业的摇篮,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家原材料工业和重工业发展的重镇,以及新时代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的“工业粮仓”,每一段历史都熔铸了荆楚大地进取、创新、开放、唯实的精神。

  武汉市灵山矿区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

  唱响矿业之歌

  “天地为火炉,造化为大冶。”在千年时光的氤氲中,炉火淬炼出独特的青铜。大冶这座小城也沉淀出灿烂的工业文明。

  在大冶铁矿博物馆中珍藏着一块普通的铁矿石,这块铁矿石开采于1958年。

  大冶铁矿是毛主席视察过的唯一一座铁矿山。

  铁矿是钢铁工业的基本原料。湖北铁矿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分布在鄂东南的黄石和鄂州、鄂西的恩施和宜昌、鄂西北的十堰和襄阳等地,其中鄂东南矿集区以大冶为主,蕴藏量丰富,品质优良。

  曾几何时,铁矿资源的匮乏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毛主席的一块心病。

  大冶铁矿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1953年2月,毛主席乘坐“长江号”舰艇视察长江,路过黄石,提出要上岸去看一看。负责保卫的同志劝阻,说黄石连马路也没有,很不方便。毛主席却说:“路不好,我就是骑毛驴也要去看看。”他来到大冶铁矿,捡起一块铁矿石仔细观摩着,感慨地说道:“要是能再多一点就好了!”

  1958年,新中国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武汉钢铁公司建成投产。同年,大冶铁矿重建工作完成,成为新中国第二个钢铁中心原料基地的首选。经过多轮地质勘查会战,地质队为大冶铁矿补充勘探了7300万吨矿产资源,使大冶铁矿成为“武钢的粮仓”,极大缓解了新中国钢铁资源的紧缺情况。也由此诞生了世界上首次运用轧制的办法生产的不对称飞机大梁毛坯,以及在自制设备上成功轧制高温合金旋压管,为“东方红一号”提供发动机关键部件所用材料。从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神舟系列飞船的上天,到“嫦娥”奔月,再到“天宫”、“北斗”发射升空,新生的大冶特钢均提供了关键部件的钢材料。

  矿产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自古如此。

  《诗经·商颂》记载,“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武丁出伐目的就是掌控当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青铜,以强军势,利兵锋。

  东出黄石,车行近百公里的地方隐藏着一片令世界瞩目的古铜矿遗址,不仅是中国古代冶金史的瑰宝,更是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的实证。这便是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满足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对铁、铜、煤等矿产资源的迫切需求,原地质部中南地质局(现湖北省地质局)即将旌旗插遍荆楚大地的崇山峻岭,突出铜、铁、磷、煤、岩盐等重点矿种勘查,取得大批找矿成果。

  大冶的史料记载:“铜绿山在县城西五里,山色紫赤,每骤雨过时,有铜绿点缀土石之上,如雪花小豆,或云古出铜之所。”这条找矿线索很快引起找矿队伍的关注。1959年4 月,大冶地质队(现湖北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和第五地质大队)派出的一支小分队进驻铜绿山矿区,当钻头探至地表以下100米时,发现了厚达60米的铜铁矿层。当时专家根据长期研究成果和野外勘探实践经验,据理驳斥当时苏联专家认定铜绿山绝无大型铜矿的论断,坚持继续深部打钻,最终见矿,打破了“矽卡岩型矿床无大型铜矿”的论断,开创了国内寻找同类型大型铜矿的先河。大冶铜绿山,成为全球地质学家科考研究的焦点。

  经过几代地质人的努力,如今,鄂东南地区有铜矿山29座,其中大型1座、中型6座、小型22座,铜矿保有资源量192万吨,占全国的2%,大中型铜矿山深部和边部找矿潜力较大。铜绿山也已发展成为超百万吨级的大型铜矿,并与周边的大中型矿床共同组成“铜绿山矿田”,成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最富的铜矿区之一。

