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

- 留言 -

“十三五”能源投资“黑”转“绿”

2014/04/27 10:3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王秀强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认为,“十三五”我国能源生产将呈现绿色化趋势,低碳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将得到较快发展,煤炭的清洁化利用是发展趋势。......

  清洁能源和节能工程将成为投资的新方向。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认为,“十三五”我国能源生产将呈现绿色化趋势,低碳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将得到较快发展,煤炭的清洁化利用是发展趋势。

  吴吟介绍,“十五”期间我国年均能源消费增速8.36%,“十一五”年均增长6.65%,“十二五”前两年增速为5.51%,2013年能源消费增速3.9%,能源消费增速逐年下降。“能源弹性系数(能源增速/GDP增速)也不断走低,甚至低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水平。”

  目前,钢铁、建材、水泥、冶金等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占总量一半。随着高耗能产业进入饱和状态,能源消费大幅增长已经不可能。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能源专家委副主任周大地也表示,“此前,研究机构对国内能源需求预测偏高,能源消费峰值在60亿-70亿吨标煤之间,能源投资计划也根据需求预测开展。但受经济深度调整影响,预计能源消费增速将持续下滑。高耗能行业的投资高潮已经过去。”

  不过,在传统能源产能过剩同时,国内天然气、核电、水电等清洁能源相对短缺,工业、建筑、交通领域能效低,能源投资仍有空间。

  周大地认为,在大气污染治理的需求下,未来国内能源投资的机会在清洁能源、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终端能效提高等方面。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能源委员会全体会议,决定年内开工建设一批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项目,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单位节能工程。

  在煤炭清洁利用方面,周大地认为首先应加强重点耗煤行业减排改造,加快火电、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建设,加大污染物排放监管力度。“过去,国内污染物减排的目标是每五年下降10%左右,未来减排量应下降20%-30%,否则大气污染治理将花费10年、20年的时间。”

  近年来,在利益驱动下大量资本进入煤炭、电力产业,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煤炭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状况最为明显。多位煤炭从业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准备从山西、内蒙等资源地退出,考虑向煤炭外的产业转型,或到海外寻找投资项目。

  日前,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和中国能源研究会共同发起“能源金融俱乐部”,旨在促进产融结合,寻找煤炭、电力之外的投资机会。

编辑:张晓烨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泥网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news@ccement.com。(转载说明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网友留言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网立场

暂无评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标题:夏至盛夏,葛洲坝水泥公司的多彩视觉盛宴!

本文以夏至为引子,介绍了中国能建葛洲坝水泥公司的专属夏日多巴胺配色,通过红色、橙色、绿色和蓝色四个主题,展现了公司在安全生产、志愿服务、绿色环保和员工奋斗等方面的特色。红色代表安全与警示,橙色象征焊工的专注与服务,绿色体现生态环保,蓝色寓意员工的辛勤付出。公司注重绿色发展和员工福祉,营造出积极向上的企业氛围。

新版产能置换政策出台,绿色建材平台上线,建材ETF领涨;创新药利好频传,光伏概念走强

新版“产能置换”政策征求意见,推动绿色建材发展,建材ETF上涨;创新药领域迎来利好,相关ETF表现强势;光伏概念股因政策引导走强。市场整体震荡,沪指跌破3000点。

[中国电建]中国能建签署7大项目,总投资606亿,引领湖北花湖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发展大会

中国能建在2024湖北花湖国际机场开放暨临空经济发展大会上签约7个项目,总金额达606亿,占央企签约额的24.07%。这些项目涉及农文旅融合、高端制造、新能源等领域,将促进湖北传统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南京中联水泥:绿色生态典范,荣获江苏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

南京中联水泥因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突出表现,荣获“江苏省生态文明示范教育基地”称号。公司采取超低碳排放技术减少污染,建成南京市首条水泥窑协同处置生产线处理危险废物,实施绿色矿山建设,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并将持续推动绿色发展,致力于成为美丽、生态、低碳的工厂典范。

曾经“灰色”产业 如今绿色“智造”——江西宜春红狮水泥有限公司以数字化驱动“智造”升级

从2019年7月取得采矿许可证后,公司就不断加大对绿色矿山建设的投入,高标准、高要求、全方位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上拉加载更多
微信关注
时间 地区 均价
2024-06-21

山东省

¥ 347.69
2024-06-21

安徽省

¥ 332.34
2024-06-21

河南省

¥ 325.25
2024-06-21

上海

¥ 347.73
2024-06-21

江苏省

¥ 322.36
2024-06-21

贵州省

¥ 399.39
2024-06-21

陕西省

¥ 348.03
2024-06-21

内蒙古自治区

¥ 392.96
2024-06-21

山西省

¥ 359.71
2024-06-21

湖北省

¥ 307.95
2024-06-21

江西省

¥ 312.07
2024-06-21

湖南省

¥ 338.21
2024-06-21

辽宁省

¥ 435.38
2024-06-21

云南省

¥ 342.60
2024-06-21

天津

¥ 408.21
2024-06-21

四川省

¥ 395.32
2024-06-21

黑龙江省

¥ 508.96
2024-06-21

重庆

¥ 389.81
2024-06-21

福建省

¥ 315.05
2024-06-21

海南省

¥ 442.54
2024-06-2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366.87
2024-06-21

广东省

¥ 315.45
2024-06-21

河北省

¥ 381.26
2024-06-21

北京

¥ 389.43
2024-06-21

浙江省

¥ 363.18
2024-06-21

吉林省

¥ 462.45
2024-06-2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451.03
2024-06-21

宁夏回族自治区

¥ 334.51
2024-06-21

青海省

¥ 441.41
2024-06-21

甘肃省

¥ 422.03
2024-06-21

西藏自治区

¥ 635.00
2024-06-23 08:22:49