  自1958年开始,长江中游地区就成为地质人主攻油气的目标区。

  201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在宜昌部署的页岩气调查井“宜地2井”钻探到1300米时发生井喷,证实了该地区有高产量页岩气。2016年,其部署实施的鄂宜页1井,首次在形成于约6亿年前震旦系陡山沱组发现页岩气藏——迄今全球发现的最古老地层中的页岩气藏,为我国南方页岩气的勘探提供了新的依据、基础和资料。后续在鄂宜页1井同一个构造带上部署实施的鄂宜页2井、鄂宜参3井相继有新发现,大大增强了鄂西页岩气资源接续基地的建设信心。2023年3月,中国地质调查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南方复杂构造区页岩气研究中心”落户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南方复杂构造区页岩气研究中心聚焦鄂西等南方复杂构造区页岩气成藏地质理论、资源潜力评价体系、勘探技术方法等领域科技攻关,形成页岩气绿色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加快推进中南地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强鄂西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

  据湖北省自然资源厅介绍,目前全省已发现150种矿产,占全国已发现173个矿种的87%,是全国少数矿种较齐全的省市之一。从已查明矿种看,已查明资源量的矿产有102种。其中,36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中,30种矿产在全省有查明资源储量数据,其中磷矿、钛矿(金红石)、铌矿、硼矿(固体)、稀土、钒矿、铼矿、铁矿、锂矿、铬矿、钽矿等11种矿产保有资源量排名全国前十。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湖北省围绕“四带两区”(秦岭东段成矿带、桐柏-大别成矿带、上扬子中东部成矿带、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汉江盆地成矿区、利川盆地成矿区),聚焦能源矿产、战略性紧缺矿产与优势矿产等,加大勘查力度,增加矿产资源储量。截至去年底,湖北省钨、石墨矿已提前完成“十四五”找矿目标,磷矿已接近完成“十四五”找矿目标,铁、铜、金等战略性矿产和鄂西等南方复杂构造区页岩气等能源矿产找矿成效显著。在鄂东南大冶市付家山地区新发现大中型钨矿床,初步估算新增资源量约5.2万吨,有望改写湖北省无大型钨矿的历史。发现并查明新资源储量的矿区34个,其中磷矿区10个、石墨矿区3个、金矿区4个、铜矿区8个、铁矿区3个、铁铜金多金属矿区2个、铁铜矿区2个、铜金矿区1个,为全省有色金属、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

  目前,鄂西页岩气资源基地、鄂西北铌钽稀土资源基地、鄂东南铜铁金老资源基地已被纳入国家大型能源资源基地建设规划。未来将持续深化湘鄂赣三省“地质工作支撑服务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联合行动”、鄂豫皖三省“桐柏-大别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部六省地质系统服务国家战略联盟”、鄂渝陕三省(市)区域地质战略合作,力求快速取得找矿突破。

  亮出绿色气质

  出宜昌市,一路向西北是兴山县。硬化的盘山路曲折跌宕,或别在半山腰,或沉在深涧底,车在颠簸中行进,大脑昏沉,心肺欲裂。

  司机师傅突然降下车速,指着车窗外说,“看,这是湖北省地质局七队的老队员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找到磷矿的地方……”

  车窗外,沿着一条溪涧,散布着不同风格的民居,依水蜿蜒。

  “那时候,夏天出野外,队员就住到这里的村民家里,半夜山洪下来,水已经漫到门口,做饭的师傅被水声惊醒,救了所有的队员……”

  “磷矿呢?”

  “磷矿,兴发集团在开。”

  兴发集团位于长江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是全国最大的精细磷化工企业和三峡库区最大的移民迁建企业,依托本地丰富的水电、磷矿资源逐步发展为集矿山、化工、水电、旅游、金融、物流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总资产超过500亿元,一批“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更高的产业蓬勃发展,是妥妥的“山窝窝里飞出的金凤凰”。

  兴发集团树崆坪磷矿毗邻公路,矿区削山而建,在一片绿意葱茏里,整洁的工区、公寓掩映其中。

  “我们先后投资6000多万元对树崆坪矿区、瓦屋矿区等进行了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投资近亿元进行采空区充填,还建设了尾矿充填站,做到了废石不出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兴发集团矿产资源开发部部长黄强指着小广场上铺的纹理漂亮的石材介绍说,“您看,这是我们开采的矿石,包括这些区域的美化,我们花了近4000万元进行复垦和植被恢复,绿化20多万平方米,种了樟树、广玉兰、桂花树等乔木,还有爬山虎、杜鹃花等灌木……原来的废石场变成了山林,逐步恢复原本的自然生态,这里现在就像个花园。”

  2013年,兴发集团启动树崆坪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目前公司所属5座矿山已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库,蒋家湾磷矿、申家山磷矿被评为资源节约型、安全环保型、矿地和谐型“三型矿山”,兴山县入选全国50个国家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名录。

  “在这里,员工戴上VR眼镜,就能‘下矿井’……错峰排列的井巷和作业面一览无余。”黄强介绍,在树崆坪磷矿,智能化已自成体系,因为它有个“最强大脑”——2018年,兴发集团投资4000多万元,在树崆坪磷矿建立了集VR可视化、智能通风、云视讯平台、人员定位、智慧物流等为一体的矿山安全生产综合管控中心。“它能完成树崆坪磷矿和附近不远处正在建设的后坪磷矿地面所有场所、采掘工作面、主要巷道等井上井下关键区域5G网络全覆盖和井上井下设备全部互联互通,将矿山地上地下场景、矿床地质体、井巷工程、采矿生产工艺过程及其引起的相关现象进行三维数字化建模,实现对矿山生产环境、生产状况、安全监测、人员和设备状态的实时显示,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下井安全风险。”

  据记者了解,下一步,后坪磷矿将率先建设全矿山“数据中台”,解决数字化矿山建设过程中信息孤岛和可视化控制等难题,成为湖北省数字化矿山建设新标杆。

  “树崆坪矿区是宜昌市重要的磷矿产地,是宜昌市乃至湖北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一个缩影。”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矿管部门负责人表示。

  加强绿色矿山建设,是推动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

  以“北磷南铁”资源产业为主的宜昌市高度重视绿色矿山建设,成立大力推动绿色矿山建设领导小组,出台《宜昌市大力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分年度开展绿色矿山创建,实现绿色矿山建设“一年有突破、两年见改观、三年出成效”的目标。

  “2021年以来,宜昌市新建绿色矿山46座,累计创建绿色矿山84座,所有目前正在经营的生产矿山全部达到国家绿色矿山标准。”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潘尔龙表示。

  据记者了解,湖北省是全国范围内最早开展绿色矿山试点的省份之一。从2010年起,湖北省就开始深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共53座矿山入选全国绿色矿山名录。

  2021年,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印发《湖北省绿色矿山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提出切实把绿色矿山建设作为矿业改革转型与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矿产资源规划、开发利用与保护全过程,全域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不断提升矿产资源管理与服务效能,基本形成管理规范、集约高效、环境优良、矿地和谐的矿业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从全省空间分布来看,绿色矿山主要在黄石市、宜昌市、荆门市、襄阳市等资源大市,与鄂东南铜铁冶金建材、鄂中盐及石油化工、鄂西磷化工等矿产资源产业经济带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借助优势矿产资源产业发展,相关地区矿业经济基础好、企业实力强、配套产业全,为绿色矿山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湖北省自然资源厅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处负责人表示,“从矿山开采技术、采矿设备的应用,开采过程三废排放的监测,矿区环境的综合治理等都按照高标准实施。比如,宜昌市的磷矿都安装有总磷含量在线监测系统,严格控制矿山井下开采废水的排放。应用远程操控、无人操作等新技术,推广全层开采、贫富兼采,提高资源开采效率和安全系数。”

  2023年,湖北省自然资源厅筛选推荐湖北三宁矿业有限公司挑水河磷矿、兴发集团树崆坪磷矿、武钢资源集团金山店矿业有限公司(张福山矿)、武钢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大冶铁矿等 10家绿色矿山申报自然资源部绿色矿山建设典型。

  今年4月,自然资源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而在5月举办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再次提出,让绿色低碳成为湖北省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这对于湖北省绿色矿山建设提出的实现“到2028年底,力争大型矿山95%以上、中型矿山85%以上达到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加大绿色矿山建设质量跟踪评估,实现动态管理”这样的目标来说,将会是更好的机遇,无疑也会有更高的要求。

  三峡大坝

  绽放生态之美

  从武汉市区乘坐地铁7号线转公交,就能到达江夏区乌龙泉街灵山村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

  从2023年4月开始,这里就成了武汉市民又一处游玩打卡地。

  一望无垠的草甸、蓝宝石一样的湖水、依山飞流而下的瀑布、采矿旧址中纹理独特的矿脉走向……山水相映,美得震撼。有人说,这是汉水之畔的“稻城亚丁”。

  “多年以前,灵山还是一个废弃的采石场,是尘土弥漫的‘灰山’。”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质矿产和生态修复处负责人介绍。

  武汉市南部的灵山,西临长江,北靠丘陵,南延梁子湖,地处武汉市南部生态安全屏障中点。这里曾有着丰富优质的石料资源。

  20世纪50年代,武汉水泥厂在这里开设了第一家采石厂,附近大部分村民也“靠山吃山”,高峰时曾有几十家采石场同时采石。

  漫长岁月里的粗放开采,使这里露天采坑满目疮痍,山坡裸露,采矿弃渣与危岩体随处可见,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灰尘。地表生态植被毁损殆尽,毁损面积达1438亩,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为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破解矿山生态修复历史欠账多、投入不足、治理目标单一、系统性不足等问题,武汉市积极探索矿山治理新路径,将江夏区纳入了湖北省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县)区,激励市场化运作科学化治理,通过盘活矿山存量建设用地和实行差别化土地供应,发展生态多元化产业,从源头上保护矿山地质生态环境。

  江夏区物控集团开始投资接手灵山修复工作。

  2019年底,灵山矿区作为《武汉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划定的江夏乌龙泉-灵山矿山综合修复单元,长江右岸矿山公园走廊的首个实施项目,武汉市首例复垦利用的先行试点开工建设。

  灵山矿区一期修复工程共计投入资金17700万元,通过近3年的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消除地质灾害面积740亩,复垦农用地574亩,恢复生态植被640亩。在修复区以工业矿坑和农林景观为主题特色,打造“矿山、矿水、矿林、矿田、矿村”共生共赢的绿色发展功能格局,对环绕矿区周边的街村道和灵港渠、灵山洞、文物古桥及13个自然村湾充分利用,形成集休闲度假、科普教育、文化展示、农业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综合体,最终将其变成灵山“花境公园”,对接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等政策,以持续吸引游客。2023年游客接待量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00万元。

  灵山开创了“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多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先河。“灵山运用社会化市场机制修复废弃矿山,既满足了项目对资金的需求,增强了国有企业实力;又能盘活废弃闲置用地,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可谓是一举多得。”湖北省自然资源厅生态修复处负责人表示。

  经测算,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通过植被的移栽、补种与生长,现有林木总碳储量共98吨,年碳汇量接近32吨,每年可固定二氧化碳量达117.2吨,未来,碳汇效益也可形成规模。

  青山如画,碧水如珠,绿草如茵,鲜花如海……在灵山,看见了武汉以矿山生态修复为基点,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湖北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是我国首座国家矿山公园,曾是湖北大冶铁矿的开采旧址。百年来,采坑深至海平面168米以下,采出铁矿石1.3亿吨,排弃废石3.7亿吨,废石堆积在露天矿坑两侧延绵10余公里。

  2006年7月,以大冶铁矿区、铜录山古铜矿遗址组成的“一园两区”,确认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规划面积为30平方公里。

  岩石上能种什么?怎么种能存活?尝试多次后,他们用蛇皮袋子装土,将刺槐树根包裹住,一袋一袋地运到岩石上……一年又一年,刺槐林越来越大了,如今,黄石硬岩废矿山的刺槐林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硬岩复垦槐花景观。

  “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湖北方案’‘湖北样本’,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嘱托和责任。”湖北省自然资源厅负责人对记者说。

  湖北卓著的生态修复成绩不止于武汉和黄石。

  湖北是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也是三峡工程库坝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所在地,肩负着“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重大责任。丹江口水库被誉为“首都水井”,北京城区生活用水七成以上来自这里。

  2019至2021年,湖北省实施长江干支流10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主要开展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汉江、清江)两岸10公里范围内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涉及15个市(州)、39个县(市、区),目标治理任务为326个矿山,面积2233.07 公顷,投入资金9.76亿元。

  截至2021年7月2日,宜昌市长江干支流10公里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己完成恢复治理176.67公顷,完成率99%。2022年,宜昌长江岸线整治修复项目全面竣工,焕然一新的长江岸线与滨江公园自然衔接,形成了绵延25公里的城市滨江绿廊。

  至2021年9月,湖北省长江干支流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实际完成治理矿山数326 个,治理面积 2340.16公顷,实现全面完工,推动绿色生态、与产业结合,促进了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湖北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连续6年实施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十大提质增效行动,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破解“化工围江”,实现湖北省域内长江生产岸线向生态岸线转变。

  未来,荆楚大地山更绿、水更清。

5.jpg

黄石矿山公园

  守护国之重器

  湖北省地质局办公楼门口,卧放着一段花岗岩,上面的金属牌标注“三峡大坝基岩岩心”,取自宜昌三斗坪镇中堡岛。岩心上刻着“长委三峡大队”,也刻着那段大坝筑基的历史。

  如果说长江是横卧在中华大地上的一条玉带,那地处湖北宜昌的三峡大坝段就是这条玉带上最璀璨的明珠。

  曾经,兴建三峡工程、治理长江水患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早在1918 年,孙中山先生便在《实业计划》一书中提出关于三峡工程的设想,困于国势颓危,战乱频发,未能实施。

  新中国成立后,三峡工程被重新提上议程。

  湖北省地质局作为最先参与大坝选址工作的单位之一,为三峡大坝选址和勘察作出了重大贡献。当时,原地质部组建汉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湖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前身之一),从事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地质勘察。同时支撑服务三峡大坝选址、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农业区规划建设、矿产勘探评价和矿山建设等。

  三峡大坝选址是一件需要慎之又慎的工作,坝基关系到长江中下游上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原地质部三峡工程地质大队(湖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前身之一)对长江三峡南津关上游 200公里范围内的两个坝区、15 个坝段进行勘察后认为,无论从岩石种类还是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三斗坪处于黄陵背斜的花岗岩岩基之上,风化层下面坚硬完整,致密坚硬,抗压强度高,岩体不易坍塌,也不会发生岩溶作用。

  1958年春,周恩来总理视察三峡时,湖北省地质局刘广润曾向周恩来总理汇报三峡工程地质情况。后经过多次勘察,最终将坝址定在三斗坪。此后,几代湖北地质人围绕三斗坪完成了大规模的地质勘察和设计科研大会战。在这场举世瞩目的跨世纪工程中,湖北省地质局对长江三峡不同坝区、坝段进行了大量的工程地质勘察,开展各种比例尺测绘面积达 26732 平方公里,完成机械岩芯钻探进尺 8.8万余米,各种试验、分析 8000 余次,积累了丰富翔实的地质资料,提交了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三斗坪坝段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报告》(获 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为国家决策将三峡工程坝址最终确定在三斗坪作出了重要贡献。

  至今,三斗坪坝基固若金汤。

  在工程规模、科学技术和综合利用效益等许多方面都堪称世界级工程的“三峡”,对建设长江经济带,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着重大战略意义,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世界有关科技的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

  然而,其数十年的固如金汤,背后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的岁月,也浸润了为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和汛期防御提供至诚服务的地质人的心血和汗水。

  湖北省秭归县新滩镇位于秭归县城东17公里的长江北岸、西陵峡畔。据历史记载新滩坐落在古滑坡堆积物上。

  1985年初夏,秭归新滩附近长江边上,巨大的岩石滚动,山地下沉,裂口延伸……3000万立方米的大滑坡,将有900年历史的新滩镇推入长江。此后,湖北省开启大规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链子崖危岩体,位于湖北省秭归县新滩镇(现改称屈原镇)长江南岸的临江陡崖上,总体积达300多万立方米,距三峡大坝仅25公里。

  从1992 年开始,原地质矿产部牵头组织开展了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和黄腊石滑坡工程治理。湖北省地质局所属有关单位在完成链子崖危岩体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和黄腊石滑坡监测站建设后,又承担完成了链子崖危岩体承重阻滑关键工程施工以及黄腊石滑坡地表、地下排水工程的设计与排水效果试验等任务。

  在临江绝壁条件下实施的链子崖危岩体综合治理工程,在三峡库区乃至国内外地灾治理中实属罕见。这也成为了我国重大地灾防治的样板工程,也为保证长江航运的安全和巴东县城区 15 万人的生命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1年,国务院决定开展三峡库区地质灾害规模性集中防治。湖北省地质局重点承担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及库区相关勘察项目,完成了三峡库区滑坡规模最大、工程投资最大、地质条件最复杂的黄土坡滑坡治理工程,首次对特大型滑坡进行了系统治理,探索了地灾治理技术、方法、手段及管理经验。

  至“十三五”,湖北省地质局连续20年开展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监测及监测信息汇总分析,为库区实现连续20年地灾“零死亡”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如今,三峡库区已经形成了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和交通运输部等跨部委,以及湖北省、重庆市和库区区县及专业支撑单位等多层级协同工作机制,保障了地灾防治工作有序推进。三峡库区崩塌滑坡和塌岸段均实施了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监测网络体系,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的预测预报和组织管理作用。

  眼下,湖北省正在为打造以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为骨干的现代产业集群而努力。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矿业的基础支撑。

  未来,湖北省众多资源型城市,也将凭借雄厚的工业基础,强大的创新基因,主动融入全省区域发展布局核心圈层,加强产业发展统筹,把矿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升级进行到底,为产业集群夯基筑底。

原标题:向共和国75周年华诞献礼·湖北篇 | 荆山楚水韵三江

编辑:CcementAI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天津振兴公司完成21万吨碳配额交易,引领绿色转型新风尚

天津振兴公司完成大规模碳资产转让,交易额达736万元,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企业自主研发的水泥窑处置技术入选国家先进技术目录。公司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积极实施“五碳”工程,以新技术促进碳资产增值。

2024-06-05 水泥 冀东 金隅

冀东水泥: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的国企力量

冀东水泥响应国家政策,推进绿色转型,打造绿色工厂和供应链,发展新能源,实施降碳减污措施,强化环境应急保障,并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华新地维:老牌水泥厂实现60%以上化石燃料替代,力争2025年达成零化石能源目标

华新地维水泥有限公司通过大比例替代燃料技术,将化石燃料替代率提高到60%以上,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降至50kgce/t以下,目标是实现“零化石能源”的“六零工厂”。该公司在节能降碳和固废处置方面进行创新,展现了水泥行业的绿色转型。

水泥新国标实施对混凝土行业有什么影响?

水泥新国标的实施对混凝土产业链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6月 水泥价格还能涨吗?

展望6月,不少地区淡季加大停窑力度,预计供应有收缩预期,库存下行,水泥价格或呈震荡略强走势。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0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3.72
2024-06-05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14.51
2024-06-05

青海省

¥ 441.41
2024-06-05

甘肃省

¥ 385.42
2024-06-05

陕西省

¥ 343.66
2024-06-05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05

云南省

¥ 342.49
2024-06-05

贵州省

¥ 387.76
2024-06-05

四川省

¥ 374.33
2024-06-05

重庆

¥ 337.56
2024-06-05

海南省

¥ 432.19
2024-06-05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10.67
2024-06-05

广东省

¥ 298.50
2024-06-05

湖南省

¥ 326.56
2024-06-05

湖北省

¥ 323.98
2024-06-05

河南省

¥ 334.60
2024-06-05

山东省

¥ 347.69
2024-06-05

江西省

¥ 308.39
2024-06-05

福建省

¥ 315.05
2024-06-05

安徽省

¥ 333.30
2024-06-05

浙江省

¥ 363.18
2024-06-05

江苏省

¥ 342.34
2024-06-05

上海

¥ 347.73
2024-06-05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05

吉林省

¥ 452.78
2024-06-05

辽宁省

¥ 435.38
2024-06-05

内蒙古自治区

¥ 378.18
2024-06-05

山西省

¥ 334.95
2024-06-05

河北省

¥ 373.32
2024-06-05

天津

¥ 408.21
2024-06-05

北京

¥ 389.43
2024-06-06 04: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